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玉魄石魂

中國古代玉器,由於質潤色雅,雕工精美,是為中華文物中最為璀璨的瑰寶。玉石文化歷史悠久,它不僅代表尊貴、美麗、永恆,也代表了人文素養與氣質。古代中國文字資料對玉的定義,目前可以知道最明確為「玉」定義的文字資料是西元一世紀時東漢許慎所撰的《說文解字》以「五德」做為玉石判斷的標準,無異是與「仁義道德」的理念符合,其大致內容如:「潤澤」以溫 ( 色澤 ) ,仁之方也;「鰓理」自外可以知中 ( 紋理 ) ,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 ( 聲音 ) ,智之方也;「不撓」而折 ( 質堅 ) ,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 ( 色純 ) ,潔之方也。 清吳大徵於 《 古玉圖考 》序曰:「古之君子比德於玉,非以為玩物也,典章制度於是乎存焉,宗廟會同裸獻之禮於是乎備,冠冕佩服刀劍之飾,君臣上下等威之辨於是乎明焉。」國人愛玉、敬玉、祟玉、佩玉、以玉比德, 與我國的歷史文化、民族精神、社會生活息息相關。

《說文解字》稱玉為「石之美者」。 此外,石之美者及石之次玉者、石之似玉者等等,不下數十百種。中國常用的玉石來源大致可分為和闐玉(新疆玉)、岫岩玉、藍田玉、南陽玉(獨山玉)等幾大類。在廣義的美石範圍內還包括:所謂的地方玉、水晶、瑪瑙、綠松石、孔雀石等次玉;琉璃、葉蠟石、凍石等似玉材質。因此,中國人對玉,確實情有獨鍾。堪稱礦物學上的玉,可分為軟(閃)玉和硬(輝)玉兩種。軟玉即透閃石,其主要成分是角閃石族中的鈣鎂矽酸鹽纖維礦物,所以軟玉又稱為角閃玉或閃玉,色澤比較接近於油蠟狀的凝脂美感。古人所稱的羊脂白玉、黃玉、青玉、碧玉、墨玉等皆屬軟玉類。硬玉屬 輝石族中的鈉鋁矽酸鹽隱晶礦物,所以硬玉又稱為輝石玉或輝玉,俗稱「翡翠」,質地硬,密度高,具有玻璃光澤,晶瑩透澈。

三代(夏商周)時代由於出現了高度發達的青銅與鐵器文化,更影響著玉器的向上、下發展,玉器已不像在原始社會那樣,只佔主流或壟斷地位,它更擴及美身、祭祀、禮儀、殮葬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啟發與作用。由商代婦好墓出土的玉器,可分為禮器、儀仗、工具、用具、裝飾、藝術品以及雜佩等七類得知,玉器反映其用途甚廣、地位至尊與社會嚴謹的面貌。玉器種類至漢代更是大備,按社會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可細分為實用品、裝飾品、鑑賞品、辟邪用玉、禮儀用玉和喪葬用玉,漢代之後玉儀禮器已很少使用,起而代之的是大量精美作為人身佩飾、裝飾的實用藝術品。之後,歷代繼續發展與傳衍,尤至明清兩代,玉器的儀禮或工具功能盡逝,玉器完全走向裝飾、佩飾華美與鑑賞等的藝術人文功能。

所謂「佩玉比德」、「佩玉自美」、「傳家美玉」的傳統,也因為社會的富足,國家富強,疆域擴大,使玉材源源不絕、傳衍更形普及之故。我們的祖先們,賦予玉以特定的形象角色和特殊社會功能,迄今已有八千餘年的歷史。自此之後,玉所扮演的意識型態、宗教信仰、社會道德、人格品行、政治思想、文化藝術等氛圍結下不解之緣,無論歷朝歷代對於玉的使用功能及其所扮演的角色,甚至製作方法、技藝與工具的改良,都是愛玉文化的種種表現,實為中華文化增添光彩。

玉璧

  • 作品年代:良渚文化
  • 材質:閃玉╱形制:禮瑞器
  • 中國古代有天圓地方之說,又具「禮神必象其類」的禮儀觀念,因而以圓形的璧祭天禮器。史前墓葬有同時出土數百件之多,可代表財富與權勢的象徵。此器光素無紋,入土後受地下水、墓葬礦物等之混沁,五彩斑斕,流露出玄秘樸拙之美感,為上古玉璧中之佳品。

黃玉琮

  • 作品年代:商
  • 材質:閃玉╱形制:禮瑞器
  • 器作筒狀,似釧而略高。傳「琮」的造形,最初起源於煙囪形狀,即古代祭「中霤」之禮。後來受五行之說影響,乃演變為「外方象地」,「內圓象天」的形制。圖中琮為白玉有紫褐色沁紋,溫潤而呈半透明。是早期的琮。

玉麟符

  • 作品年代:隋
  • 材質:閃玉╱形制:符節器
  • 技法:陽刻、淺浮雕、鏤空透雕
  • 紋飾:麟紋、雲紋< li="">
  • 麟符之制,根據文獻通考記載:「隋煬帝幸遼東,命衛宏為京都留守,樊子蓋為東部留守,俱賜玉麟,以代銅獸。」由此可知玉麟為符節器,隋朝始有。圖中:器以白玉雕成,狀似刀,面有麟紋,乃隋代雕製,施工細緻,質亦潤透,當屬珍品。

玉璏

  • 作品年代:漢
  • 材質:閃玉╱形制:劍飾器
  • 技法:陰線刻╱紋飾:複線雲紋
  • 璏是劍鞘上的裝飾玉,飾卡劍鞘中央,其形垂直,如人之鼻,革帶可穿過璏孔,以便佩帶。器面刻複線雲紋,玉為白玉,入土受浸呈微褐鐵沁色。

玉虎皮獸面釧

  • 作品年代:宋
  • 材質:閃玉╱形制:佩飾器
  • 技法:陰線刻╱紋飾:饕餮紋
  • 器作圓形環狀,內緣光滑,外側刻工精美,有饕餮紋飾。釧為飾物,用於上臂,古代不分男女皆可飾帶,後來專用於女性。質為青玉,入土受浸,呈現灰褐色,古樸精美,是罕見珍品。

白玉水銀浸辟邪

  • 作品年代:唐
  • 材質:閃玉╱形制:佩飾器
  • 技法:圓雕╱紋飾:瑞獸紋
  • 此器原為青白玉,受沁後呈黑褐色,雕琢一仰首狀伏台座辟邪,辟邪在西漢時多用銅製,置於殿間以壯觀瞻,東漢以後始有玉石雕製,一般作為佩飾或置於墓道入口,寓有辟除邪惡和壓勝保護之意。

秋葵錳浸璧

  • 作品年代:宋
  • 材質:閃玉╱形制:禮瑞器
  • 技法:隱起浮雕╱紋飾:雲紋
  • 璧呈圓形板狀,中有圓孔。器面呈秋葵黃色,乃受錳沁微帶黑色,分八單位雕雲紋,乃宋仿上古作品。

全綠玻璃翡翠扳指

  • 作品年代:清
  • 材質:輝玉(翡翠)╱形制:裝飾器
  • 技法:管鑽
  • 此件翡翠板指,是一件男子飾物。所謂扳指,源自古代人套在右手大姆指上的皮韘,韘為射箭時的護套。後來琢玉為之,製成圓筒狀的器物,便是這種扳指形式。清代中葉以後,有身分地位的男子,多戴板指於大姆指上,將姆指舉起攔住袖口,意態自得。這種風尚,直到民國後才消失。此件翡翠扳指,論其質地,屬於翡翠上器,通體碧綠,迎光通透,兼以面積碩大,溫潤色美,是老坑種的玻璃翠,真是罕見的精品。

全綠翡翠帶鈎

  • 作品年代:清
  • 材質:輝玉(翡翠)╱形制:帶扣技法:鏤空透雕╱紋飾:螭龍紋
  • 此件翡翠帶扣,係以整塊翠玉所琢製,大體均為鮮翠綠色,局部仍可看見間有白色玉質,為質地溫潤、雕琢工藝皆佳的清宮皇室佩玉。翡翠硬度極高,約在 6.5~7度之間。全器以鏤空透雕技法完成,雕飾一對螭龍與大龍首(有龍教子或望子成龍之隱喻),螭龍身盤旋飛騰雲間,口銜靈芝如意紋,生氣盎然,充滿活力,透雕技藝熟練卓絕,線條自然流暢,宛轉曲折處,無絲毫滯澀之感,讓人有刀至而意到的感覺。全器拋光極為精到,能充分表現玉質絕佳的透明質感,是件質美工精意巧的上乘佳作。原文物係由前立法委員周樹聲先生家傳之珍寶,基於文物與國人共享的情懷,特捐贈本館永久典藏,是研究清代玉雕藝術極重要的文物之一。

白玉雙魚飾件

  • 作品年代:清
  • 材質:閃玉╱形制:裝飾器
  • 技法:隱起浮雕、鏤空透雕╱紋飾:魚紋
  • 器為白玉質,利用鏤空透雕技法,刻為「吉慶(磬)有餘(魚)」寓意圖案,珮有可活動的活環設計,整件一體成形,為連環形制,工藝技巧較難。

青玉雙龍珮

  • 作品年代:戰國
  • 材質:閃玉╱形制:閃玉
  • 技法:陰線刻、鏤空透雕╱紋飾:龍紋
  • 瓏,有玉雕龍形,亦有玉雕龍紋,原屬禮瑞器,用以祈雨時使用,其小型者一般作佩飾之用。器作環形,在外緣鏤刻雙龍,環孔亦鏤刻一龍填滿,雕工絕妙。受沁呈蜜蠟色的玉,因點點赤璊斑,尤顯得古雅宜人。

雙龍璜

  • 作品年代:戰國
  • 材質:閃玉╱形制:佩飾器
  • 技法:隱起浮雕、陰線刻╱紋飾:勾連雲紋、龍紋
  • 器作半圓弧形,兩端雕龍頭身連接,淺浮雕以雙鈎雲紋,刻工、造形極佳。玉作蜜蠟色,晶瑩細潤,為罕見精品。

玉玦

  • 作品年代:周、春秋晚期
  • 材質:閃玉╱形制:佩飾器
  • 技法:片鋸、線鋸
  • 青白玉質,出土時斷成兩半,經修復成圓形,中有孔如小璧,但一側開一缺口,器面原玉質依稀可見,器兩面均光素無紋,器面可見似木質痕跡、硃砂及黑色土沁痕,缺口呈狹長線狀,外稍寬而內窄,孔緣及孔略呈斜坡狀,切面厚薄略為不均。

龍紋佩

  • 作品年代:周(春秋)
  • 材質:閃玉╱形制:禮瑞器
  • 技法:鏤空透雕、陰線刻、鑽孔╱紋飾:螭紋、雲紋
  • 青玉質,質佳呈半透明,光澤溫潤,採玉環出廓的設計方式,二至三環為虺龍交纏的紋飾,以透雕疊壓的方式表現龍身前後體感,龍圓目、上捲鼻、吐舌,器面以陰刻細線紋刻出輪廓線,刀法流暢,兩面紋飾相同,一面之中央交接處略扁,器上仍殘留有硃砂、土蝕痕。

玉燕

  • 作品年代:商晚期
  • 材質:閃玉╱形制:佩飾器
  • 技法:減地淺浮雕、鑽孔╱紋飾:燕鳥紋
  • 青白玉質,器上略可見硃砂殘留沁痕。器作飛燕展翅翱翔之形,頭部圓眼微凸,器正面以減地凸起陽文為飾,勾勒出羽翅、尾部及燕身輪廓,尾部外展如魚尾狀,琢工極細。器身中部有一圓孔,中有一穿,從口至尾端作一圓孔,為雙面對穿孔形式,為商玉風格,出土於周代大墓可能為周王室所得商朝舊玉,再分賜諸侯之器。

  • 作品年代:周(春秋)
  • 材質:閃玉╱形制:佩飾器
  • 技法:隱起淺浮雕、陰刻線、鑽孔╱紋飾:虺龍紋、羽紋、鱗紋、虺龍雲紋
  • 青黃玉質,呈黑褐色沁,部分開窗處仍可見玉之原質地,形制呈圓柱形,一側開有外寬內窄缺口,中穿為孔,孔內周緣平直,為金屬管鑽所穿,器面浮雕虺龍紋,龍首張口、捲鼻、圓眼,捲鼻部分加刻鱗紋,鼻下飾陰線極細刻之羽紋,運用斜刀與陰線交錯技法,器上下端組以五個虺龍雲紋單位,器身八個單位組合而成,此器成對殊屬難得。器入土受硃砂沁,有璊斑,刻工精巧細緻,典麗古雅,為春秋晚期鄭國新鄭故城遺址出土文物。

  • 作品年代:東周
  • 材質:閃玉╱形制:佩飾器
  • 技法:隱起淺浮雕、陰刻線、鑽孔、線鋸╱紋飾:蟠虺雲紋
  • 白玉質、微有黃斑與褐色沁,局部殘留硃砂及土沁,玉作璜形制,外緣皆刻飾扉棱,左右簡化雙龍頭及身尾相接連,器面滿佈小蟠虺及勾雲紋,雲紋間飾陰刻羽紋,由寬細兩種刀法交相運用,兩面紋飾皆同。為東周時期流行的組佩形制與紋飾。

白玉如意

  • 作品年代:清
  • 材質:和闐白玉╱形制:如意
  • 技法:高浮雕、鏤空透雕╱紋飾:螭紋、蝙蝠紋、魚紋
  • 白玉如意為一對,質潤晶瑩,色白如脂,首端雕螭,中為蝙蝠銜雙魚,寓意「吉慶有餘」、「福至心靈」之美意,末端連環,皆為一玉雕成,巧奪天工。

紅白瑪瑙如意

  • 作品年代:清
  • 材質:瑪瑙╱形制:如意
  • 技法:高浮雕、鏤空透雕╱紋飾:瓜果紋、靈芝紋、飄帶紋
  • 原有一對,此件為其一,首端雕雙柿,恰為瑪瑙之豔紅部分,色澤鮮妍欲滴,取事事如意之意,中間雕一袱襄裹之,末端雕萱花,花紅莖白,相映成趣。

雲碧如意

  • 作品年代:清
  • 材質:和闐碧玉╱形制:如意
  • 技法:高浮雕、鏤空透雕╱紋飾:花葉紋、飄帶紋、文字紋
  • 碧玉如意成一對,均由一塊碧玉雕成,此件首部作萬壽篆紋,中段雕蓮花及緞帶紋飾,末端則雕雙柿及蓮花蟠繞,寓意「事事如意」、「福壽吉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7嘉德(香港)古玉(续)
嘉德五月“观古”唯玉
中原藏珍:玉剑饰
古玉界:这个玉玦卖了88万!嘉德香港美國舊金山私人珍藏古玉大卖!
中国古代玉带具沿革(2)
中国古玉器与玉文化(五主要古玉器的演变与时代特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