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左难当与猷州〖二〗

左难当与猷州〖二〗

宣池两州的武勋

左难当是宣州的英雄,为史上唐代第二位“宣州刺史太守”序列。嘉庆《宁国府志》(卷二·职官表·职官上·唐·宣州刺史太守)载:

“左难当 辅公祏反,围猷州。刺史左难当固守,李大亮率兵击走之。见《唐书·李大亮传》。按:《太平寰宇记》:唐武德二年置南徐州于泾,其年又改为猷州。八年州废,县仍置。应增。”

左难当是池州的豪杰,他列入了池州府的历史世系表。乾隆《池州府志》(卷之二十六·世表)载:

“唐武德三年,即泾地猷州,寻废。「按:猷州在今石埭县西三里华村。」泾人左难当起兵保乡里。「接难当所立城砦在今石埭县地。隋末杜伏威据宣州,辅公祏继之,难当起兵保乡里,唐即以为宣州大都督。」”

(乾隆)《池州府志》和(康熙)《石埭县志》皆把左难当列为本府本邑的武勋和最高行政长官,且地点、时间、人物、事件更为具体,相互有补充。

(乾隆)《池州府志》(卷第四十八·列传十·武勋·唐):

“左难当,字匡正,本泾人,今为石埭地。七岁通经,传大义,长好兵。隋末江东诸州为李子通、杜伏威转相攻据,群盗起乘之,山谷大乱。难当即所居陵阳山前,筑城两重,自为保障,且遥与歙人汪华相犄角,以据群盗,州人倚重之。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唐置宣州总管府,难当乃尽籍其地纳欵于朝为置猷州,隶宣州总管府。即以难当为猷州刺史擢宣州大都督,封戴国公,食邑三千户。贞观十三年三月卒。赐葬其乡之松子岭,今为太平县地。子三。绍齐,参宣州军事,贞观十四年从征辽有功,晋都督,袭戴国公。传子仲明,则玉垂拱三年,宣州奏左氏墓有紫气,削仲明爵国除。次绍芳,次绍本,居石埭。”

(康熙)《石埭县志》(卷之七·人物·武勋·隋):

“左难当,字匡正,春秋左人郢之裔,东汉吏部尚书左雄之后。甫七岁,通经传,习兵法。隋末境内盗起,人不自保,众推难当为总管镇其地,与窦建德决胜,束草穰放置中流制敌,遂名穰溪。复筑城两重于陵阳山前,众以其有大功猷,号曰猷州。唐武德初,以地归献。六年三月,诏授难当宣城大都督、九州刺史、宣濾二司节度使,封戴国公,食邑三千户。贞观十三年三月薨,勅塟本乡松子岭「今改太平县地」。子三。绍齐、绍芳、绍本。绍齐拜参军大夫,贞观十四年以平辽加都督,袭戴国公。子仲明,官都督,袭父爵。则天垂拱三年,宣州申奏祖墓有紫气,神龙元年勅使勘验削爵。绍本裔,居石埭。”

猷山的左难当墓

明万历《太平县志》记载左难当墓“在县西七十里龙门乡”。清嘉庆《太平县志》(卷之八古迹·茔墓)有更明确的记载:

“唐戴国公左难当墓 在龙门乡游山松子岭,今石碑、石兽犹存。有志铭云'隋唐之间,群雄并起。带砺何在?悠悠泾水。’唐永安①中,难当墓有紫气冲天,有司申奏疑有王气,奉旨断其山岗地脉「①考唐纪年无'永安’年号,恐由武则天'永昌’年号笔误所致」”。

碑铭中的“带砺”,亦作“带厉”。“带”指衣带,“砺”指磨刀石。源自《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的封爵之誓:“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比喻河山,意指国家稳固,如同衣带和砥石一样坚不可摧。这里指隋唐之间,左难当受皇家恩宠,与国同休,保卫泾水一方的安宁。由此可见,左难当最早前的墓,在太平县龙门乡游山松子岭。清嘉庆年间,茔墓的“华表今存”“石碑、石兽犹存”。

从民国《太平县志》(卷三·古迹「附:茔墓」)的按中,编纂者陈涤尘等一行,当时还到游山进行了实地考察,没有找到左难当的墓,仅有一溪“赤水尚留”:

“《乾隆志》仅有'左难当墓在龙门乡’八字。《嘉庆志》云云,不知何据。考唐代亦无永安年号,《舆地纪胜》载此事作神龙中。今再采访于游山前后,探寻殆遍,皆无墓之痕迹,仅滔滔一赤水尚留此耳。”

而游山,即现在黄山区新华乡的游山,亦称“猷山”,同猷州城一样,因左难当有大猷功而名。原先有个国有游山林场在此山脚西处。(嘉庆)《太平县志》(卷之二·山川)中,记载有古猷山中的左难当墓、左公祠:

“仙都山  县西北六十五里,在斜山东北。高三百丈,亘三十里,又俗名游山,即古猷山。上有左难当墓,翁仲、石马尚存。又有左公祠。土人歌云:'猷山八面,左王四殿。’邑人崔绣诗:'群盗如蜂遍入埏,邗沟春水锦帆悬。沧桑誓固猷州地,血泪频挥大业年。不据河西前有窦,能安浙右后开钱。版图士马归英主,千载吁嗟刺史贤。青山埋骨对斜阳,碑仆坟荒石马凉。血食千秋犹有庙,歌传八面尚称王。耀师义气留高岭,掘地村民拾断枪。我过长吟还下拜,松花坠砌涧泉香。’”

崔绣是太平乾隆年间的贡生,他所作的诗名,史料载为《咏猷山之左难当墓》或《猷山凭吊》,为上猷山祭拜左难当墓由感而发。隋末“群盗如蜂”,天下大乱。“邗沟”是联系长江与淮河的古运河,这里群雄争霸,豪杰云集。左难当在隋大业年间“血泪频挥”,誓死固守猷州。他不据黄河以西去挡窦建德的义军,但能“安浙右”,保钱塘一方安定。从诗中可见墓“对斜阳”,墓碑倒仆,坟荒芜,“石马凉”,当地掘地的村民还能拾到隋唐时的“断枪”,可见在游山上,曾发生过激烈的战斗。后人把此山称为“猷山”,也是对他的纪念。

明万历《太平县志》(卷四·方舆志·山)也有仙都山:

“县西六十五里......一名游山。旧云左难当推功不及,率众入山中而终焉。”

其中对于左难当的记载,可能是张廷榜等对于本地唐代的史料,收集过少的缘故。新华乡游山,在唐代属龙门里,明清两代称在“县西六十五里”的“龙门松子岭”,也准确定位了唐时左难当墓的位置。

猷山的“左王四殿”

《太平县志》所载土人歌云的“猷山八面,左王四殿”,在嘉庆《太平县志》(卷之八·寺观)中能找到:

“左王殿  一在绍思冲,一在塘下,一在新丰村,一在畲村,俱游山下。四面居民世祀唐戴国公左匡政。”

在黄山区新华乡,能找到游山西南的两座左王殿,为唐代所建。“绍思冲”在太平湖边的绍岭脚,位于游山之南,此处左王殿的石狮、石菩萨及香炉石底座仍然留存至今。新华大保的棠华垅上有一座。“塘下”与“棠华”方言音同,应为同一地方,从地理位置来看,在游山西面。

(2007年)《新华乡志》(第十六章·第一节·古遗址)有载:

“左王殿  建于唐朝,距今1000余年。旧志载:士人歌云'猷山八面,左王四殿’。境内建有2座,1座在大保棠华垅上,1座在绍岭脚下,均为纪念唐戴国公左匡政(又名左难当)而建。绍岭左王殿坐东朝西,占地约 60 平方米,砖木结构。殿内供奉左王菩萨一尊和若干小菩萨,中置大香炉1个。殿门前雄踞着1对大石狮,每只石狮身后各立着1个石菩萨,左侧还砌有1方水塘。1970年7月陈村大坝蓄水被淹,现已荡然无存,但这对石狮和其中的1个石菩萨以及香炉石底座仍然留存至今。棠华珑上之左王殿遗址无考。”

《新华乡志》(第十八章·第二节·艺文)中,还摘录了《仙源盛氏家谱》咏《左王殿庵》的诗:

“柘木森森绕径商,白云堆里有深巢。野翁醉梦刚□熟,分付晨钟莫乱敲。”

从诗中可见这座左王殿在“柘木森森”的山道上,在游山的半山边的“白云堆里”的“深巢”里,应为新华乡棠华垅上的那座左王殿。

新丰村的左王殿在游山之北,地处丹山之麓的新丰乡丰水桥东边,当地村民称左难当为“左王老爷”。(2007年)《新丰乡志》(景观与古建筑)有记载:

“左王殿 位于胜丰村丰水桥东边,依丹山之麓而建。纵深三进,逐进递高,远处眺望,宛如三层楼房。前一进供奉 '左王老爷’塑像,后两进供奉 '西风菩萨’等神像,除'左王老爷’外,其他神像都属民间传说,无从查考。”

游山东边畲村的左王殿无从考证了。县级《黄山市志》新采访资料手稿所云“城东高家畈有左王殿”,亦或“绍思冲”的左王殿,亦或“畲村”的左王殿。 

猷山下的“赤溪”

游山左难当墓下的赤溪,有一段很神奇的传说。

明(万历)《太平县志》(卷四·方舆志)记载:

“赤溪水出青阳界,东北流经龙门松子岭,有左难当墓,并合而东北至龙门滩汇于麻川。”嘉庆《太平县志》载“唐永安中,难当墓有紫气冲天,有司申奏疑有王气,奉旨断其山岗地脉。”

嘉庆《泾县志》亦载:

“按《钱志》引《成化志》载:难当长子绍芳袭封戴国公、宣州刺吏,次子绍思淮南指挥使。永安中,难当墓有紫气冲天,有司申奏,疑有王气,遣钦天监范仲蔼诣:墓断其山岗地脉,除其子袭封。”

《钱志》为乾隆隆十八年翰林院侍读学士钱人麟纂修的《泾县志》,《成化志》为明成化年修编的《泾县志》。

(2007年)《新华乡志》(第二章·第二节·山脉河流)对于赤溪的位置记载更为详细:

“赤溪河 民国《太平县志「稿」》载:'赤溪,在龙门乡赤坊广岩寺侧,世传唐贞观中(627-649)左难当墓葬于此,神龙中墓有赤气冲天,州县以闻,勅下凿斩断山脉。时山洪流血者八里,溪水尽赤,故名。’1970年,陈村水库蓄水与太平湖融为一体。今查赤溪实指大保河、曹村河汇合处,至舒溪之河。”

民国《太平县志「稿」》的记载,是引用明代《洪武宣城志》中对于“赤溪”的记载。赤溪河在下半年太平湖退水期能清楚见到。赤溪这段河流,我们当地人称为到赐田的“山湾”,它合沧溪河水,流经我幼年老家门口的牛子潭,至龙门渡口,汇舒溪水入龙门河。

少年时,家乡龙门渡燕岭的村民,都是划船经过牛子潭,向沧溪码头西边的湖湾,到赐田买米挑稻。上岸后,沿溪逆上,河汊弯弯,曲折流转,这溪便是赤溪了。赤溪到赐田村口边,就是石板路了。原先此处肯定有个赤坊,广岩寺应在过石桥西边小山前一大块平坦开阔的一户农家处。

左难当墓有“紫气、赤气冲天”的时间,有“永安中”的,有“神龙中”的。嘉庆《太平县志》按语中提到的“永安”年号其“安”字可能是“昌”的笔误,按武则天当政年号应为“永昌”,时距“垂拱三年”仅一年,按办事的速度计算,从申奏到下旨,到派官员到猷山掘墓断地脉等时间,也存在可能性。

(乾隆)《池州府志》载为“则玉垂拱三年(687),宣州奏左氏墓有紫气,削仲明爵国除。”(康熙)《石埭县志》载为“则天垂拱三年,宣州申奏祖墓有紫气,神龙元年(705)勅使勘验削爵。”记载时间与嘉庆《太平县志》有些差异。“神龙元年(705)勅使勘验削爵”与“紫气冲天”相距有十八年的时间,宫庭斗争有这样长的时间过程,也属正常。

有史学者认为,“宣州申奏左难当墓有紫气”在垂拱三年(687)较为接近事实,当时正值武则天篡权,欲改李唐国号,打击李唐的功臣是当时朝政首务。左难当后代袭国公爵且立有战功,属李唐功臣之列。左氏后代卷入反对武则天的政治旋涡是肯定的。申奏说左难当墓有紫气冲天,可能只是一种假象借口,实质是为了打击在朝廷的左氏势力。

与掘墓断地脉相连的事件还有当年的龙门左家村,由于墓有“王气”,诛杀九族是可能的,只是史书多不传,仅民间传说而已。遭受屠杀的左家村,后被称为左家宕,或许正是这一诛杀事件的结果。左难当后代因此四散,不再聚居,或改姓戴的现象,也说明了这一点。

而所有的这一切往事,只有一湖悠悠的泾水之源的太平湖水,知晓了。

2024年2月9日除夕在黄山西峰焦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山埋骨对斜阳,松花坠沏涧泉香——琐谈唐戴国公左匡政
卷八十
宋代宣州知州群体研究(一)
觉得鄠邑名字难认?那你怕是不知道它以前叫啥
永乐大典(残卷)
略谈《武功书院世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