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解汉字 第一百三十五课 示 算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

语言传递力量,从声音感受美好

知愠课堂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

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

这一节我们学习“和“算”字。

shì会意。小篆字形,“二”是古文“上”字,三竖代表日月星。甲骨文本作“T”,象祭台形。“示”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其义多与祭祀、礼仪有关。本读()。本义:地神。《苍颉篇》示,现也。本质意义:展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结果在使用中的具体意义有:显现表示指示让人看、暗示示意、解释等。又指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结果:公文告示命令指示等。

字的起源有多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本是神主牌位和供桌多由木石制成,至今民间尚有使用。古人摆放祭品祭祀天神、地祇和先祖祈求神灵和先人指示凶吉。所以说文》:“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 “示”作部首的字多与祭祀、神灵等有关。

还有一种观点与之相似:“示”的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一横代表“天”;一竖代表地上人间的世人向上天的祝祷求告。

另一种观点认为:“示”的甲骨文像运算纵横布列的竹片算筹。运算需要将算筹横竖交错摆放,且数量不定。因此原始字形横竖笔画多寡不一。战国文字、篆文的形体一致,都像运算的算筹。隶书变作“示”,楷书沿而定形。

我认为这几种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在古代,通过祭祀获得神灵(先祖)指示,通过思考获得答案是人们解决难题的两个最主要途径。所以,不管“示”最初表示的是“祭祀的神位和供桌”还是“运算的算筹”,其最初目标与最终结果都是通过特定的方法(祈祷或者运算)找到解决难题的方法。“示”就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显示出来”。

在知识技术异常落后的古代,人们的思考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工具都相对落后。许多问题难以通过自身的思考找到解决方法。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便尝试通过祭祀、祈祷神灵或先祖解决问题。所以,在远古时代“示”多与祭祀相关。这种情况或多或少掩盖了它的本质意义。

随着历史发展,人类社会积累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思考能力越来越强大。祈求神灵和先祖解决问题的数量就逐渐减少。人们更多通过自身的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便是“算”。

 suàn 会意。从竹,从具。“竹”跟算筹有关,“具”表示齐备。本质意义:通过思考解决问题《说文》算,数也。在使用中的具体意义有计算推测、料想算命算卦计谋、谋划又指思考的结果作数(承认效力)属于、当作、认作数目、数额征税(亦指征税计钱多少的单位)

“算”就是通过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算”的本字是“祘”,由两个“示”并列组成,篆文“祘”是四横六竖,像摆设算筹进行运算之形。《说文》“祘,明视以算之,从二示,《逸周书》曰:士分民之祘,均分以祘之也。”

由于“祘”后来成为偏旁,人们另造“筭(suàn)”字表示“计算”之义。“筭”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算”字最早见于楚系简帛,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说文》:“算,数也。” “筭,长六寸,计历数者。” 古时以竹片或小木条做筹码,用手来回摆弄计算数字。所以,“算” 和“筭”上边是“竹”代表竹片(算筹);下边是“廾(gǒng)”表示双手。“算”字中间的“目”,“筭”字中间的“王”,均为算筹横竖摆放的形状。两字的字形与字义十分清楚。

“祘”、“筭”或“算”原来是一种竹制的工具。象几寸长的竹签,也叫算筹。用来记数、计算或卜卦。运用这些算筹进行演算的方法叫“算术”或“算学”。

“祘”是“筭”的本字。在古文中,“筭”和“算”通用,“祘”亦同“算”。汉字规范化后,“祘”和“筭”都由“算”来表示。

从八卦思想产生表明华夏先祖就对数有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规与矩的应用、蓍草与算筹的发明以及十进制的产生,是中国远古数学的伟大成就。

在古时,人们用蓍草、小竹、木棍和骨、牙等算数。这些计算工具统称为“算筹”、“算策”或“算子”。在使用过程中,古人发展出一套系统的运算规则,能够使用算筹进行正、负整数与分数的四则运算和开方运算。

《汉书·律历志》记录:“其算,法用竹,径一分,长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为一握。”意思是说:算筹用竹做成,直径约0.23厘米、长约13.8厘米,每271根放在一个六边形的容器“觚”里,叫做“一握”。通常,人们把算筹放在布袋里系在腰间随身携带。

1954年,在湖南左家公山的楚国墓葬里出土了40根战国时的竹算筹,是已知最早的算筹实物。此外,还出土了骨制、铅制、象牙制等不同材质的古代算筹。

《孙子算经》记载:“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百万相当。”算筹的表达方式和我们今天的十进制记数方式相同,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代表不同的数值,低位摆在右边,高位摆在左边,并且相邻的数位摆放方式不同,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再用纵式……这样纵横交替摆放,如遇到数字0就留出空位。

十进位制的算筹记数法,在世界数学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古罗马数字系统没有位值制,只有七个基本符号难以进行乘除等复杂运算。玛雅人用20进制,至少需要19个数码;古巴比伦人用60进制,需要59个数码。数码数量过多使记数和运算变得十分繁复,远不如只用9个数码十进位制来得简捷方便。中国古代数学之所以取得许多卓越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十进制算筹。

算筹在我国从周代到元代应用了约二千年,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功不可没。中国传统数学的主要成就大都通过算筹取得。例如: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就是用算筹完成的。元朝数学家朱世杰,能用算筹解四元高次方程,其数学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算筹最迟在南宋演变为珠算,并在与珠算并用了二三百年后,直到明中叶才被珠算完全取代。

除了数学计算,古人还用算筹摆设卦象,进行占卜,解答疑惑,预测吉凶。

后人把以阴阳五行、六爻八卦、星相四柱、梅花易数、风水甚至测字、摇签、批八字等各种进行占卜的方法也称为“算”。实际上也是通过特定的规则运算解答疑惑,解决问题。《易经》中八卦的图标横竖长短不同的横线组成,可能与当时算筹使用有关。

史记·五帝本纪》有“推策迎日”,唐代注家司马贞解释说:“神策者,神蓍也”并且补充道:黄帝得到蓍草,用它来推演历法的日期,由此能够预先知道节气和日辰将在什么时候来临,所以叫“推策迎日”。唐代曾经规定,文武官员都必须备有算袋(内装算筹),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示”(祭祀祈祷,算卜)——“祘”——“算”本质意义的一致。

在《正解汉字:或》中我们提到:

中华文化五千年,可以分成上下两半。其中上一半的两千五百年,也就是从三皇五帝到诸子百家出现之前的这段时间,中华文化以文字表现出来的主干就是占卜,也就是预测未来。所以说,占卜中反映了当时古代中国人对不确定性的看法和相应的风险意识。

从这段历史,我们也可以看到:殷商时期的古人已经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有深刻认识,在决策的时候会通过特定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以提高决策的正确性。这个种决策管理方式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其模式甚至已经接近于现代的做法。仅仅在风险评估的方式方法上落后于现代。

古代中国人的风险评估和决策管理意识对中国的发展意义极为重大。因为只有认识到未来的可能性中各种差异,对不同可能性做合理的评估,才可能趋利避害。能够做到这些,说明古代中国人不是被动地接受不可确定的未来,而是主动地选择更加有利的未来。这或许是中国文化能生生不息,连绵不绝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知识水平提高之后,祭祀祈祷、占卜等不确定的预测判断方式逐渐减少。基于历史经验和已有知识的运筹计算在人们日常决策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不再依靠不可测的神灵、先祖指示解决问题,也不再使用占卜等不确定的方式预测、评估风险而是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解决问题。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示”最终演变成“算”的深层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汉字趣谈: 獻(345)
汉字趣谈: 皀(680)
甲骨文新解: 祭、祀
清明养生四个字:清、闲、缓、端
素说论语:为政篇(1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