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可怜天下父母心应该是可怜天下孩子心

这篇文章写给天下所有的孩子,希望你们都不要那么委屈了。

小的时候看猫和老鼠里面有一集,小鸡出生了第一眼看到猫,把猫当做了妈妈。结果猫要吃小鸡,每天养鸡等着煮来吃,老鼠拼了命的救小鸡却不被领情。小鸡最后终于悲哀的发现妈妈原来是要吃自己。它说,妈妈实在要吃我就吃吧,就头也不回地往那个煮开了的锅里跳。

妈妈要吃我就吃吧。我一直觉得亲情是最悲情最无奈的情感,它不像爱情友情你可以自主选择对象,却一直以比你意识的到的多的方式来影响你。这句话我写于《利器/sharp objects》的影评里,一部关于母亲和伤痛的作品,我会把影评贴在最后。

孩子对父母的好永远都不及父母对孩子的十分之一,这是我爷爷常说的话。可是所有父母有这种悲壮的委屈感的时候不如想一想对人好的本质是什么,满足的到底是谁。这个世间任何人的任何行为的出发点都是从自己。我为你做什么帮助你也是为了我自己的开心和满足。想通这一点以后会发现这个世界上哪来什么无私和自私,道德绑架这种玩意儿该彻底消亡。这个世界上压根不存在你和我的斗争,只存在自己不同价值排序之间的斗争。

我一直挺喜欢王朔的,虽然他经常口无遮拦骂骂咧咧攻击性巨强,但我懂他的心理机制。再不可一世的他一把年纪了还是会因为母亲轻飘飘一句否定而崩溃流泪。他在文章里骂自己的母亲就是在弑母,在连根拔起自己体内的母亲碎片。父母看孩子多多少少都是瞎的,因为人类的局限性太难不把孩子不当成自己的延伸了。而子女看父母一向都更清楚,因为需要从那个泥潭里解脱出来。虽说完全解脱出来的人很少,那个根扎的太深了。都在用一生去觉察,用一生去抚平,用一生去治愈那些父母留下的伤口。

所有人都是孩子,或者都曾经认同与孩子身份,所以是可怜天下每个人的心。我们每个人都有多重角色,不要用屁股决定脑袋的立场讲话。做医生的时候无法体谅病人,做病人的时候无法体谅医生。做家长的时候无法体谅孩子,做孩子的时候无法体谅父母。做老师的时候无法体谅学生,做学生的时候无法体谅老师。立场一变我们仿佛能变一个人,好像另一个屁股里装的是精分下的另一个互不相识的人格,正常人你们确定被你们划分为精神病的人才是精神病吗?

用自己被对待的方式对待别人,是每个人都在做的事情。没有任何人能真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甚至相反,为了让孩子理解自己的创伤会不自知的在孩子身上复制自己曾经历过的一切。人类为了控制他人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概念和词汇,焦虑和恐惧也都来自于害怕失控。婚姻和家庭是为了社会稳定和延续的发明,围绕此的道德不过是最好用的工具而已。忠诚,孝道,感恩等等这些美德肯定不够,还要加上恐惧和威胁:你不按照我说的做我就不爱你了/你的自我价值建立在我对你的评价上/我给你的随时都可以拿回去因为你都是属于我的。从下到上从小到大的操控把戏全都建立在这些心理机制上。

不安全感是我们的常态。从小就意识到了爱有条件的我们都多多少少相信自己如果不够好不够强就不配被爱。我们很多行为都在试图证明自己值得被爱,无论做什么他人都不会离开。我们攻击,我们试探,我们嫉妒,我们闪躲,我们恐惧。曲解了爱的本质的我们转而去追寻更虚无的东西。从小就开始书中自由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大一点就期望拥有金钱权力房子阶层等等能给自身安全感,最后幻灭的时候发现从外部寻求的安全感从来都是虚的。

父母没有教会过孩子安全感来自于自身。相反,他们在用自己被剥夺安全感的方式剥夺孩子的安全感。我有时候想父母哪怕能实在一点,比如告诉孩子我可能没能力无条件的爱你,或者你不符合我审美我确实更喜欢其他样子的孩子,都比你必须要做到这些我才能爱你要强。社会理念的灌输让每个人都自然而然的相信父母是爱孩子的,每个人的潜意识是不是和这些灌输了世世代代的东西相关我不知道,但我相信每个人的潜能都被这些规训压抑了。

安全感只能来自于自身,我是谁我要什么只有我自己才能定义自己。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掌控感就是最大的幻觉。为了掌控明天我们严丝密封的计划一切事物,不能输在起跑线。为了你能不脱轨我就要为你好,你不能不知好歹。我为什么那么怕失去明天,因为我从未拥有过今天。我为什么那么怕你脱轨,因为你的脱轨就是我的脱轨。我们讲知恩图报是美德,可是有多少人在施恩的时候就抱有图报的动机?你的恩从来就没有纯粹过,却怪他人不够善良?

爱是建立在看透上面的,只有看透了仍然接纳才是爱。父母能看透孩子吗?他们只能看见自己想看见的。这个人是自我的延伸,这个人必须要走在我认为的好的轨道上。且不说那些大道理对不对,这世界上从来没有一种适用于所有人的道理。你看透了一个人才能去发现对这个人好的专属道理,然而有几个父母能看见?自己没有被当做独立个体看待过所以就不能把他人当作独立个体看,我们就这样受困于自己的潜意识了。相反,我不敢说孩子一定能看透父母,但是我能说父母看透的孩子比不上孩子看透的父母的十分之一。这是一个人的求生本能。你想要在父母的羽翼下成长且绽放你就必须看透。这不是什么悲壮的牺牲感,这是没有办法。

虽然从心理学上来讲没有人看得见他人真实的自我,都有滤镜,但看见的对方无限接近真实的对方才是爱的前提。我看不见,但我努力去看见,我想要去爱那个真实的你。我尽量去代入你,倾听你的声音,尊重你的感受。爱也是责任没错,可是不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责任难道不会成为捆绑吗?爱是因为你让我快乐,而不是因为你让我痛苦,何苦要抱着巨大的悲壮牺牲感?爱是你本身的存在就够了,哪怕你不能按照我希望的方式来爱我。爱不是要求他人感恩,而是自己感恩上苍可以有这个人让我去爱。我爱你不是你的幸运,而是我的幸运。你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来满足我的,而是我感激有这样一场相遇你可以陪伴我一程。爱本身就是纯粹的,也是无条件的。在索取无条件的爱的时候先想一想自己能不能无条件的爱他人。孩子是礼物,不是因为一个人怀胎十月孩子就欠这个人的了。我们繁衍生育说教满足的是自己的私欲,不是为了谁好。人还是少一点自我感动自我标榜,把自己活清楚了再去拯救他人回报哪门子社会。

家长制就是大机器的核心。每个人只有改变自己大机器才能改变运转方式,不然就只能代代相传同一种模式(《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道德绑架情感操控的心理机制不外乎就那几样。要说怎么弑母我只能借用某人一句至理名言:你感到不舒服是你的问题,你自己去反省。反省不是归责,而是找原因,找动机。凡事从自身出发才能找到主动权。找回你的主动权,也把他人的主动权还给他人。每个人都应该为了自己的感受负责,而不是强加给他人自己的感受。为他人感受负责前请先尊重自己的感受,建立清晰的他人和自我之间的界限。

我写下的东西都是我自己的血泪教训,都是我一点一点从泥潭里爬出来的路途中一件一件看清的真相。人们会说知道了道理也过不好这一生,这是因为你还没有真正看透。看透永远都是最难的第一步,你看透的时候痛吗?痛到全身心都要破碎吗?如果没有那么痛就说明你还没有真正看透。我在看我自己六年前的日记的时候还是能感到那个时候的无助,现在时不时还会有。我还是会有崩溃大哭的瞬间觉得再也不会好了,还是会觉得全部都是假的心里空虚的要爆炸。但我也同时也看得见自己的成长,那个漩涡越来越远,我走出来的越来越快。一定要相信自己,什么都可以改变,要抱有希望。

那时候的日记里我写到我觉得妈妈哪里都计划的很好,只是没有计划到可行性。难道她不觉得她的计划在我身上可行性不高吗?那个计划放在她自己身上应该是再完美不过了。叹口气。又不能在心里责备她,责备让我更忧郁,之前最忧郁的时候就是会冒出谴责妈妈的想法。可是又没有看到别的什么出路,就是寻找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这件事怎么在我这个废柴身上这么难。六年过去了,她谴责我的话还是那些话,比如都是我自己的错,是我自己不会负责,适应不了矫情事儿多是我人格有问题。她还是那个她,但我早已不是那个我了。那时候的我嘴上说着同意但心里还是黑白思维的受害者心态,一会儿都是妈妈的错,一会儿都是自己的错。现在我不再会去归责了。谁的错都不是,没人错了,不过都是无助的小棋子而已。她可以认为都是我的错,那是她的自由,她不需要对我的感受负责。我要专注的是未来,要专注的是我可以改变自身的地方,要专注的是划清自己和父母的界限,不再去祈求他们的理解和认同。理解他人的不理解,不要去较劲,可以说是弑母很关键的一步(其他两点在这篇文章里,那天写着写着就忘记的第三点我现在终于想起来了)。

《利器/sharp objects》影评(写于2019):

我一直觉得亲情是最悲情最无奈的情感,它不像爱情友情你可以自主选择对象,却一直以比你意识到的更多的方式来影响你。

Amma对她妈妈是真爱吗,我不知道,但是她毫无疑问继承了她妈妈,温情的凶残杀人。她妈妈知道她是凶手吗,肯定知道,变态的母爱又会保护孩子。最后女主也分不清自己是那种感情,她会和她妈妈一样吗,所谓女性的overcare,什么killing through kindness会继续循环吗。恶性循环《恶行/The act》也讲,不过对比之下这部作品要好的多。最后一集饭桌上她和她妈妈的眼神对视实在是太渗人了,渗透骨髓那种对视。

第七八集真是把我看哭了好几次。John和她互舔伤口那段:Prove you are not dead. You're reading me. 裸着抱在一起痛哭。正常人永远体会不到病人。体会不到你到底有什么过不去的坎才会把自己割伤才会去自杀。这也是我后来再也不会去寻求别人理解的原因。他们会说,你现在好了吧,你走出来了吧,他们就差说,你现在想起当年的自己也像是看一个怪物吧。事情没有那么容易过去的,女主把这个形象演的太好了。

女主唯一真心笑的地方就是和妹妹一起玩的时候,真的很心酸。她从来没走出来过,她的破碎被一句借口就了结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闭关思考63 | 为什么我们无法成为自己呢
【张建云·说家风《孟子》篇】吴谢宇弑母:值得中国每个父母深思......
培养优秀的孩子,有远见的父母会这样做
孩子已经会走路了,还老要求爸爸妈妈抱,到底该不该抱?
“弑母无悔”是部怎样的悲剧?
【12岁弑母案真相曝光】看懂的父母,有救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