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于城市综合管廊智慧配电运维管理平台的解析

智能化是综合管廊运维管理的发展方向,但多地先后建设的综合管廊运维管理平台都缺乏体系架构的统一标准。本文在分析综合管廊运维管理平台体系架构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5层智慧运维管理平台体系架构的建议标准。在物理层分析了综合管廊的功能需求。在数据层梳理并分析了运维数据来源的不同生命期和所处位置,提出了一种基于情景分类的高性能数据服务方法。在服务层提出了一种分段分舱的位置服务方法。对应用层功能进行了梳理、总结和分析,把核心运维工作分成了运营、维护、安全和施工四大子系统。*终实现了一个基于Web的综合管廊运维管理原型系统。

一种五层智慧运维管理平台体系架构

图1提出了一种综合管廊智慧运维管理平台层体系架构,从下向上依次是物理层、传输层、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平台可以应用于PC机的Web系统、工业大屏、移动App、巡检机器人等。

图1本文提出的综合管廊运维管理平台5层体系架构

图1本文提出的综合管廊运维管理平台5层体系架构(续)

3 管廊运维管理平台物理层

综合管廊中已大量应用传感器、RFID、物联网、无线定位、红外线热成像、摄像头等技术和设备,形成了丰富的综合管廊信息系统,例如,管廊结构监测系统、环境监测系统、视频系统、入侵监测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监控通风设备、排水系统设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电子巡查管理系统、机器人巡检等系统。但这些系统大多还是局部性的粗糙应用,并没有精细化的明确综合管廊的运维需求。表2从全局的角度,结合综合管廊运维特点,将物理层的感知智能分为综合管廊环境、本体结构、入廊管线、附属系统设备及运维系统五种类型,明确了综合管廊运维管理平台中物理层的精细需求,如监测项目、方法、工具、内容、测点布置和处置装置等。

廊内各类通信技术的使用是管廊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之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管廊运维过程中的实用性及有效性。运维管理平台的传输层包含管廊内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到分控中心,分控中心到总控中心,以及控制中心与控制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管廊内可以通过分布式光纤、5G无线传感网络、WIFI等技术搭建。此外,由于存在远程IO,同时网络节点数量多,拓扑复杂,故对现场网络实时性有很高的要求,可以采用新一代基于工业实时以太网技术的自动化总线标准PROFINET。

其中,管廊BIM建筑模型,主要包含规划设计阶段的几何信息,如模型的空间位置关系和构件尺寸等。管廊BIM结构模型,主要包含建造施工阶段的非几何信息,如结构材质、设备型号等。入廊管线BIM模型,包含铺设路径、管线用途、性质、使用单位等。内部设备设施BIM模型,包含附属设施几何尺寸、材质、构造、名称、型号等。完成施工建造后,应依据实际建造情况对设计阶段的BIM模型进行校验,以提交虚实一致、准确的BIM竣工模型。

3DGIS模型包含管线的起始点、监测设备、安全进出口等的位置。入廊管线BIM模型、内部设备设施BIM模型、和3DGIS模型,通常在建造施工阶段获取,也可以在之后的运维阶段新增。

管廊内基础监测信息主要包含环境类参数,如温湿度、氧含量、有毒气体、可燃气体浓度等,和介质类参数,如水流量、用气量、用电量、水压、气压、电缆接头温度、积水坑液位等。

运维数据主要包含运营、维护、安全、施工四大部分,如设备和传感器列表、员工信息、产品数据、供应商信息、设备维护计划和其他传统维护管理数据等。

数据层主要包含BIM模型数据库、GIS数据库、周边环境数据、实时监控数据、运维数据库等。

综合管廊运维会产生海量数据,且数据类型丰富,需要高性能的数据服务。GrossmannM等从数据项的更新频率及查询使用两个角度,对数据及其应用情景进行了研究。结合综合管廊的特征和GrossmannM的数据分类方法,可以对综合管廊运维数据进行如图3所示的分类,根据其对存储、读写、查询等的不同需求,从而相应的设置特定的数据服务器提供不同情景的高性能数据服务。

基于更新频率和查询使用的情景分类高性能数据服务

(1)静态BIM数据。主要包括从前期设计和施工BIM竣工模型继承的综合管廊准确的建筑模型和结构模型、入廊管线模型、廊内的内部设备模型。

(2)静态位置数据。管廊本体结构、入廊管线、附属设施的位置坐标数据。例如,内部管线的起点、接口、终点、所属单位及周围环境、路径缩略图等。

(3)静态运维数据。即运维基础数据,例如,传感器和设备列表,入廊管线的铺设路径、管线用途、性质、管理单位等。

(4)动态位置数据。移动对象,如巡检人员、机器人等的动态位置数据。

(5)动态运维数据。例如,值班、巡检、作业、检修、维护、应急响应等数据。

(6)实时监测数据(历史和预测数据、时序数据)。具有静态位置的传感器实时动态采集的管廊内的环境、设备、管线等状态数据都带有时间标记,对象ID与时间标记共同唯一标识一笔历史数据。历史数据一旦创建就不能修改。对于历史和预测,可以通过使用压缩算法或完全放弃某些数据的存储历史来减少数据量。

应用层的核心功能主要划分为运营管理(Operations)、维护管理(Maintenance)、安全管理(Security)和施工管理(Engineering)四大子系统。

运营管理子系统主要包含供应商管理、安装公司管理、系统管理、组织机构管理、人员管理、资料管理、设备管线管理、合同管理、成本管理、设备设施运行状态管理、空间管理、日常巡视检查、进出管廊监管理、值班(日常值守)管理系统、指挥调度系统、绩效考核管理系统、设施损坏赔偿等。

维护管理子系统主要包含设施设备保洁、养护管理、维修管理、检测管理、大中修管理、更新改造、安全保护、设备资产管理、备品备件管理、技术档案管理、隐患管理、故障管理等。

安全管理子系统主要包含火灾和水淹应急预案、停电应急预案、暴力事件应急预案、传染病应变计划、烟霾(严重空气污染)应急计划、事故报告模式等。

工程管理子系统主要包含保护区控制区管理、施工监管、管线入廊管理、新管廊接管管理等。

AcrelEMS-UT综合管廊能效管理平台集电力监控、能源管理、电气安全、照明控制、环境监测于一体,为建立可靠、安全、高效的综合管廊管理体系提供数据支持,从数据采集、通信网络、系统架构、联动控制和综合数据服务等方面的设计,解决了综合管廊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内部干扰性强、使用单位多及协调复杂的根本问题,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可管理性,提升了管廊基础设施、环境和设备的使用和恢复效率。

安科瑞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能效管理系统是一个深度集成的自动化平台,它集成了10KV/O.4KV变电站电力监控系统、变电所环境监控系统、智能马达监控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消防设备电源系统、防火门监控系统、智能照明系统、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用户可通过浏览器、手机APP获取数据,通过一个平台即可全局、整体的对管廊用电和用电安全进行进行集中监控、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同时满足管廊用电可靠、安全、稳定、高效、有序的要求。

电力监控主要针对10/0.4kV地面或地下变电所,对变电所高压回路配置微机保护装置及多功能仪表进行保护和监控,对0.4kV出线配置多功能计量仪表,用于测控出线回路电气参数和用能情况,可实时监控高低压供配电系统开关柜、变压器微机保护测控装置、发电机控制柜、ATS/STS、UPS,包括遥控、遥信、遥测、遥调、事故报警及记录等。

我国综合管廊已逐步从快速建设期进入了正式运维管理期,丰富的智慧运维管理技术和手段被采纳实施,但如何综合应用各种智慧运维技术、尽快提出统一的运维管理平台体系架构标准成为智慧运维管理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综合管廊运维管理平台的体系架构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5层体系架构,并对每一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在物理层分析了综合管廊主要的监测对象和方法。在数据层分析了运维数据来源的不同生命期和所处位置,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情景的综合管廊运维数据高性能服务方法。在服务层提出了一种分段分舱的位置服务方法。在应用层把核心运维工作分成了运营、维护、安全和施工四大子系统。*后,本文实现了一个基于Web的综合管廊运维管理原型系统,对提出的5层平台体系架构进行了验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本邮政大厦BIM应用案例
基于Bim技术的城市供水管网智慧运维的研究
[分享]BIM模型在物业管理及设备运维中的应用
银川绿地中心—基于BIM技术的智慧建造
「BIM奇葩说」现场精华观点笔记
BIM技术擎领智慧城市脉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