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阿渡:读汪曾祺《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
userphoto

2023.08.03 湖南

关注


最近抽时间把汪曾祺的散文集——《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看完了。每篇很短却妙趣横生,很多地方我用笔标注出来,回头再去翻看,依然不禁会心一笑。

      这本书金霞早年看过,当我把这本书给她的时候,她又拿着温习了一遍。我说单位发的书是要写读后感,你也写一篇吧,金霞当时好像答应了,我接着补充道:“汪曾祺在西南联大记录下这么多美好的故事,你也可以把湖南科大的回忆写一写。”

我是将金霞一军,据我所知,金霞在大学里写了十几本不成篇的日记,若整理一下,有些记录也许能成文,可能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以前写的小文,会有种不忍细读,甚至读来会让自己觉得——当时的我是多么的幼稚可爱天真啊!

      记得去年,想着去妻子的日记本里找一找她原先写的一些文章,看看有什么灵感和值得怀念的地方,一翻可真是妻子的宝藏啊,一个大大的塑料袋里鼓囊着她从高中开始、大学、工作期间存留下来的所有日记本;有写她高中的成绩生活的,有写她大学的学习交往的,有写她毕业后的工作朋友的,成长的足迹清晰可见,青葱的情感真实流露,一切都是那么的慢条斯理,一切又都是那么的岁月匆匆。在感叹妻子的文笔与毅力之余,竟翻阅出我写给她的几封“情书”,可情书又实在不含情,只是记录了一些生活中琐碎的小事或心情;可又谈不上是日记,没有一件意义非凡的大事,像极了流水账,不成体统。但妻子把每一张都细心的用胶布粘在她的日记中间,让我心里一惊,她太重情了。仔细品读一番,符合妻子给我的定义——文笔极差。哈哈哈哈,我大笑之余,说道:“看来真情话语远比那花哨巧言要实顶实撩人一些啊。”

金霞有几次做菜,我会拿一两篇短文章大声地读一读,和金霞探讨汪曾祺的这些散文真“散”啊!在一个主题里,能拉出另外一段的话题聊一聊,却不让人违和。

      《西南联大的日子》读来最大的亮点是有趣,并且这么多泰斗级的教师个个都有趣:有既是画家又是诗人,将《唐诗》用参照法讲得活灵活现的闻一多先生;有带着家乡口音只深情地朗读一遍诗词就算讲完了的唐立厂先生;有喜欢用手杖把前面歪歪斜斜走着的学生拨正的吴雨僧先生;有写作文评语会比学生作文还长的沈从文先生;有上课喜欢点名“穿红毛衣的女生、梳两条辫子的女生”回答问题的金岳霖先生;讲《庄子》开口便谦虚道,“《庄子》嘿,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的刘文典先生;有能熟背《杜诗》还能熟背注释的罗膺中先生......许许多多,我看了以后感觉大师就是大师,他们不是那样的高高在上,都是有血有肉有灵性的普通生活者,不过却能体会出他们孜孜不倦对学问的探索和追求,那许许多多的大师,好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一样,教授出像汪曾祺、邓稼先、杨振宁等许许多多的大师来,并以此影响了一个时代,铸就了一个举世无双的教育奇迹。也许,大师的影响就是这样。

      也许,金霞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的感染着身边的人吧,和她在一起,大多的课余时间就是看书、听手机里讲课、在手机上记录日记、心情,我也勉强受点熏陶,常常厚着脸皮写那么两句、成那么两段,慢慢的记录下许多的美好。97班的孩子也有着随手记录生活美好的习惯,这不就是教师的影响吗?!

      不过遗憾的是那时候在科大就读,没有记录的习惯,现在只剩下寥寥的几段回忆:

      记得大一的第一学期体育课是学习——长拳,那老师一眼就看中了我,说我打得不错,后来这一学期我就成了专业打长拳的“老师”了。可能,小时候堂哥带着我们这一群小孩打打闹闹,而我小时候又舍得苦,也照着一本古书学过一套少林洪拳,老师才看我动作到位吧。我也不晓得怎么老师把那一套拳教两遍后我就会了,后来老师也懒得教,就要我带着本专业的同学打,难不成我小时候还是练武奇才? 第二学期也是,我们体育学的是太极二十四式,老师也说我打得不错,要我带着同学们打太极~ 

      记得,大学代数学老师罚我们抄写许多数学公式,我在作业本上用代数公式当作线条画成了一句:“老师,您辛苦了”的话,我在台下偷偷看到老师翻开我的作业册时,不禁会心一笑。而且,这课堂上,不认真的同学也没有被批评了。 

      我英语一直不好,上英语课总是争着坐最后一排,但英语老师仿佛偏要调动我们的积极性,就爱叫坐在后排的学生来对话,常常踮起脚尖,打着手势,示意坐在最后的我:“you,please!”“you,wuwendu  please!”于是经过几番了解后,我干脆破罐子破摔,直接坐在前三排算了,还学得认真些,慢慢地也还算懂了许多,即使不会说英语,也还能听懂老师对我的提问了,最后慢慢地也能用简单的英语和老师对话了,终于,感谢老师,我在大三的时候还  passed  the  CET—4。

      我还记得学校的校训石——唯实惟新  至诚致志,应该依然在激励着一届届后来学子吧。还记得二食堂前的各色小店琳琅满目,少不了老板的吆喝,经营着小吃、水果、冷饮、打印、日杂、干洗、快递、光碟......还记得学校后面的“快活岭”,地道的实惠的乌江鱼,最里面一间鼎盛一时的“鼎立网吧”,八毛钱、一元上网一小时,我现在还记得傻傻的拿着本《计算机基础操作》在里面练习电脑操作。还记得永远要去自习占座的图书馆。

      去年八月,我们大学同学十周年聚会,来了十九位同学,看到大家意气风发、风采依旧,一个一个热情似火:阿焦还是这么逗,总是拿着麦克风发表着劝酒演说;小蔡还是这么干练泼辣,我如一小鸡仔,不敢在这么精明强干的女生面前开口;大勇的酒量可真是深不见底,一直一直地喝,一个一个地喝,一圈一圈地喝;刘杰虽然还不是教授,但就这么叫下去,下一年肯定是了;王秋慧的海南普通话依然这么好听,像唱歌一样,真的有绕梁三日之感;彭凯依然是我们寝室最帅气的小伙子,能干又周到,密切关注同学们的动向;李杨的身材保持得棒棒棒,依然肉呼呼的,原先他就教我了解了许多大山外的知识,现在他在深圳有了自己的天地;谢坚大哥是一名乡镇基层工作人员,我们惺惺相惜:“好巧,我也是;不过你是长沙的乡镇,我是中沙的乡镇。”;常娜那时候特别腼腆内向,现在依然如此......

不得不感叹:大学原来都这么美好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沈从文遇到汪曾祺
《品读》 《闻一多先生上课》作者文学大师汪曾祺
只存在过8年的西南联大,为何让人念念不忘?
炮火纷飞处,群星璀璨时|聊聊西南联大时期的作家、诗人
汪曾祺:下笔“不正经”,内心“老调皮”
本年度最震撼的纪录片,或许就是它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