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毛诗注疏》卷一《汝坟》
userphoto

2024.02.29 北京

关注

【提要】



【摘录】

《汝墳》,道化行也。文王之化,行乎汝墳之國,婦人能閔其君子,猶勉之以正也

言此婦人被文王之化,厚事其君子。 汝墳,符云反。《常武》傳云:墳,涯也。能閔,密謹反,傷念也。一本有婦人二字。被,皮義反。)

[]《汝墳》三章,章四句”至“以正”。      ○正義曰:作《汝墳》詩者,言道化行也。文王之化行於汝墳之國,婦人能閔念其君子,猶復勸勉之以正義,不可逃亡,為文王道德之化行也。知此“道”非“言道”之“道”者,以諸敘“言道”者皆為“言”,不為“道”耳。上云“德廣所及”,先德後道,事之次也。言汝墳之國,以汝墳之厓,表國所在,猶江、漢之域,非國名也。閔者,情所憂念。勉者,勸之盡誠。欲見情雖憂念,猶能勸勉,故先閔而後勉也。臣


【批注】


【摘录】

奉君命,不敢憚勞,雖則勤苦,無所逃避,是臣之正道,故曰勉之以正也。閔其君子,首章、二章是也。勉之以正,卒章是也。定本“能閔”上無“婦人”二字。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

(遵,循也。汝,水名也。墳,大防也。枝曰條,榦曰枚。箋云:伐薪於汝水之側,非婦人之事,以言己之君子賢者,而處勤勞之職,亦非其事。 ○枚,妹回反,榦也。)

未見君子,惄如調饑。

(惄,饑意也。調,朝也。箋云:惄,思也。未見君子之時,如朝饑之思食。○{紂心}本又作 “惄”,乃曆反,《韓詩》作“溺”,音同。調,張留反,又作“周”,音同。)

[]遵彼”至“調饑”。    ○正義曰:言大夫之妻,身自循彼汝水大防之側,伐其條枝枚榦之薪。以為己伐薪汝水之側,非婦人之事,因閔己之君子賢者,而處勤勞之職,亦非其事也。既閔其勞,遂思念其事,言己未見君子之時,我之思君子,惄然如朝饑之思食也。

○傳“汝水”至“曰枚”。  ○正義曰:《釋水》云:“汝為濆。”傳曰“濟汝”,故知是水名也。“墳,大防”,《釋丘》文。李巡曰:“墳謂厓岸狀如墳墓,名大防也。”故《常武》傳曰:“墳,厓。”《大司徒》注云:“水厓曰墳。”則此墳謂汝水之側厓岸大防也。若然,《釋水》云“水自河出為灉,江為沱”,別為小水之名。又云:“江有沱,河有灉,汝有濆。”李巡曰:“江、河、汝旁有肥美之地名。”郭璞曰:“《詩》云遵彼汝濆”,則郭意以此汝墳為濆,汝所分之處有美地,因謂之濆。箋、傳不






【批注】

惄(nì  ㄋㄧˋ):忧郁,伤痛:“我心忧伤,~焉如捣。”

【提要】

【摘录】


然者,以彼濆從水,此墳從土,且伐薪宜於厓岸大防之上,不宜在濆汝之間故也。枝曰條,榦曰枚,無文也。以枚非木,則條亦非木,明是枝榦相對為名耳。枝者木大,不可伐其榦,取條而已。枚,細者,可以全伐之也。《周禮》有《銜枚氏》,注云“枚狀如箸”,是其小也。《終南》云:“有條有梅。”文與梅連,則條亦木名也。故傳曰“條、槄”,與此異也。下章言“條肄”,肄,餘也,斬而復生,是為餘也,如今蘖生者,亦非木名也。襄二十九年《左傳》曰:“晉國不恤宗周之闕,而夏肄是屏。”又曰:“杞,夏餘也。”是肄為復生之餘。

○箋“伐薪”至“其事”。  ○正義曰:知婦人自伐薪者,以序云“婦人能閔其君子”,則閔其君子者,是汝墳之國婦人也。經言“遵彼汝墳”,故知婦人自伐薪也。大夫之妻,尊為命婦,而伐薪者,由世亂時勞,君子不在。猶非其宜,故云非婦人之事。婦人之事,深宮固門,紡績織紝之謂也。不賢而勞,是其常,故以賢者處勤為非其事也。

○傳“惄,饑意”。箋“惄,思”。    ○正義曰:《釋詁》云:“惄,思也。”舍人曰:“惄,誌而不得之思也。”《釋言》云:“惄,饑也。”李巡曰:“惄,宿不食之饑也。”然則惄之為訓,本為思耳。但饑之思食,意又惄然,故又以為饑。惄是饑之意,非饑之狀,故傳言“饑意”。箋以為思,義相接成也。此連調饑為文,故傳以為饑意。《小弁》云“惄焉如搗”,無饑事,故箋直訓為“思也”。此以思食比思夫,故箋又云:“如朝饑之思食。”

遵彼汝墳,伐其條肄。

【批注】


【提要】


【摘录】

遵彼汝墳,伐其條肄。

(肄,餘也。斬而復生曰肄。○肄,以自反。沈云:“徐音以世反,非。”復,扶富反。)

既見君子,不我遐棄。

(既,已。遐,遠也。箋云:己見君子,君子反也,於已反得見之,知其不遠棄我而死亡,於思則愈,故下章而勉之。 ○思,如字,又息嗣反。)

[]既見君子,不我遐棄”。    ○正義曰:不我遐棄,猶云不遐棄我。古之人語多倒,《詩》之此類眾矣。婦人以君子處勤勞之職,恐避役死亡,今思之,覬君子事訖得反。我既得見君子,即知不遠棄我而死亡,我於思則愈。未見,恐其逃亡;既見,知其不死,故憂思愈也。

○箋“已見”至“勉之”。  ○正義曰:言不遠棄我,我者,婦人自謂也。若君子死亡,已不復得見,為遠棄我。今不死亡,已得見之,為不遠棄我也。然君子或不堪其苦,避役死亡;或自思公義,不避勞役,不由於婦人,然婦人閔夫之辭,據婦人而言耳。鄭知不直遠棄己而去,知為王事死亡者,以閔其勤勞,豈為棄己而憂也。下章云“父母孔邇”,是勉勸之辭,由此畏其死亡,故下章勉之。定本箋之下云“己見君子,君子反也,於己反得見之”,俗本多不然。

魴魚赬尾,王室如燬。

(赬,赤也,魚勞則尾赤。燬,火也。箋云:君子仕於亂世,其顏色瘦病,如魚勞則尾赤。所以然者,畏王室之酷烈。是時紂存。

○魴,符方反,魚名。赬,敕貞反,《說文》作“䞓”,又作“赬”,並同。燬音毀,齊人謂火曰


【批注】

正義:我既得見君子,即知不遠棄我而死亡。

批注:一些詩歌中的“棄我”,是説男子變心,抛棄女子。這裏,是説在亂世中,君子不隨意丟棄自己的生命。

箋云:己見君子,君子反也,於已反得見之,知其不遠棄我而死亡,於思則愈,故下章而勉之。

批注:女子被文王之化,男子受紂之暴烈。



【摘录】

燬。郭璞又音貨。字書作“尾”,音毀,《說文》同。一音火尾反。或云:楚人名曰燥,齊人曰燬,吳人曰尾,此方俗訛語也。瘦,色救反。酷,苦毒反。)

雖則如燬,父母孔邇。

(孔,甚。邇,近也。箋云:辟此勤勞之處,或時得罪,父母甚近,當念之,以免於害,不能為疏遠者計也。○“辟此”,一本作“辭此”。處,昌慮反。為踈,於偽反。踈亦作疏。)

[]魴魚”至“孔邇”。    ○正義曰:婦人言魴魚勞則尾赤,以興君子苦則容悴。君子所以然者,由畏王室之酷烈猛熾如火故也。既言君子之勤苦,即勉之,言今王室之酷烈雖則如火,當勉力從役,無得逃避。若其避之,或時得罪,父母甚近,當自思念,以免於害,無得死亡,罪及父母,所謂勉之以正也。

○傳“赬,赤”至“燬火”。      ○正義曰:《釋器》云:“再染謂之赬。”郭云:“赬,淺赤也。”魴魚之尾不赤,故知勞則尾赤。哀十七年《左傳》曰:“如魚赬尾,衡流而彷徉。”鄭氏云:魚肥則尾赤,以喻蒯瞆淫縱。不同者,此自魴魚尾本不赤,赤故為勞也。鄭以為彼言'彷徉’為魚'肥’,不指魚名,猶自有肥而尾赤者。服氏亦為魚'勞’。“燬,火”,《釋言》文也。李巡曰:“燬,一名火。”孫炎曰:“方言有輕重,故謂火為毀也。”

○箋“君子”至“紂存”。  ○正義曰:言君子仕於亂世,不斥大夫士。王肅云:“當紂之時,大夫行役。”王基云:“汝墳之大夫久而不歸。”樂詳、馬昭、孔晁、孫毓等皆云大夫,則箋云仕於亂世,是為大夫矣。若庶人之妻,《杕杜》




【批注】

赬(chēng  ㄔㄥˉ):红色:~面(脸红)。~颜(脸红)。

魴魚勞則尾赤,以興君子苦則容悴”:

尾赤:有两种原因,一种是“为劳”,一种是“肥”(比喻淫乱)


《左传》疏:“郑众以为鱼劳则尾赤。”《诗》疏:“有肥而尾赤者。

彷徉:哀十七年《左傳》曰:“如魚赬尾,衡流而彷徉。”

鄭以為彼言'彷徉’為魚肥,不指魚名,猶自有肥而尾赤者:鄭众以為彼言'彷徉’為魚'肥’,支持“肥”的观点。服氏亦為魚'勞’,服虔支持“劳”的观点。


不指魚名:指的是前面“如魚赬尾,衡流而彷徉”一句中,没有指说鱼儿的名字是“魴魚”,而只是泛指鱼。

鄭以為:这个郑,是郑玄还是郑众?前面的“鄭氏云”中指的是“鄭衆”。鄭玄在注釋中常有“先鄭之説”,先鄭,即鄭衆。

郑众(?-83年),字仲师。河南开封人。东汉经学家、大臣,名儒郑兴之子。后世习称先郑(以区别于汉末经学家郑玄)、郑司农(以区别于宦官郑众)。
笔记:老师认为,可能是不同的版本问题。有的版本是“鱼肥”,有的版本是“鱼劳”。根据讹本,讲出了一番“道理”。


孫炎曰:“方言有輕重,故謂火為毀也。”火,燬,音上有联系。


(魏征,令狐德棻:《隋书》卷三十二《经籍志》,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935页。)






王基云:“汝墳之大夫久而不歸。”王基的著作是《毛詩補》,查《隋志》。



(左丘明著,郭丹,程小青,李彬源译注:《左传》,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2380页。)


【心得】


【提要】


【摘录】

言“我心傷悲”,《伯兮》則云“甘心首疾”,憂思昔在於情性,豈有勸以德義,恐其死亡若是乎!序稱“勉之以正”,則非庶人之妻。言賢者不宜勤勞,則又非為士,《周南》、《召南》,述本大同,而《殷其雷》召南之大夫遠行從政,其妻勸以義。此引父母之甚近,傷王室之酷烈,閔之則恐其死亡,勉之則勸其盡節,比之於《殷其雷》,誌遠而義高,大夫妻於是明矣。雖王者之風,見感文王之化,但時實紂存,文王率諸侯以事殷,故汝墳之國,大夫猶為殷紂所役。若稱王以後,則不復事紂,六州,文王所統,不為紂役也。箋以二《南》文王之事,其衰惡之事,舉紂以明之。上《漢廣》云“求而不可得”,本有可得之時,言紂時淫風大行。此云“王室如燬”,言是時紂存。《行露》云“衰亂之俗微”,言紂末之時,《野有死麕》云“惡無禮”,言紂時之世。《麟趾》有“衰世之公子”,不言紂時。法有詳略,承此可知也。

《汝墳》三章,章四句。

【批注】

憂思昔在於情性昔,《校勘記》改作“皆”。


正義:憂思昔在於情性,豈有勸以德義,恐其死亡若是乎!序稱“勉之以正”,則非庶人之妻。言賢者不宜勤勞,則又非為士。

批注:這段話,認爲庶人之妻不會“勸以德義”,排除庶人之妻的可能;認爲士不會在田地勤勞耕作,排除士之妻的可能性。 鄭玄箋注的觀點是“辟此勤勞之處”,默認不是庶人。

雖則如燬,父母孔邇。

(孔,甚。邇,近也。箋云:辟此勤勞之處,或時得罪,父母甚近,當念之,以免於害,不能為疏遠者計也。


正義:《周南》、《召南》,述本大同,而《殷其雷》召南之大夫遠行從政,其妻勸以義。此引父母之甚近,傷王室之酷烈,閔之則恐其死亡,勉之則勸其盡節,比之於《殷其雷》,誌遠而義高,大夫妻於是明矣。

批注:這一段,引用了前面的詩歌,還在强調這是“大夫妻”。正義在維護二南詩歌中大夫詩的系統性。


正義:雖王者之風,見感文王之化,但時實紂存,文王率諸侯以事殷,故汝墳之國,大夫猶為殷紂所役。若稱王以後,則不復事紂,六州,文王所統,不為紂役也。箋以二《南》文王之事,其衰惡之事,舉紂以明之。

批注:正義如何解釋亂世詩歌呢?認爲這是紂王時期亂世的詩歌。如何解釋太平世詩歌呢?認爲這是文王時期的詩歌。紂王和文王是同時代的人,所以二南中的詩歌,如果涉及到亂世,就歸到紂王那裏而不是文王那裏。



【心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诗注疏  提要
破译《诗经》中婚姻、情爱男女两性诗的密码(二)
祈父不聪
毛诗注疏
善之 |《周南·汝坟》考辨
汝坟原文、翻译及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