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有为变法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是三年一度的春闱会试之期。
春暮时节,考试已毕。
往年的这个时候,赶考的举人们无不呼朋唤友,连日吃酒,热闹非凡;可1895年却大不一样,酒楼茶肆的老板们惊讶地发现,这一科的举人们全然无心作乐,而是各个面露凝重之色,整日匆匆忙忙,不知在忙些什么。
春闱会试
在宣武门达智桥胡同的杨椒山祠内,几百个举人正聚在一起,操着南腔北调,激烈地讨论着什么。在这些人中间,有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汉子,看起来明显比其他人老成许多,此人并不说话,只是听着这些人的争论。少顷,他才开口道:
“各位年兄年弟,都静一静。关于向朝廷上书这件事情,虽然各省举人都有去上,然而终究是各自为政之局,恐怕难以引起今上的重视。愚意以为,不若以十八省举人之名,联名上奏。我等都是国家抡才大典选出的天子门生,如此一来,庶几可以收到奇效啊!”
此言一出,顿时群情振奋。只听各种叫好之词、附和之语此起彼伏。此人面带微笑,顿了一会儿,举了举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又说:“若各位年兄年弟认为此策甚好,在下便斗胆提笔作文,还要烦劳各位共同署名,稍后由卓如送到都察院去。”周围的举子们又纷纷响应。
计策既然已定,这个中年男子也从一片壮怀激烈的气氛中慢慢地走出来,到后院去写上疏。只见他拂开宣纸,提起狼毫笔,饱蘸浓墨,用恭恭敬敬的楷体写下几个大字:“上今上皇帝书”。他深呼了一口气,又继续写下去:“具呈举人康祖诒等,为安危大计,乞下明诏,行大赏罚,迁都练兵,变通新法……”
这个人,就是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康有为。
康有为
康有为原名康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咸丰八年(1858年)出生在广东南海一个书香门第。他的高祖康文耀在当地设帐讲学,收徒千余名之多,颇有名望;他的祖父康赞修是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举人,做过钦州学正,合浦、灵州、连州训导;父亲康达初也是举人出身,后来参加曾国藩的湘军,在江西做过小官。
康有为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虽然其父康达初在他11岁那年就去世,但其祖父康赞修却对这个孙子关心有加。早在康有为8岁的时候,就跟随在祖父身边学习。康赞修对宋明理学颇为崇信,对乾嘉汉学则不屑一顾,在他的影响下,康有为自然也对汉学家繁琐考据的功夫不甚在意,而是立下雄心壮志,从小就以“圣人”自许。在祖父的教育下,康有为从小就熟读经史,为以后著书立说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光绪三年(1877年),康有为19岁,康赞修去世。这对于刚刚成年的康有为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悲痛之余,他不得不寻找一位新的老师继续学习。不久他拜岭南学派著名的理学大师、人称九江先生的朱次琦为师。在朱次琦的指导下,康有为对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然而不久康有为就感到了不足。这一时期,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国印行了不少讲“西学”的书籍,身处广州的康有为自然对此接触颇多。他逐渐感到,理学“仅言孔子修已之学,不明孔子救世之学”,他决心开创一种更加务实,经世致用的学问。
朱次琦
光绪六年,康有为到西樵山白云洞隐居读书,阅读了大量经世致用和西学书籍。
光绪八年(1882年),康有为第一次赴北京参加会试,但未能录取,在返回广州的路上,他到了上海。日益繁华的上海滩让康有为深深折服,在返回广州前,康有为在上海一次购买了三千册图书,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翻译成中文的西方科技著作。他决心以此为基础,制定一套全新的学说。
康有为于光绪十三年再一次进京赶考,再次落榜,但这一次他却并非一无所获。借此机会,他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万言书,要求进献给光绪皇帝。在这封上疏中,康有为综合了他 10 年来刻苦读书的心得体会,认为当今的世界大势,不能墨守祖宗成法,而应该变法维新,并提出了“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条纲领性主张。康有为将这封上疏交给了李鸿章,请求后者代为上奏,但李鸿章并没有答应他的要求。没有答应他的要求。
李鸿章
回到广州以后,康有为租下了孔庙,在此创立了万木草堂,一面开馆讲学,一面著书立说。在这期间,他先后写下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书,后来又开始动笔写《万法公理》(后出版时定名为《大同书》)。《新学伪经考》将西汉时发现的古文经认定为伪书,而古文经学自然也就成了伪学。基于这一考证,康有为否定了汉学和宋学的学术争论,并以今文经学“微言大义”的传统为出发点,为变法维新张目;《孔子改制考》则在《新学伪经考》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了今文经学的“三世说”历史哲学。这一理论原本来源于春秋时期公羊学派,但长期默默无闻,在嘉、道年间才由龚自珍、魏源等人重新发掘出来加以论述。康有为在他们的基础上阐发了这一理论,将孔子的理论表述为信奉变化与发展。他写道:“所传闻世为'据乱’,所闻世托'升平’,所见世托'太平’。乱世者,文教未明也;升平者,渐有文教,小康也;太平者,大同之世,远近大小如一,文教全备也。大义多属小康,微言多属太平。为孔子学当分二类乃可得之。此为《春秋》第一大义。”
毫无疑问,康有为的理论和学说在广州乃至其他地区的正统学者看来,不啻于是异端邪说,他们纷纷对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但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康有为的学说却极其富有新意的。这些年轻人从小接受了正统的儒家思想,同时又经受着“欧风美雨”的洗礼,自然怀着和康有为同样的心情。他们进入万木草堂学习,在康有为的指点下读书,并且试着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康有为的渊博学识和个人魅力都深深地吸引了他们,他们和康有为一道,致力于破除儒家经典,开创维新之路。
光绪二十年(1894年),已经36岁的康有为再一次来到了北京,第三次参加科举考试。这一次与他一起来的,还有梁启超。本来这只是一次普通的会试,然而,由于甲午战争的惨败。一切变得都不一样了。
梁启超
在甲午战争中,清军大败,刚刚成军没几年的北洋水师也全军覆没。面对日军从海陆两路的逼近,清政府只能派出李鸿章赴日本签订和议。在和议中,清廷不但要赔付日方两亿两白银,还要将辽东半岛和台湾划归日方。
1895 年4月底,这一消息传到了北京,官员百姓大哗,群情激愤。朝中的一些清流派官僚,坚决拒绝签署这一和议,在他们的策动下,大批现任官员纷纷上奏,数量竞达到数百件之多。
这一消息对于刚刚考完试,坐待发榜的举子们来说更是晴天霹雳,他们本是国家栋梁,一个个都有揽辔澄清之志,对于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自然不能接受,不少台籍举子甚至痛哭流涕,写血书以明志。康有为知道,自己推行变法的机会来了。5月2日,他与梁启超等人在杨椒山祠内召集一些举人开会,商议上书之事,最后商定由他撰写奏疏,并代表十八省举人联名上书都察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学伪经考 作者:康有为
吴仰湘:《新学伪经考》甲午参奏案新探
晚清儒家士大夫群体的改良思潮与中西体用之辩
名词释义:《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
万木草堂
古代读书人进京赶考,需要提前多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