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那些走向山林的诗人
本文由一天一首古诗词首发。
转载请留言联系授权。


荒川之月 音乐: 忘乡 - 荒川之月


说起山中岁月,古往今来人们都无限向往。山林中,有淡淡月影,幽幽鸟鸣,有松涛阵阵,远岫云烟,在诗人的心里,山林似一位道行高深的老者,可抚人世俗尘,可解心中烦忧。在出世与入世间奔波游走,难免心力交瘁,去山中与流水对饮,与轻风唱和,给灵魂片刻自由。

李白走向山林,是“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洒脱;王维拥抱山林,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白居易深入山林,是“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的通透,孟郊投奔山林,是“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的彻悟。

走向山林的李白


山中问答

李白〔唐代〕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一年李白27岁,刚刚成婚,他娶的是当时已故宰相许圉(yǔ)师的孙女许萱,正是李白的原配妻子。成家立业,古人所重,成婚后的李白定居安陆,在此十年。

这期间他曾隐居碧山桃花岩,过起了读书耕种的生活。世事漫随流水,将近十年的光阴就这样在生病、耕种、读书中被蹉跎了。29岁这一年,有人问李白:“你怎么会想到栖居在碧山呢?”李白笑了笑并没有回答,只是觉得自己内心闲适恬淡罢了。

碧山上的桃花开了又落,随着流水漂去,此处有流水落花,清风明月,不似人间。试问这样的生活谁不喜欢?从诗中隐隐可以看出,此时的李白是喜欢山中岁月的,但他的内心又是矛盾的。

这可是李白啊,自认为是大唐文采第一剑术第二的人,只要酒醒了就能够随时干翻全世界的人,怎么会甘于平淡呢?如此惊才绝艳的人怎会不想建立不世之功呢?

所以对于他人的提问,李白是没有直接给出答案的,是他不知道怎么答还是他不想答?最后的“人间”又是怎样的“人间”,也没有明确的描摹。我们知道的是,15岁到30岁的这15年间,李白四处游历也四处碰壁,写下的名篇佳句比比皆是,经历的不如意也十之八九,不若就此归隐山林,落得个清闲自在。

拥抱山林的王维


终南别业

王维 〔唐代〕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诗人在山间随心游走,不知不觉中,到了溪水尽头,似乎已到绝处,于是,索性坐看天地风起云涌。偶然遇到林中的山民老叟,和他们相谈甚欢忘了回家。

说来真是巧了,李白和王维是唐代诗坛上的两座高峰,这两位诗人同年出生,都生于701年,而王维先李白一年去世。李白被世人称为“诗仙”,王维被世人称为“诗佛”,可见两人在思想上,也可以说在处事方式上的截然不同,李白信道,王维信佛。

写下《终南别业》的时候王维已近花甲之年了,在他的一生中,佛教对他的影响极大。王维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精诗书通音律擅绘画,是京城贵族的座上宾,而李白还是那个“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的少年侠客。

王维21岁高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这事儿要是搁在别人身上,那可是够做半辈子的谈资了,可是王维不一样,相比李白仗剑走天涯的热血,王维是相当佛系了,和李白“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阔绰不同,他十分会理财。

开始做官后便利用空闲时间在京城附近买了一处园子,这园子里有湖有水,有花有草,有茂林修竹,有鸟鸣幽幽,王维把它打理一番,这处园子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辋川别墅,在这里王维过起了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写下《终南别业》的时候已经经历过仕途艰险,再加上长年僧侣般吃斋念佛,内心已是澄明通透至极,回归山水田园自然是心之所向,所以他写自己中年时期就已经参禅悟道,晚年安家在终南山上,兴致来了就独自一人前往山里欣赏美景,这其中的良多趣味只有自己能体会。

诗中的王维好似生于山水田园间的摆渡人,渡人渡己,一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富有哲理,亦充满禅机。

深入山林的白居易


忆江南

白居易〔唐代〕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的《忆江南》有三首,大家最为熟悉的应该是第一首“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我们今天主要聊聊第二首。这三首词是诗人晚年回到北方之后,对江南景致念念不忘而写下的,缘何白居易会与江南结缘,我们还有一段故事要讲。

772年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郑,此时藩镇割据势力气焰嚣张,白居易生活并不安稳,以至于到了青年时期,诗人为避灾祸南下苏杭,开始了多年的旅居生涯。34岁时,白居易步入仕途,九年后因越职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又五年,才被召回长安。

两年后,也就是822年,夏秋之际,白居易自请外调,被派去杭州任职,在此期间政绩颇佳,后来返回洛阳给自己买了套宅子,三年后做了苏州刺史。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景美人美酒,谁不想念?826年,诗人因病不堪任劳,辞去时任官职,与一众好友相携游历江南。65岁时在洛阳写下了经典佳作《忆江南》。

白居易的一生,与杭州结缘,更与佛寺结缘,他去过洛阳的香山寺、南京的云居寺、西安的仙游寺、九江的大林寺,杭州的灵隐寺...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后三座佛寺了。仙游寺正是白居易写《长恨歌》的地方,在大林寺白居易看到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而灵隐寺,白居易可以说是偏爱的,他多次上灵隐寺,有了“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的人生乐事。

这是唐文宗开成二年,白居易身居洛阳,洛阳的春天来的比江南晚,春夏相续,白居易想起当年在苏杭时期的情景,不由感叹“江南好”,回忆纷至沓来,一发不可收拾。

“江南好,最忆是杭州”,白居易当时在杭州都做了些什么呢?他多次去灵隐寺捡拾月圆之夜的桂子,登上郡亭,靠在躺椅上,观看浩荡奔涌的钱塘江大潮。现在读这首词,仿佛仍然可以闻见月下灵隐寺后山中的丹桂香,依旧可以听到钱塘江大潮退去之后的阵阵涛声。

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宦海浮沉多年,天命之年的白居易隐退之意渐显。在这三首词作中,作者身在洛阳,心在江南,对江南山水的热爱,大抵也是因为苏杭山水给了他人生中最安稳快意的一段日子。正因了这三首《忆江南》,也使得江南成为很多文人墨客笔下的心灵家园。

投奔山林的孟郊


游终南山

孟郊 〔唐代〕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说起孟郊,家喻户晓的是他感人至深的《游子吟》中那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还有快意人生的《登科后》中那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谁人又能预见,曾经打马游街的登科郎,有朝一日也竟然会后悔曾经是个读书人,进士及第后有多么快慰,步入官场后就有多么失意。

孟郊出生于浙江清德县的一个清贫之家,父亲是一位无名小吏。孟郊自小性格孤僻内向,不与外人多言,然而人贫志不短,孟郊才思敏捷,读书刻苦。

但是他的人生,似乎缺了点运气,多年苦读,始终名落孙山,直到四十六岁才进士及第,这可不高兴坏了吗?正值春暖花开,朝廷放榜,孟郊连考三次才中第,此时的得意,在他的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孟郊的福气并不在后头。

晚年才进入官场的孟郊,在仕途上也并不顺利。几次出仕都与自己的意愿相违背,官职也不是什么重要的官职,既然在其位不想谋其职,所以几份差事都干不长久,这就导致他一生困顿交加,甚至到了需要挨饿受冻的地步,直到55岁定居洛阳,生活才有所好转。

这首《游终南山》既不同于《游子吟》的温情,又不同于《登科后》的恣意,这首诗作于孟郊仕途不顺时期,诗中作者用“日月石上生”来描写在终南山上看到日升月落的景象,说明自己游历的时间之久,突出终南山之大,可以包容作者的苦闷。又用“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来体现终南山上山民内心正直,以山高路险来做反衬,抒发自己对山外世界人心难测的厌恶。

此时,耳边有千里清风拂过,吹向山上的松柏,这一刻,风声,松涛声,鸟鸣声... ...无一不让作者心旷神怡,身心舒畅。作者不禁后悔起来,为什么当初非得一脚踏入长安城的凡尘俗世里,让自己如此负累呢?追逐那些浮名,于己而言真有那么重要么?







身处市井,满身烟火的我们,总能在诗词里找寻一方乐园,每当生活让我们筋疲力尽的时候,不妨暂时放下,给灵魂松绑,让身体喘息。

古人总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让我们学学古人,总是能在生活的枷锁中挣脱,达到人与自然的圆融,那些走向山林的诗人,无一不是在山山树树中获得救赎,燃一缕清香,煎一壶好茶,穿一身麻衣,酿一杯浊酒,向山林更深处行去。


作者简介:

昨非,一个普通的诗词爱好者,文字爱好者。

END

——————————----------------

☆ 本文为作者原创投稿,由【一天一首古诗词】首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代诗人的别称
诗人的称号
唐诗编年极简史:这21首名作,写进了大唐王朝289年
王维、白居易、李白、杜甫、李贺、贺知章、王勃、陈子昂、孟郊、贾岛、刘禹锡是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唐代著名诗人的称号,你都知道吗
诗仙、诗圣、诗狂、诗佛、诗魔、诗囚、诗鬼分别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