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諸运天人合一之时

       在《六微旨大论》中说;“何为初中。岐伯曰,所以分天地也。初者地气也,中者天气也。”“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这些话就完全告破了五运六气运转的天机,何为初中,就是一个月开始的气,是24节气中的节气,共15天,在这15天中有初侯5天,中侯5天,末侯5天,在万年历中是用天干地支来表示的,每一个天干地支都为一气,这个天干地支代表的气就叫太一,就是北斗七星柄在二十八星天周中,每走一度为一天的时间,这节气的时间叫地气,地的气上升交于天上。是司天的气用事,天气主事,才使地的气上升腾于天空。在五运六气图中司天的一方为天,司地的一方为地。中者是24节气中,后半个月的气叫中气,也为15天,是天的气,故地气主,天气下降于大地之中。(何时为节气开始的时间,何时为中气开始的时间,见超接气一文)

         谁是天呢?在南北政图中,只要一立年气,就把一年分成了六个天,这六个天合在一起才是一年的天。如在初气丁壬厥阴的60天87.5的天中,(请去看2013癸巳年的初气图)就有两个节气,两个中气。在这个天中,两个节气为地,两个中气为天,节气上升,为一个天,司天的主气;中气又为一个天,在泉的主气;叫知气的高处和下处。故自天之下,地之上,有二气交合之分,人就居于这气交之内,以化生变异。天下的人们之所以看不懂《黄帝内经》这本书,就是因为头脑里没有南北政的天体图,中医摸脉根本就不知道寸关尺是怎样移动的,而《黄帝内经》在书中说的话,全是说图中的上下,左右,前后,往来,故不可能明白。当你看懂了五气经天图和《六元纪大论》中说的“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的注解后,必一清二楚,我说的不虚。所以要看五运六气的运转,要先立年气,以便知道是哪一步的司天在泉和间气,就要以这二气司天地,看上下左右吉凶胜负客主之事,五运六气的悔吝从而明之,余四气也散居于左右。所以论天的上下左右高远就要以这一步的天地,以化报化,以政看政,以令看令。在上为精神外守,在下为精神内守,气后为后,气前为前,气在中为中,气在外为外,把司天图看成一个人。最外圈的三甲和六甲就是手足的六条经脉,当论五运六气运转时,首先要把五运的气和六气的气加临到天地中来,也就是说加到这个图中来,让人能看到它,让中医在脉上能摸到它,知道气走到了三甲、六甲位的什么地方。所以问天问地的五运六气的运转和摸脉看病,不懂五运六气的运转图,你不可能看懂《黄帝内经》上说的话,所以我才说,中医良将刘东军,李阳波,张其成等等专家导师们,自以为看懂了《黄帝内经》是吹牛,是误导,是不负责的乱说。比如说在《六微旨大论》开头就说,“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是深渊,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极。”他们一定是按照语文的知识来描述说,天上的云太高了,没法测量,看深洞,再深也有办法测量,仰天视地,天道真是太深远了。仅此而已,其实是在说摸脉的道理太深了,他同五运六气运转的天道一样,手摸着脉,上可知头发丝末端的病,下可知脚趾甲的病。也就是说司天的本气处最高,如浮云,在泉的标气处最低,如深渊。所以黄帝(二十八星)才说,看书的人是“心私异之,不知其所谓也。”下文才告知我们“盖南面而待之,因天之序,移光定位,”五运六气的运转才出现了“有至而至者和”、“有至而不至者,来气不及”和“未至而至,来气有余”的三种情况,都是天人合一而合出来的。把天的气和人的气合到一起,才知道天人合一为何意,不要老把天人相应说成是天人合一,老是莫知其极。

        A)在2013年初气的风运中(2013年1月13日,农历为2012年十二月初二)己卯日为大寒的第一天,叫天气下降交在了少阴司地下边的工夫,注意卯为对化。

     这叫中者天气,燥气下降交于大地之中。注意,己为不及从的是地支卯阳明燥气。

这是在癸年,在北政年,先立了癸巳年气,看的是2013年初运的气,这叫分清了部主这一步。司天是二阳阳明,是大寒的初侯的气,是标气施用。少阴在泉,少阴为热,钩脉为浮,脉是从右手尺移到了左手尺上。少阴在北政的北边为阳,注意少阴的论法。

       运的气厥阴随气所在与少阴共主一气的运转。因为来的气己卯正好交在地的中间,又交在少阴的标气上,叫时间在标而求的是标,正好是时间到而气也到,是至而至者和。这样的气就始于寅的中间,叫把日气合在了天地里。燥气随热气行于地,热燥相加,即天人合一了,这就叫正好在大寒的开始时,在平旦(寅时)看太一。别的说法,都是胡扯。推其天地,就是从寅开始,然后在别的时间才可论气论病,非此不可能。(以下同理,都要从寅开始)这实例可知;书里说的;肺寅大卯胃辰宫,就不全是从肺开始,这一日就是从足少阴心开始,所以,肺经从寅开始只是气行中的一种情况罢了。

       B)庚辰日,是大寒的第二天。是燥气下降(看天干)交于太阴下工时,叫日气没应于右,而交在了左,交在了洼地,是来得太早了,是失其右的气,司地的气为热,燥热同行,为阳气满溢,故庚辰始于寅末卯初水下一刻。

      以上两天都是至而至的气,叫外作用于内,是精气守住在泉的气,叫臣面对地而论气,守的是少阴,因为来气没交在司地的右侧,所以要用同气相求,相应,异气不相应的办法看气。

     C)辛巳日,是大寒第三天初侯的气,风气下降,应交于在泉一方,但实际是交在了少阳下边的工夫。这叫天气失了守,是风温从于夏,为两阳并了气,故为阳气多,为实气胜,是气有余,这叫“降已而升”,是风气降到底又升起来了,至少阳。因天的气失守,日气不从其九炁即不从其少阳的标气,而从的是二阳司天的气,为阳气多,阳气盛,成了大邪气,大的柔的气。气在天,精气在外,守的是司天的气,气始于寅末卯初水下一刻。这叫立春没到而气先到,是气先变,叫地气主,而天的气空亡,用的是立春的标气,二阳司天。气在天是立春的标气司天,至在泉,是用司地的标气司地,天地各自一气。叫别阴阳,定内外,各守其乡,气到内在泉的治,气至外司天的治。

      D)壬午日,是大寒第四天的气。气交在了阳明的上边的工夫。交在了天的中间,叫至而不至的气,是时间到大寒,而风气还在天上,是小寒的时间,是来得太晚太迟的气。阳明的本气还没退位,九炁还在布天。是来气不及的气,守的是失守的天的气。风在湿地为阴,阳不得气,故壬午气始于寅初水下一刻。而后才知道在别的时间看气。

    E)癸未日,是大寒第五天的气。癸未加于厥阴的上工,是正好时间到而日气也到的气。是未湿的气,同冬化为同气相并,寒克热而胜,是贼气。故气始于卯初水下一刻。而后才知道在别的时间看气。

    以上五天可知,时间到而气也到,叫至而至;节气到,而气不到,叫至而不至,气为不及;时间节气不到,而气先变,气有余,叫未至而至。如果天不失守,就以天的九炁论气。如果是天气失守,就不能从其原来的方法论气,而要先从其哪一方气位的气论气。这些就是五运六气运转时天人合一的规律,每天的气都这样看,每天都这样摸脉。每侯的气都是始于少阴,终于厥阴。这就是天道,不能违背的天理。也就是《六元正纪大论》里说的,以运加于司天地而言的本来意思。也就是正月朔日看太乙的办法。必须是諸运分阴阳清浊,必须是法天论地,合以天光,侯日月星辰,必须见到四时八正的气。每一气都要先与司天在泉的气论盛衰,天人合一了,然后才能在其他任何时辰论五运六气的运转,才能在任何时辰摸脉看病。不知道把人的脉气与时令天人和一,连寸尺在南政往右移,在北政往左易都不懂,连首先怎样定出司天的脉都不懂,就说会以《黄帝内经》的方法看病,难道不是胡说八道吗!非如此,就不可能调气论病,别出阴阳来,定出中外来,各守住是司天的气,还是在泉的气。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可平,才有天命。                             

                                                                拄其间  锷未残

                                                                        2013.4.2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观天看地
天干进地支退的天理
@39何谓初中:初气、中气皆凡三十度有奇,所以分天地也
薄所不胜
五运六气天大的一点小秘密
【黄帝内经素问】卷二十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