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宇航员的死是不是智能计算机算计?《2001:太空漫游》的诸多谜团

终于拜读了这本著名的科幻小说:《2001:太空漫游》。

不愧是科幻小说的里程碑,《2001:太空漫游》从300万年前的猿人说起,再到发现一块神秘石板,最后是人类跟随某种指引到达太空深处。

无论是叙述的角度,还是呈现的场景,都令人叹为观止。

  • 300万年前,还没开智的人类

虽然我们都知道,人类自身是经过了漫长的进化历程才变成现在这样子的。但是可能没有想过,最开始的人类是以怎样的状态存活于大陆上。

《2001:太空漫游》里写到,300万年前,人类还是猿人,生活在非洲大陆上。但是他们完全没有意识,没有思想。

就算是自己的父亲死亡了,他也只是如同处理其他同类的死亡一样去处理,不会有什么情绪上的波动。

书中写了一名叫做“望月者”的猿人,二十五岁的他正当盛年,具备猿人所能掌握的所有技能。如果他的运气一直不错,又能避开意外、疾病、掠食者与饿死的话,说不定能再活十年。

望月者带领着族人,每天的任务就是早上从山洞里外出找食物,天黑前赶紧回到山洞里——不然很危险。

他们都不会说话,没有什么感情,全凭本能在寻找生机。而且他们自身战斗力很有限,也不懂得借助外力觅食,所以尽管身处动植物丰富的大地上,也会逐渐饥饿至死。

直到某一天他们在返回山洞的路上,经过了一块巨大的石板。

没有猿人知道这块石板是何时出现、如何出现的,他们只是呆呆地望着它。其实,在这段时间,“他们的心智正在被探测,体态正在被记录,反应正在被研究,潜能正在被评估”。

起初,整个部落的猿人都仿佛被冻结成石像,一动不动地半蹲在那里。后来,最接近巨石的那个猿人突然活了过来。

一股无名力量,促使他们开始使用工具。石头、骨棒、牙锯、角锥、骨刮,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这些简单的工具,却可以让猿人成为主宰。比如骨棒,它可以一面拉大攻击的范围,一面又可以抗衡猛兽的尖牙利爪。

从此,望月者和他的部落族人能够战胜曾经非常惧怕的动物,也能找到更多的食物。他们都不再因为饥饿而终日昏沉,而是有了空闲的时间休息,也有时间展开最原始的思考模式。

望月者清楚地感觉到,他的世界已经彻底改变。

原来所有曾走在地球上的生物中,猿人是第一批会凝视月亮的。望月者在小时候,曾经伸手想要触摸那升上山丘的朦胧脸庞。

他不知道的是,300万年后,有人去到了那高高在上的月亮,还在那里发现了一块与他在地球见过的一模一样的石板。

  • 人工智能时代,科学技术预言成真

《2001:太空漫游》的叙事角度多样而宏大,开篇还是未开化的猿人,转眼已到了人类能够在月球建造基地的智能时代。

书中通过介绍弗洛伊德博士如何前往月球,详细讲述了人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以及展现了人所取得的科技成就。

比如,弗洛伊德博士在遥远的太空之外,正以每小时几千英里的速度飞快地离地球越来越远,但是他可以在百万分之几秒的时间里,读到任何他所喜欢的地球信息,而且内容都是每小时自动更新一次。

那么去一趟月球要多久呢?在没有任何意外的情况下,只需要稍微超过一天的时间。

人类梦想了两千年的不可思议之旅,这时候已经是一趟正常、例行的飞行了。

书里还对宇宙飞船有一些描写很细致又形象,不过很多场景对现在的读者来说都已经不陌生——因为从一些电影里看见过。这也体现了,《2001:太空漫游》对后世的科幻作品以及现实的航空技术发展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比如里面说到的冬眠仓,能够让人在几年的时间里只是像睡了一觉,唤醒后能够如常生活。电影《太空旅客》里就说到,飞船需要航行120年后才到达另一个星球,而乘客与工作人员都在冬眠状态。只需要在冬眠仓设定好时间,在到达前的4个月时醒来。

又比如,在飞船上有五间小小的舱房,五位航天员照他们的喜好各自布置,自己私人的东西都放在里面。现在我们国家的神州系列飞船不就已经实现了吗?

书里还说到在月球的克拉维斯基地,这个基地由1100名男人和600名女人所组成。他们全都是在出发离开地球之前,精挑细选又受过高度训练的科学家或技术人员。

他们在月球上如常生活,还有后代。有意思的是,书里写到了这些太空诞生的第一代人对地球的评价:“那里好脏,摔一跤也会伤到自己。再说,人也太多了。”

不过弗洛伊德博士的这一趟月球之行是有原因的,他们发现了一块通体漆黑的大石板。它坐落在一大片相同黑色质地的平台上,下方则是没有挖动过的岩石。

科学家们研究得出,这个东西已经大约有300万年之久。它埋下去的时候,根本还没有人类。也就是说,它是第一个证明在地球之外早就有智慧生命体存在的证据。

300万年前,有某种东西从月球经过,留下这个目的不明、未知,甚至根本不可知的记号,然后又回到了他们的行星,或是恒星海之中。

人类正面对一个可能永无解答的谜题。好奇的人类是否要打开这个潘多拉的盒子?

  • “发现号”时光之旅,踏过死亡看到宇宙奇景

人类选择了主动出击,派出宇航员搭乘“发现号”向宇宙进发。

这部分内容把书里的冲突和情感都集中呈现,无论是在航行过程中,智能计算机哈尔的错误反馈导致一名宇航员的死亡;还是在后续的航行时间里,只有鲍曼这一位宇航员时的孤独状态。

书里还反映了放在至今仍然有意义的课题,比如人类与拥有人类情感的人工智能怎样和平相处。计算机哈尔“意识觉醒”后的误报让宇航员死亡,是因为它知悉“发现号”出发的真正目的与现实指令造成冲突导致的失误,还是它有意让人类都消失,它独自完成任务?

虽然鲍曼等宇航员抱着使命踏上征程,但是他们在遥远的太空避免不了孤独,无法割舍对地球的关注。既然人类始终留恋着地球,那为何又义无反顾地迈向未知的宇宙?

整艘宇宙飞船只剩下鲍曼一个人后,他看到了全人类都没有看见过的宇宙奇景。书中对于这部分的描写很精彩,充分体现了作者的非凡想象力。

但是,最后鲍曼有没有死呢?他实际上到达的是宇宙的什么地方?那个婴儿又是怎么回事?

宇宙之大,那块神秘的石板到底是什么来历?究竟有没有其他的智慧生物?

一连串的疑问,每个看过《2001:太空漫游》的人或许都有自己的答案。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部了不起的科幻作品,影响了后来众多的科幻作品创作。包括刘慈欣都说:“我所有作品都是对《2001:太空漫游》的拙劣模仿,科幻文学在此达到了一个顶峰,之后再也没有人能超越,即使是克拉克本人。”

阿瑟·克拉克是《2001:太空漫游》的作者,英国科幻作家,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王。他多次获得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等科幻至高奖项。1986年,还获得美国科幻与奇幻作家协会终生成就奖——大师奖。

他还被誉为伟大的太空预言家,看看他的这本《2001:太空漫游》就可以感受到他的合理性想象力。他不但对科技描述很精准,而且对于人类面对宇宙时的所思所想有所关注,颇具哲学性。

300万年前,在地球陆地上的猿人意识到自己是世界的主宰了。

300万年后,在离地球两万光年之远的双星火焰之间,一个婴儿睁开眼睛,想着作为这个世界的主宰下一步要做些什么。

如此宏大的跨越,有什么联系,正是《2001:太空漫游》这本书的魅力。


2021年12月16日星期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科幻神作《2001太空漫游》这部电影到底讲了个啥
也只有他,敢对《2001太空漫游》破口大骂
看不懂《2001太空漫游》没关系,它的迷幻依旧令我神往!
刘慈欣: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对它的模仿
9.3分低了,这部让刘慈欣奉为神作的经典,值得更多人知道!
书单来了| 《三体》作者刘慈欣:决定我人生道路的17本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