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毛诗注疏》卷一《汉广》
userphoto

2023.12.27 北京

关注

【地图】汉水

 

  

【摘录】


《漢廣》,德廣所及也。文王之道被於南國,美化行乎江漢之域,無思犯禮,求而不可得也

紂時淫風遍於天下,維江、漢之域先受文王之教化。 ○漢廣,漢水名也。《尚書》云:“嶓塚導漾水,東流為漢。”被,皮義反。紂,直九反。殷王也。遍,邊見反。)

[]《漢廣》三章,章八句不可得”。 ○正義曰:作《漢廣》詩者,言德廣所及也。言文王之道,初致《桃夭》、《芣苡》之化,今被於南國,美化行於江、漢之域,故男無思犯禮,女求而不可得,此由德廣所及然也。此與《桃夭》皆文王之化,后妃所,於此言文王者,因經陳江、漢,指言其處為遠,辭遂變“后妃”而言“文王”,為遠近積漸之義。敘於此既言德廣,《汝墳》亦廣可知,故直云道化行耳。此既言美化,下篇不嫌不美,故直言文王之化,不言美也。言南國則六州,猶《羔羊序》云召南之國也。彼言召南,此不言周南者,以天子事廣,故直言“南”。彼論諸侯,故止言“召南之國”。此無思犯禮,求而不可得,總序三章之義也。

【提要】《汉广》之前的篇章,讲后妃。《汉广》及其之后,讲文王。正义,认为这里“变言”。

“作《漢廣》詩者,言德廣所及也”:正义比较强调诗作的背景。“创作《汉广》这首诗的意思(用意)”,强调这首诗形成的原因。正义里面也讲孔子删诗、孔子录诗。正义有两个角度讲述诗的意思。“作《漢廣》詩者,言德廣所及也”,正义关注的是诗歌产生的本义。


  

这里是“变言”,變“后妃”而言“文王”。《麟之趾》也回到了《关雎》之化行。


【批注】

言南國則六州:正义说这句话的原因,是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天下有九州,所以正义推理文王有六州。

【批注】


嶓冢 (bō zhǒng)

《尚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


【批注】《汝墳》亦廣可知,故直云道化行

【摘錄】



【摘錄】

紂時教化”。 ○正義曰:言先者,以其餘三州未被文王之化,故以江、漢之域為先被也。定本先被先受,因經、序有之文,故言之耳。其實六州共被文王之化,非江、漢獨先也。

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興也。南方之木,美喬上竦也。思,辭也。漢上遊女,無求思者。  箋云:不可者,本有可道也。木以高其枝葉之故,故人不得就而止息也。興者,喻賢女雖出遊流水之上,人無欲求犯禮者,亦由貞絜使之然。 喬木,亦作,渠驕反,徐又紀橋反。休息並如字,古本皆爾,本或作休思,此以意改爾。竦,粟勇反。流水,本或作漢水。)

【批注】

其實六州共被文王之化,非江、漢獨先也:另外一种说法。

六州:言南國則六州,六州共被文王之化


喬木,亦作”:足利本,乔,本亦作“桥”。


【摘錄】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潛行為泳。永,長。方,泭也。 箋云:漢也,江也,其欲渡之者,必有潛行乘泭之道。今以廣長之故,故不可也。又喻女之貞絜,犯禮而往,將不至也。   音詠。泭,芳於反,本亦作,又作,或作,並同。沈旋音。《方言》云:泭謂之椑〕”椑〕謂之筏。筏,秦、晉通語也。孫炎注《爾雅》云:方木置水為柎筏也。郭璞云:水中椑〕筏也。又云:木曰椑〕,竹曰筏,小筏曰泭。椑〕音皮隹反。柎、筏同音伐。樊光《爾雅》本作 。)

【批注】

樊光:东汉人。

【摘錄】

[]南有方思”。 ○正義曰:木所以庇蔭,本有可息之道,今南方有喬木,以上竦之故,不可就而止息,以興女以定情,本有可求之時,今漢上有遊女,以貞絜之故,不可犯禮而求。是為木以高其枝葉,人無休息者;女由持其絜清,人無求思者。此言遊女尚不可求,則在室無敢犯禮可知也。出者猶能為貞,處者自然尤絜。又言水所以濟物,本有泳思方思之道,今漢之廣闊矣,江之永長矣,不可潛行乘泭以求濟,以興女皆貞絜矣,不可犯禮而求思。然則方、泳以渡江、漢,雖往而不可濟,喻犯禮以思貞女,雖求而將不至。是為女皆貞絜,求而不可得,故男子無思犯禮也。定本遊女作

【批注】

江、汉:江水和汉水比作礼。 鲁曼《作为激情的爱情》,在高度礼化的社会,人们要溢出礼的感情。《诗》教将男女之情纳入礼的范围。儒家的情性论。儒家要控制感情。男女之情,要控制。愤懑之情,孝子对父母的追思之情,这种情可以“过”。言男女之大防。


乔:形容樹幹高大且樹枝往上盤旋的。《說文解字》:“喬,高而曲也。”


毛传:興也。南方之木,美喬上竦也。

正义解释的时候,没有关注“美”。



毛传:興也。南方之木,美喬上竦也。思,辭也。漢上遊女,無求思者。 

正义:思辭思者”。

【批注】漢上遊女,無求思者:思,这里是语辞,还是说实义词“思念”呢?在这首诗歌里面,“思”都在句尾。不可泳思,不可方思,这里的“思”都是语辞。 “思”和“息”(入声字)并不押韵。

【摘錄】

思辭思者”。 ○正義曰:以泳思、方思之等皆不取為義,故為辭也。   經求思之文在遊女之下,傳解喬木之下,先言思,辭,然後始言漢上,疑經休息之字作休思也。何則?詩之大體,韻在辭上,疑字為韻,二字俱作,但未見如此之本,不敢輒改耳。《內則》云:女子居內,深宮固門。此漢上有遊女者,《內則》言閽寺守之,則貴家之女也。庶人之女,則執筐行饁,不得在室,故有出遊之事。既言不可求,明人無求者。定本喬上竦,無木字。

【批注】

馌(yè )送饭给在田里工作的人吃。《诗经·豳风·七月》:“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提要】这一段疏文讲了三个问题。①“思”,是一个语辞。②“休思”和“休息”,这个可能是版本上的不同。但是正义没有看到这个版本。正义做了一个校勘上的“理校”。③《内则》记载的女子。


正义:疑經休息之字作休思也。何則?詩之大體,韻在辭上,疑字為韻,二字俱作,但未見如此之本,不敢輒改耳。


【批注】不敢輒改:建立在他有一个本子,可以去修改,比如说当时的通行本。正义,唐人最开始作单疏本。李老师认为,南宋后,人们对经注不熟悉了,所以合在一起。程老师认为,是当时的文本技术决定,比如南朝的一个人,讲课的时候一手拿着经,一手拿着疏,可见当时大家都很难全部记住经文。

【批注】正义的问答

(问)《內則》云:女子居內,深宮固門。

(答)此漢上有遊女者,《內則》言閽寺守之,則貴家之女也。庶人之女,則執筐行饁,不得在室,故有出遊之事。既言不可求,明人無求者。

【批注】

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箋云:不可者,本有可道也。木以高其枝葉之故,故人不得就而止息也。興者,喻賢女雖出遊流水之上,人無欲求犯禮者,亦由貞絜使之然。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下

箋云:漢也,江也,其欲渡之者,必有潛行乘泭之道。今以廣長之故,故不可也。又喻女之貞絜,犯禮而往,將不至也。 

【批注】正义,要讲《周南》诗篇中的系统性的话。需要解释郑玄“不可者,本有可道也”。

【摘錄】

不可之然”。 ○正義曰:箋知此為本有可道者,以此皆據男子之辭,若恒不可,則不應發不可之辭,故云本有可道也。此箋與下箋互也。此直言不可者,本有可道,總解經 不可之文,遂略木有可息之道。箋下言渡江、漢有潛行、乘泭之道,不釋不可之文,是其互也。然本淫風大行之時,女有可求,今被文王之化,遊女皆絜。此云絜者,本未必已淫,興者取其一象,木可就蔭,水可方、泳,猶女有可求。今木以枝高不可休息,水以廣長不可求渡,不得要言木本小時可息,水本一勺可渡也。言木以高其枝葉,解傳言上竦也。言女雖出遊漢水之上者,對不出不遊者言。無求犯禮者,謂男子無思犯禮,由女貞絜使之然也。所以女先貞而男始息者,以奸淫之事皆男唱而女和。由禁嚴於女,法緩於男,故男見女不可求,方始息其邪意。《召南》之篇,女既貞信,尚有強暴之男是也。

【批注】

程老师:(正义)说得毫无道理。

【批注】此直言“不可”者,本有可道,總解經 不可之文,遂略木有可息之道。箋下言渡江、漢有潛行、乘泭之道,不釋不可之文,是其互也。

正义认为,前面的笺文,省略了木有可息之道”。后面的笺文,没有省略,写了“漢有潛行、乘泭之道”,没有解释经文中的“不可泳,不可方”。两处笺文互相对照。

【批注】正义:然本淫風大行之時,女有可求,今被文王之化,遊女皆絜。此云絜者,本未必已淫,興者取其一象,木可就蔭,水可方、泳,猶女有可求。今木以枝高不可休息,水以廣長不可求渡,不得要言木本小時可息,水本一勺可渡也。


然本淫風大行之時,女有可求,今被文王之化,遊女皆絜。

此云絜者,本未必已淫:

興者取其一象:

木可就蔭,水可方泳,猶女有可求:承认女有可求的合理性。


正义这里的意思是,文王之化之前,淫风大行,可以不按照礼来求女。因为文王之化,造成“木以枝高不可休息,水以廣長不可求渡”。后面,围绕礼来讲,如何来求女。


【摘錄】

潛行方泭”。 ○正義曰潛行為泳,《釋水》文。郭璞曰:水底行也。《晏子春秋》曰: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七里。永,長,《釋詁》文。方,泭,《釋言》文。孫炎曰: 方,水中為泭筏也。《論語》曰:乘桴浮於海。注云:桴,編竹木,曰筏,小曰桴。是也。

漢也不至”。 ○正義曰:此江漢、之深,不可乘泭而渡。《風》云就其深矣,方之舟之者,雖深,不長於江、漢故也。言將不至者,雖求之,女守禮,將不肯至也。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翹翹,薪貌。錯,雜也。 箋云:楚,雜薪之中尤翹翹者。我欲刈取之,以喻眾女皆貞絜,我又欲取其尤高絜者。 翹,祁遙反,沈其堯反。尤高絜者,一本無字。

【批注】《晏子春秋》中的这句话。


(梁运华点校,张纯一校注:《晏子春秋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第120页。)

【摘錄】

之子於歸,言秣其馬。

秣,養也。六尺以上曰馬。箋云:之子,是子也。謙不敢斥其適己,於是子之嫁,我願秣其馬,致禮餼,示有意焉。 秣,莫葛反。《說文》云:食馬穀也。上,時掌反,下文同。餼,虛氣反,牲腥曰餼。)

[]翹翹其馬”。 ○正義曰:翹翹然而高者,乃是雜薪。此薪雖皆高,我欲刈其楚。所以然者,以楚在雜薪之中,尤翹翹而高故也。以興貞絜者乃是眾女,此眾女雖皆貞絜,我欲取其尤貞絜者。又言是其尤絜者,之子若往歸嫁,我欲以粟秣養其馬,乘之以致禮餼,示己有意欲求之。下四句同前。


【批注】

 ( xì) 

【摘錄】

翹翹,薪貌”。 ○正義曰:翹翹,高貌。傳言薪貌者,明薪之貌翹翹然。若直云高貌,恐施於楚最高者。此翹翹連言錯薪,故為薪貌。《鴟鴞》云予室翹翹,即云風雨所漂搖,故傳曰:翹翹,危也。莊二十二年《左傳》引逸詩曰翹翹車乘,即云招我以弓,明其遠,故服虔云:翹翹,遠貌。

楚雜絜者。正義曰:薪,木稱,故《月令》云收秩薪柴,注云:大者可析謂之薪。下章蔞草亦云薪者,因此通其文。楚亦木名,故《學記》注以楚為荊,《王風》、《鄭風》並云不流束楚,皆是也。言楚在雜薪之中尤翹翹,言尤明雜薪亦翹翹也。

【批注】翘翘,远貌。翘翘,高貌。翘翘,薪貌。

(阮元校刻:《春秋左传注疏》,《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3852页。)

【摘錄】


之子意焉  《釋訓》云:之子,是子也。李巡曰:之子者,論五方之言是子也。然則'為語助,人言'之子’者,猶云'是此子’也。《桃夭》傳云'嫁子’,彼說嫁事,為嫁者之子,此則'貞絜者之子’,《東山》'之子’言其妻,《白華》'之子斥幽王,各隨其事而名之。謙不敢斥其適己,謂云往嫁,若斥適已,當言來嫁,所以《桃夭》、《鵲巢》、《東山》不為謙者,不自言己,說他女嫁,故不為謙也。言致禮餼者,昏禮,下達納采用雁,問名、納吉皆如之。納徵用玄纁、束帛、儷皮,是士禮也。《媒氏》云純帛無過五兩,謂庶人禮也。欲致禮,謂此也。餼,謂牲也。昏禮不見用牲文,鄭以時事言之,或亦宜有也。言示有意者,前已執謙,不敢斥言其適己。言養馬,是欲致禮餼,示有意求之,但謙不斥耳。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翹翹錯薪,言刈其蔞。(蔞,草中之翹翹然。蔞,力俱反,馬云:蔞,蒿也。郭云:似艾。音力侯反。)


【批注】

之子於歸,言秣其馬。

笺:之子,是子也。謙不敢斥其適己,於是子之嫁,我願秣其馬,致禮餼,示有意焉。


之子於歸:《诗经》中有多个解释。

言:郑玄将“言”解释为“我”。


疏:所以《桃夭》、《鵲巢》、《東山》不為謙者,不自言己,說他女嫁,故不為謙也


郑玄“言”解释为我,孔疏的解释依据在这里,另外三篇虽然有“言”,但是不是说“我”自己,说得室别的女子,所以不是谦辞。

【摘錄】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翹翹錯薪,言刈其蔞。(蔞,草中之翹翹然。蔞,力俱反,馬云:蔞,蒿也。郭云:似艾。音力侯反。)

[]蔞,草中之翹翹然”。 ○正義曰:傳以上楚是木,此蔞是草,故言草中之翹翹然。《釋草》云:購,蔏蔞。舍人曰:購一名蔏蔞。郭云:蔏蔞,蔞蒿也。生下田,初出可啖,江東用羹魚也。陸機《疏》云:其葉似艾,白色,長數寸,高丈餘。好生水邊及澤中,正月根牙生,旁莖正白,生食之,香而脆美。其葉又可蒸為茹。是也。

之子於歸,言秣其駒。(五尺以上曰駒。)

[]五尺以上曰駒。正義曰:《廋人》云:八尺以上為龍,七尺以上為騋,六尺以上為馬。故上傳曰六尺以上曰馬。此駒以次差之,故知五尺以上也。五尺以上,即六尺以下,故《株林》箋云六尺以下曰駒是也。《輈人》注國馬謂種、戎、齊、道,高八尺。田馬高七尺,駑馬高六尺。即《廋人》三等龍、騋、馬是也。何休注《公羊》云 七尺以上曰龍不合《周禮》也。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漢廣》三章,章八句。

【批注】

(sōu),形声。从广,叟声。

廋 (sōu  ㄙㄡˉ )隐藏,藏匿:~辞(隐语,谜语,亦称“~语”)


【心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诗集解卷二十九
《詩經·國風·召南》(14篇)
《楚辭章句》[漢]王逸
之文课堂 | 《诗经·大雅·大明》—夫圣妻贤,生武王克殷广明德于天下
唐·王勃《採蓮賦》
杨雄:反离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