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毛诗注疏》卷一《芣苢》
userphoto

2023.11.29 北京

关注

【提要】

【摘录】

《芣苡》,后妃之美也。和平則婦人樂有子矣。(天下和,政教平也。 ○芣苡,音浮。苡,本亦作“苡”,音“以”。《韓詩》云:“直曰車前,瞿曰芣苡。”郭璞云:“江東呼為蝦蟆衣。”《草木疏》云:“幽州人謂之牛舌,又名當道,其子治婦人生難。”《本草》云:“一名牛遺,一名勝舄。”《山海經》及《周書·王會》皆云:“芣苡,木也,實似李,食之宜子,出於西戎。”衛氏傳許慎並同此。王肅亦同,王基已有駁難也。舄,音昔。)


【批注】

蝦蟆 (há ma )

衛氏傳:卫宏的传。

瞿,虬曲多枝之意,生于路两旁。

《周書·王會》:《逸周书》中的《王会》篇目。

【摘录】

[]《芣苡》三章,章四句有子”。 ○正義曰:若天下亂離,兵役不息,則我躬不閱,於此之時,豈思子也?今天下和平,於是婦人始樂有子矣。經三章,皆樂有子之事也。定本和平上無天下二字,據箋,則有者誤也。

【批注】

郑笺:“天下和,政教平也。

孔疏:定本和平上無天下二字,據箋,則有者誤也。


那么,正义的本子上是有“天下”二字,所以才这么说。这个和旧疏应该有关系。唐人根据定本,已经有了这个校勘的本子。如果原文是“天下和平”,那么郑笺就不会说“天下和,政教平也”,不会中间突然加上两个字“政教”。前面根据有“天下”的本子来讲,后来认为通过郑笺,有“天下”的本子是失误的。


【批注】孔疏认为,正确的应该是“和,政教平也。



【摘录】


天下和,政教平”。 ○正義曰: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言天下者,以其稱王,王必以天下之辭,故《騶虞序》曰天下純被文王之化是也。文王平六州,武王平天下,事實平定,唯不得言太平耳。太平者,王道大成,圖瑞畢至,故曰太平。雖武王之時,亦非太平也,故《論語》曰:《武》盡美矣,未盡善也。注云:謂未致太平。是也。武王雖未太平,平定天下,四海貢職,比於文王之世,亦得假稱太平,故《魚麗》傳、《魚藻》箋皆云武王太平。比於周公之時,其實未太平也。“太平”又名“隆平”。隆平者,亦據頌聲既作,盛德之隆,故《嘉魚》、《既醉》、《維天之命》序及《詩譜》皆言太平。惟鄭《康誥》注云隆平已至,《中候序》云帝舜隆平。此要政洽時和,乃得稱也。此三章皆再起采采之文,明時婦人樂有子者眾,故頻言采采,見其采者多也。六者互而相須。首章言采之、有之。采者,始往之辭;有者,已藏之稱,總其終始也。二章言采時之狀,或掇拾之,或捋取之。卒章言所成之處,或袺之,或襭之。首章采之,據初往,至則掇之、捋之,既得則袺之、襭之,歸則有藏之。於首章先言有之者,欲急明婦人樂采而有子,故與采之為對,所以總終始也。六者本各見其一,因相首尾,以承其次耳。掇、捋事殊,袺、襭用別,明非一人而為此六事而已。

【批注】

鄭《康誥》注云隆平已至”:异文,在《十三经注疏》中没有这句话。“隆平”在《十三经注疏》中出现的情况如下,并不在《尚书正义》中。


《尚书中候郑序》


袺,意思是用衣襟兜着。

襭:把衣襟插在腰带上兜东西 。


同学:这两个动作不能同时完成。所有应该是不同的人。

【摘录】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采采,非一辭也。芣苡,馬舄。馬舄,車前也,宜懷任焉。薄,辭也。采,取也。箋云:薄言,我薄也。)

[]芣苡,馬舄”。 ○正義曰:《釋草》文也。郭璞曰:今車前草大葉長穗,好生道邊。江東呼為蝦蟆衣。陸機《疏》云:馬舄,一名車前,一名當道,喜在牛跡中生,故曰車前、當道也。今藥中車前子是也。幽州人謂之牛舌草,可鬻作茹,大滑。其子治婦人難產。王肅引《周書·王會》云:'芣苡如李,出於西戎。王基駮云:'《王會》所記雜物奇獸,皆四夷遠國各齎土地異物以為貢贄,非《周南》婦人所得采。是芣苡為馬舄之草,非西戎之木也。言宜懷任者,即陸機《疏》云所治難產是也。

【批注】

駮:驳。


【摘录】


“薄言,我薄也”。 ○正義曰:毛傳言“薄,辭”,故申之言“我薄”也。“我”訓經“言”也,“薄”還存其字,是為“辭”也。言“我薄”者,我薄欲如此,於義無取,故為語辭。傳於“薄汙我私”不釋者,就此眾也。《時邁》云:“薄言震之。”箋云:“薄猶甫也。甫,始也。”《有客》曰:“薄言追之。”箋云:“王始言餞送之。”以“薄”為“始”者,以《時邁》下句云“莫不震疊”,明上句“薄言震之”為始動以威也。《有客》前云“以縶其馬”,欲留微子。下云“薄言追之”,是時將行,王始言餞送之。《詩》之“薄言”多矣,唯此二者以“薄”為“始”,餘皆為“辭”也。

【批注】

孔疏解释郑笺“薄言,我薄也”,讨论“薄言”的意思,只有在《有客》、《时迈》这两篇诗文中,薄,有“始”的意思,其余诗篇中的“薄”,都是语气词(“辞”)。

薄,辭:虚词。


以縶其馬:把马拴起来。


比较:言我薄者,我薄欲如此,於義無取:郑笺说“我薄”,我薄欲如此,这样解释是解释不通的。从意义上无法论证(“於義無取”,在意义上面这么说不通)。


傳於薄汙我私不釋者,就此眾也:毛传说没有解释“薄汙我私”中的“薄”,是因为有好多“薄”,已经在前面解释了。


我薄者,我薄欲如此:查其它语料库中的“薄欲”……(老师和 同学对此有疑惑。)

《時邁》云:薄言震之。箋云:“薄猶甫也。甫,始也。”《时迈》中“薄”是“始”的意思。老师猜测:《芣苢》疏文是二刘旧疏。


【摘录】

(《十三经注疏》,第1287页。)


《有客》前云以縶其馬,欲留微子。下云薄言追之,是時將行,王始言餞送之。


老师:关键是要看正义的说法。《时迈》疏文中的“始”意,是根据语境推出来的,文王送微子,始言饯送。

【摘录】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有,藏之也。)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

(掇,拾也。掇,都奪反,一音知劣反。拾音十。)

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捋,取也。捋,力活反。)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

(袺,執衽也。袺,音結。衽,入錦反,又而鴆反,衣際也。)

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扱衽曰襭。襭,戶結反,一本作,同。扱,初洽反。)

[]袺執曰襭”。 ○正義曰:《釋器》云:執衽謂之袺。孫炎曰:持衣上衽。又云:扱衽謂之襭。李巡曰:扱衣上衽於帶。衽者,裳之下也。置袺,謂手執之而不扱,襭則扱於帶中矣。

《芣苡》三章,章四句。

【批注】

袺,執衽

扱,古同“插”,刺入;插入

【心得】《芣苢》这篇,毛郑之间,一个是“薄言”,王引之认为两者都是虚词。郑笺倾向于将“言”解释为“我”,“薄”当作语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典丨周南關雎詁訓傳第一【下】
商史五十一(商帝辛【商纣王】三十三年、周武王四年、周受命十三年【公元前1046年】)
論衡校釋(東漢)王充撰 黃暉撰校釋論衡校釋卷第十九
卷一 政体第二(凡十四章)
《論語 八佾第三》講要選錄( 五 )
◎卷十六 十六之五〔大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