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解汉字 第六十四课 归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我们继续讲解汉字,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这一节我们学习“追”字。

guī会意,从止,从婦省。本义:女子出嫁《说文》归,女嫁也。本质意义:回复过往状态。在使用中的具体意义有:返回、回来、归还、辞官回家、死亡、归依、归到一处、趋向、归向等。

甲骨文“归”左边是“垖(duī)”,表示高土坡,又象古人半穴居时两个连在一起的尖顶草棚形;右边是帚(妇)(甲骨文的“妇”又简写作“帚”)。

部分金文与甲骨文构形相同,部分金文添加“彳(辵)”。金文形符“彳(辵)”与战国文字、篆文形符“止”相通,都表示行动之义。


篆文定形为从帚(妇)、从止、从“垖(duī)”。今简化为 “归”。

由“归”字形的演变可以看出,“归”原本的意义很可能指人们外出劳作——“帚”之后回到住所——“垖(duī)”。随着男女分工,从事“帚”劳动的多为女性,“帚”逐渐成为女性的代名词,演变成“妇”。“归”也从早期泛指回家,发展出特指“女子到家(婆家或娘家)的意义。《说文》归,女嫁也。

与男性偏重于生产物质财富与拓展生存空间不同。女性先天担负生育下一代(生产“劳动力”)和维护社会最基本经济单位——家庭的职责,也就是对人类社会至关重要的:生产与维护社会细胞职责。这个责任由先天的性别差异所赋予。无论在国家、民族等宏观集体层面还是家庭、个人的微观层面,男女分工明晰,各尽其职,才能使人们相处更和谐,发展更顺利。这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的普遍规律。

在远古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妇女的主要社会责任是维系家庭和养育下一代。于是,用“妇女回家”——“妇”+“垖(duī)”(原始的房屋)作“归”字,以“妇女回到家庭(产生家庭,维系家庭)”的形象表示“回复过往状态”的本质意义。

在现代社会,虽然文化发展、科技进步为人们提供多种多样的发展途径。从微观的个人层面看女性不再被家庭束缚,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在职业上有所成就。但是,从宏观的社会层面看,生育下一代(生产“劳动力”),延续社会的主要职责仍然由女性担负。

西方近代以“解放生产力”、“解放女性”为口号发起妇女解放运动以及近年更加偏激的“女拳”运动本质上是让女性脱离家庭。这些运动尽管在一定限度上提高了妇女的经济能力与社会地位,但同时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社会乱象。并没有如理想那般给女性带来更幸福的人生。反而让更多女性在享受片刻的“自由”或者“权力”之后陷入更大,更漫长的人生的困境中。如何平衡女性的社会责任与个人发展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发展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特是在当前中国出生人口逐年下降,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妇女地位,让妇女回归家庭,把经营家庭做为首要社会责任,已经变成影响国家民族发展的大问题。

现代社会出现的家庭不稳定(离婚率逐年上升,结婚率逐年下降),人口出生率逐年下跌等问题是社会的系统性问题。由外来观念冲击、社会生产生活模式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造成。要从根本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或许更应该回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方法。因为,在历史上,与当今社会情况相似的和平盛世从没出现家庭不稳定或者人口出生率下降等危机。在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社会两千多年来男女各归其位,各尽其责,在每个和平时期人口均不断增长,经济欣欣向荣,社会均衡发展。从这些辉煌的的社会发展史中吸取成功经验或许更能帮助我们解决当代社会发展出现的问题。

除了让人回到本职,中国传统哲学还把“归”作为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向我们展现了这种思维方法。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认识到思想意识能力强大的一面,但甘守着它柔弱无知的另一面,以这样的心态去认识和接受天下事物。以这种心态去认识事物所获得的心得体验不会背离本质规律,这样思想意识就能回归到婴儿时候完全开放的状态。

认识到思想意识明白清楚的一面,但甘守着它混沌无知的另一面,以这样的方式去认识和理解天下事物。以这种方法去认识事物所获得的心得体验不会不符合本质规律,这样思想意识就能回归到没有任何限制的初始状态。

认识到思想意识知识丰满的一面,但甘守着它空洞无知的另一面,以这个状态去认识世界。以这个状态去认识世界便能吸收足够的心得体验,有足够的心得体验思想就回到最质朴的目标上。

质朴的目标分散开,便是有实用价值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最有智慧的人使用这些知识技能,便能主导思想。所以说,要创造大智慧就不能把思维(对立的状态)分割开。

老子认为从思维发展的过程看:思维发展到高级水平便是“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回归到“原本(婴儿、无极、朴)”的状态,将主观意识的干扰减到最低。婴儿(人类思维的初始状态),无极(世界发展的起点),与朴(思维发展最原始最根本的目标)是智慧的根源。回到这些位置更容易获得智慧: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最有智慧的人把简朴原始的心态转变成思维方法去认识世界,而体现出超人的智慧。所以,伟大的思维方法不会伤害人的思想。)

老子在《道德经》里还提出了对后世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命题“归根”与“复命”。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事物与意识的变化发展虽然纷繁复杂,但是我们可以追溯他们的原始状态,找到发展变化的规律。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始状态就好像静止一样,所以可以把这种状态称为“复命”(回归原始状态)。回到事物变化前的原始状态就可以掌握其规律。掌握了规律的思想可以称为“明”(认知全面)。

“归根”本质上就是回到事物或者思维发展的原始状态。“复命”本质就是让事物或者思维发展回到符合规律的轨道上;大致相当于现在说的:勿忘初心,坚守正道;这是中国哲学重要的方法论。每当我们被问题困扰,都会很自觉地追本溯源,从原始状态开始寻找问题的根源;再对比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规律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事物发展回归正轨。

所以,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位”的概念。常常将是否在适合的“位置”作为分析问题的第一步。孔子在《论语》里就说: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事物的发展不处于某个阶段,就不能按那个阶段的规律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周易入门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三元逻辑论,全面提升你的思维逻辑创造力
如何建立自我客观意识形态思维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
发展情报研究的理论体系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