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慧心学牙笔记——人人都听得懂的𬌗学1

为什么要懂点𬌗学?

无论是哪个学科,当追求到一定的境界之后,当在本专业进阶到一定程度之后,最后都绕不开𬌗学。比如全口义齿、修复的咬合重建、正畸、咬合面的设计、调𬌗等等都离不开𬌗学。

因此学一点𬌗学,对我们的临床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𬌗学是玄学吗?

很多医生觉得𬌗学晦涩难懂,学不懂听不懂也看不懂。

俗话说: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垂直高度

即从鼻下点到颏下点的距离,即通常所说面下1/3的距离。

垂直高度与临床密切相关

例如全口义齿要取垂直高度,咬合重建加颌垫要定垂直高度,正畸要控制垂直高度,都是和临床密切相关。

垂直高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垂直高度对面容影响很大。

垂直高度特别高,我们称其为“网红脸”,脸特别瘦,下巴颏特别尖,下颌角特别大,即高角型的人。

垂直高度特别低的脸,我们俗称“国字脸”,整个脸型是方的,下颌角特别大,咬肌肥大,厚实,咬合面下1/3特别的短。

1、牙齿终生都具有内在的萌出力量

人类的牙齿是智能的,会自动往咬合紧密的地方去靠,例如下磨牙早失,常年没有修复,就会造成对应的上颌磨牙自动伸长,直到伸长咬到下颌的牙槽嵴为止,从而导致当我们想要去修复缺失牙的时候,发现已经没有了间隙,已经被伸长的上颌磨牙占据了,这种情况在临床中非常常见。

因此这种情况在正畸过程中,需要在颊侧和舌侧各打一个支抗钉,通过牵引把它拉回原来的位置,这样才能给下颌创造修复间隙,而不能直接截冠。

2、这种萌出是以牙槽骨改建为主因的。

上颌后牙的伸长,是怎么伸长的呢?

是牙从骨头里出来了,牙在骨头里埋得变短了?还是是牙齿周围的牙槽骨增生了,然后把牙齿托起来了?

牙槽骨的附着水平有没有变化?是牙自己出来了,还是牙和骨头一起出来了?

尽管后牙伸长了,但是牙龈也跟着下来了。

为什么不能截冠呢?

当截了冠,肯定就露髓了,当露髓以后医生会想做根管,再做个全冠给保护起来,

当做完根管,截了冠以后,会发现临床冠高度会变得特别低,做不上全冠。

备全冠至少需要4mm的临床冠高度,这样才能形成足够有效的机械固位力。你会发现截冠到跟前牙同一个水平位置后,根本凑不够4mm。这说明其实是牙的下方牙槽骨的增生,把牙齿托起来了,而不是牙齿自己从骨头里跑出来了,牙冠的长度是没有变的。

牙齿自己从骨头里跑出来则属于牙周病了。

有的患者有几颗下前牙伸的特别长,Spee曲线特别陡,但是牙龈缘并不因为下前牙的伸长而导致牙冠变长,而是形成了台阶,其实牙冠的长度还是正常的。当做正畸压低前牙的时候,牙冠也还是正常的,前后牙都是一样的,都是骨头的改建造成的。

图中黑色箭头表示了这个地方的骨头再往上生长,把牙齿托起来了。

3、萌出直到碰到某种阻挡力量才会停止。

正常牙齿平时也有磨耗,没有天天伸长,是因为正常的咬合就碰到了对颌牙,碰到了某种阻挡的力量,它就停止了。

临床中备后牙全冠,理论上是应该做临时冠的,如果没有做的话,在1~2周义齿制作好戴上以后,患者会告诉你后牙高了。这说明基牙在𬌗面磨掉一部分,它就启动了萌出机制,就开始伸长了,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当戴冠的时候,患者就会感觉这个地方高了,如果做了临时冠,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下前牙伸的非常长的患者,通常都是因为上前牙的过度唇倾,多见于二类一分类患者,因为上前牙太唇倾了,它够不着上前牙了,所以只能不断的往上伸长,咬不到牙,最后咬到上前牙舌侧的牙龈,即硬腭上。反正不是硬组织就是软组织,总得有个什么东西把它挡住。

那么,开𬌗呢?是不是特殊情况?

开𬌗这上下之间什么都没有,那它也维持住了,为什么呢?

开𬌗患者在吞咽的时候,舌头伸到了上下牙之间,其实还是有东西阻挡的,就是我们的舌头。开𬌗反而更加证明我们的观点。

开𬌗和吐舌习惯则是相伴终生的。

很多的正畸患者,如果把吐舌习惯破除了的话,很多开𬌗还来不及上托槽就不治而愈了,开𬌗自己长好了。

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果有咬手指不良习惯,前牙就会形成手指头一模一样的开𬌗。如果经常咬笔头,那就会形成一个笔头一模一样的开𬌗。

这些都充分说明,只要有东西挡在这就可以形成稳定的情况,这个牙伸长就会停止住。

天然牙和种植牙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天然牙有牙周膜。

牙周膜有非常多的功能,牙周膜有神经有血管,布满了力学感受器,像手套一样把牙根包括住,牙齿平时在功能状态下,在咀嚼的时候受到什么力,这些信息都会源源不断的传给大脑,由大脑分析信息,指挥肌肉和牙槽骨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是一个非常智能的回路。

这个过程不需要大脑主动思考,是被动完成的,就像呼吸和心跳一样。

当我们所有牙都均匀咬在一起的时候,所有牙都不伸长了。那到底这个受到的咬合力是均一的正常的,还是过大的或者过小的呢?

如果没有任何的调控机制,牙齿就是可以不断伸长的。

比如老鼠的牙齿,终生都在不断生长的,所以老鼠要磨牙,不把牙磨短了,牙会继续伸长的,那么老鼠就吃不成东西了。

人类的牙齿不是这样的,没有无限制的不断伸长,那么必然有一种力量调控着它,什么力量呢?

就是升颌肌群的肌力,它让我们从张嘴的状态变成闭嘴的状态的这样的肌肉,让我们的下巴往上走的这样的肌肉。

就拿咬肌来说,上面附着于颧弓的下缘,下面附着于下颌角,它一拉我们就可以做闭嘴的动作,就是这个肌肉的力量在控制着垂直高度。这个肌肉绷紧了,那就在这个位置上。对牙齿的伸长就是这个限制作用。

上颌的牙槽骨和下颌的牙槽骨和牙,就像正畸用的推簧一样,牙不断的想伸长,不断地在推,这个肌肉就像正畸用的拉簧一样,不断的把两头往中间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平衡和谐的力学系统。一个拉力和两个推力组成了一个平衡的力学系统。

这时,垂直高度就决定了人的脸型到底是锥子脸还是国字脸。

不管是升颌肌群还是别的肌肉,都是横纹肌,由很多的肌纤维组成。当肌肉使力的时候,肌纤维收缩,不使力的时候,肌纤维舒张。

我们人不会轻易把自己肌肉的极限使出来,也就是说在功能状态下,我们这个肌肉不会把每一根肌纤维都收缩,而习惯性收缩一个固定的百分比,有的人是30%,有的人是20%,就像我们的咬合是一样的。

我们的咬肌颞肌翼内肌,在发挥到极限的时候,可以达到七八十公斤的咬合力,是非常大的,但我们平时吃饭是不会用到这么大的力量的。

我们的肌肉平时是有所保留的,有一定的潜力,没有完全发掘出来,我们平时喜欢用的力,叫做肌肉的重复收缩长度。也就是说,这个肌肉它在正常的功能状态下,它启用了自己百分之多少的肌纤维在收缩,是一个相对比较固定的值,这个固定肌肉力量就决定了垂直高度。

那么又是怎么定下来的呢?

我们吃饭的时候,不会去想该用多大的力去咀嚼食物,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天天吃饭,天天吞咽,在成千上万次的练习中,肌肉就记住了这个我们最适合的状态,这个状态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

牙槽骨的性质,牙槽骨说白了就是一个高度改建的,随功能的变化而变化的一个东西。它的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牙,牙走到哪,牙槽骨就到哪,牙没有了,牙槽骨就会吸收,就会萎缩。

牙槽骨就是为了牙齿而生的,它就是为了要把牙齿包住而存在的,所以有牙就有牙槽骨,没牙就没有牙槽骨。

肌肉通过调整牙齿和牙槽骨的位置,来适应肌肉决定的垂直高度。

肌肉的力量决定了垂直高度,上下颌骨之间有这么大一个空隙,这个空隙已经决定了的,我们只需要通过牙齿和牙槽骨把这个空隙填满就行了。

那么,

磨耗到底会不会让垂直高度变低呢?

经常有修复医生说,自己接了个全口重度磨耗的患者,由于牙齿磨耗特别严重,他的垂直高度已经严重降低了,然后做了个修复体,把他的垂直高度又撑了起来,他又恢复了原来的垂直高度。

真的是这样的吗?

这样的理论是绝对错误的!因为我们人类天然有对抗磨耗的机制。

当然有些人因为病理的原因全口中度磨耗,磨耗比一般人快。但是我们每个人终生牙齿都会在不断的磨耗,我们人体也有应对磨耗的办法。

左边这张图没有磨耗,右边这张图是磨耗过的牙齿,尽管牙齿的确被磨耗了,变短了,但是垂直高度并没有降低,从鼻下到颏下的距离还是那么多。

那么磨耗掉的牙齿是由什么补了回来呢?答案很明显,就是我们的牙槽骨通过自己的增生把牙齿磨耗丧失掉的那部分空隙,又补回来了。

所以我们不会看到一个人这几十年里会由于牙齿的磨耗,脸型会越变越短,越来越往国字脸方向跑。

除非——

除非什么呢?除非是嘴里一颗牙都没有了,变成无牙颌了,这样才会瘪下去。

这两个完全就不是一回事儿了,那是因为没有牙,就没有牙周膜了,没有感受器了,你就没有这个机制了。

只要口内还有健康的,稳定的咬合,它的垂直高度就是不变的。

所以再有修复医生说这个话的时候,大家要知道他这样说是错的。

在后牙放颌板,会不会把垂直高度增高呢?

有的时候正畸放颌板,或者做咬合重建的时候,怕把咬合抬高太多了,说这个患者会不会关节受不了,那么就先放个颌板,先让他适应一段时间,适应了它现在的高度,然后再做。

真的是这样的吗?

垂直高度是由肌肉决定的,只要肌肉没有什么影响,垂直高度应该就不会受人钱,所以当你往后牙放一个颌板的时候,前牙自然就开了,这时垂直高度增加了。

垂直高度这会儿是暂时的增加了,但肌肉是身体的老大,肌它不会被牙齿和牙槽骨中间的什么形态去干扰的,它还会回到原来的状态,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在肌肉的作用下,垂直高度又回到了原来的高度,前牙又重新咬上了。

垂直高度没有变,只是中间可能需要过一段时间,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但是他最终会回到原来一模一样的,垂直高度是不会变的。

如果我们把这个颌板拿走,我们发现其实唯一发生的事情,因为在后牙区放了一个颌板,还导致我们后牙被压低了,所有的后牙都发生了压低,其他的都没有变化。

临床在治疗开𬌗患者时,我们往往会利用压低后牙的力量给他带个颌垫,后来发现除了后牙被压低外,其他都没有变。肌肉力量没变,垂直高度也没变,前牙的咬合也没变。

如果我们把这个颌板拿掉一段时间,然后又不管发生什么,这个后牙又重新会咬在一起,那么一切都没变,又回到了原来一模一样的样子。

所以说不要再轻信,有的医生说做了一个颌垫,让患者去试用他的新的垂直高度,不存在这个问题,患者一定会回到原来的垂直高度。

凡事都有例外

当你的咬合里面有两个种植钉,上面有一个,下面有一个。而且这两个种植钉是建立咬合的,这个时候就会有问题了。

因为种植体是没有牙周膜的,没有牙周膜就没有力学感受器,那么这些信息就不会发送给大脑,大脑也无法做出反应。

所以如果在做一个咬合重建,或者正好有一个地方,他种植牙种的比较多,上面也是种植牙,下面也是种植牙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要小心了。

种植牙对种植牙的时候,可能最后垂直高度是由这个种植牙来决定的。

我们最好把它控制在他原来的高度是一样的程度,这样人不用自己去适应,除非你故意要把它垫起来的,但是这样的话,故意垫起来也不行,患者就会有一个比较不舒服的适应期。这种情况要提前跟患者沟通好。

因为肌肉虽然在人身体是老大。打得过牙齿,打得过牙槽骨,打得过韧带,但是它打不过我们外来的东西,打不过医疗器械。

所以种植体对种植体的时候,这就是例外。这个时候的垂直高度真的被永远的改变了。

不过因为种植体上面的冠的高度是可以变的,因为可以换冠,所以就另当别论了。

垂直高度的常见误区:

抬高咬合,能让关节休息吗?

很多医生做正畸或修复时说,为了怕患者病人关节受不了或者怕加重关节病,先做个颌垫,把咬合抬高,让关节休息休息再做修复。这个是绝对错误的!

这些医生认为,垫了颌垫以后,下颌骨会整个往下走,然后关节也会跟着往下走,这样关节就不受压了,就可以休息了。

这实际上是根本不可能的,关节是被关节囊包着的,里面是一个完全真空的系统,如果你把它往下拉的话,它就会形成一个负压,这个地方就是负压的,所以你一松手它就会弹回去的。这个地方是不可能形成一个不受压的状态的,只要关节存在一天,关节就会受压一天,它永远也得不到休息,所以这个地方才要长成一个很光滑的软骨结构,还有很多的润滑液去润滑,那是因为它不可能脱离接触。

所以说什么抬高咬合让关节休息,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

患者能不能适应一个人觉得舒服的垂直高度?

其实这也是绝对错误的,之前不舒服,之后舒服了,那只是因为患者的垂直高度又回到了原来的垂直高度,回去了就舒服了,没回去就不舒服。所以不存在什么舒服的垂直高度。

其实在很大的垂直高度范围内,患者都可以舒服,只要咬合均匀,关节没问题,都是可以舒服的。

舒服也不代表正确和稳定,不舒服也不一定是垂直高度的问题,有可能是关节病,有可能是其他的问题。垂直高度暂时的增加或丧失,是不会引起关节病的。只要关节处在正中关系位,它不跑偏,那么垂直高度增加或丧失是没有问题的,这也是我们全口咬合重建的基础。

有时为了美学或者是中度磨耗的原因,我们增加了垂直高度,这不会有问题,只要我们的修复方法是得当的,就不会有问题。

如何确定垂直高度?

垂直高度就是患者现在嘴里这个高度,现在的高度就是正确的高度,所以,对于有牙齿咬合的人来说,其实没有什么好确定的,现在的高度就是正确的高度。

那么我们需要的就是记录一下现在的高度。只要关节没有问题,牙尖交错位的,这个高度就是垂直高度。

如果说要做全口义齿,但是患者嘴里呢还有几颗牙,这几颗牙刚好能形成咬合,那么,我们就应该在拔牙前,就把这个高度记录下来,那就是正确的,将来做全口义齿的时候,就按这个做,这可能是最好的方法。

那么无牙颌患者如何确定垂直高度呢?有一个小窍门,叫“最近语音法”。

患者虽然没有牙了,但是因为患者说了一辈子的话,以前发音的那个肌肉记忆还在,肌肉记忆还是很深刻的,我们会让他发一个“S”的音,当发这个音的时候,实际上只有上牙和下牙靠的非常近,大概1mm左右的时候,才能让嘴里形成一个宽而扁,像地毯一样的气流从嘴里出去,这样的状态,才能清晰的发出这个“s”的音。

想发出“s”的音,这个上下颌之间必须足够的接近,不然太大了就发不出“s”的音,就会发出“h”的音了。

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语音,让患者戴上树脂基托和蜡颌堤,让患者去发这个“s”的音,如果患者发的音很清晰很轻松的,证明我们现在找到位置是对的,把这个位置再减掉1mm,就是患者上下张开嘴的那1mm,那就是患者之前的垂直高度,即有牙时的垂直高度,然后再把蜡堤换成人造牙。

一切功能和形态,都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我们要回到肌肉的角度,功能的角度去思考,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教材书上教的都是用息止颌间隙的方法来找垂直高度,这个息止颌间隙其实是一个高度,变异的一个间隙,你让患者可以放松那个间隙,它不一定是稳定的。患者今天心情好与不好,紧张和不紧张,坐着和躺着,他的息止颌间隙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对于一个高度可变的、不稳定的间隙,拿它当一个临床指标,其实是不具有参考性的。

那为什么我们用息止颌间隙以前做出的那些全口义齿都还挺好用的?

那是因为患者没有牙以后,这套改建机制就不灵了,没有牙就没有了牙周膜,没有牙周膜就无法产生这个回路了,患者牙槽骨不会改建了,患者就接收不到咬合信息,所以做全口义齿,垂直高度不是一个很准确的数值,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患者都是能够适应的。

一些全口的文献,同一个患者,找了几个全口大师,做出来的长得都不一样,高度也不相同,但是患者用起来都觉得还不错。

这就是本身垂直高度这个指标,就不需要很精准的原因造成的,所以有一部分人觉得这个息止颌间隙蛮好用的。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还有一些临床上不得不改变垂直高度的情况,最明显的就是做正畸,在粘下托槽的时候,如果不在后牙垫个颌垫的话,下牙托槽根本粘不上。还有纠正反𬌗的时候,我们也必须把咬合垫起来。

正畸是长期的活儿,一个是身体会有充分的机制去改进,另一个是正畸用的托槽钢丝,都属于医疗器械,肌肉是打不过它的,所以正畸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修复就会有一些问题,比如有时有一些过度的咬合干扰,我们得调𬌗。

而有的时候,比如说患者全口重度磨耗,尤其是前牙都磨掉了一半儿。只剩一半儿了。你不能就给人家按现在的这个形态做,你还是得给人恢复一个比较好看,正常的这个比例形态。

那么你就不得不把垂直高度加高。

加高怎么样?怎么加高呢?这里有讲究,就是要学会用临时修复体。

所以国外这些美学大师做这些病例,一个病例要做半年甚至大半年,为什么会做这么长时间?其实是给身体一个充分改变的过程,而改变的这个过程是用临时修复体在做的,直到确认病人已经完全改建好了,才会换成永久的修复体。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这个全口咬合重建是非常难的事情的原因,因为他要不断的调试,不断的让患者适应。

其实我们每天能看到的事情,但我们并没有那么认真的思考过。

我们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牙医,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口腔医生,眼里不能只有牙,我们的眼里应该是我们的咀嚼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了关节,肌肉,神经,颌骨,牙周组织,牙体这些,我们把它统一考虑进去,会有就会有更多的收获,而不是单纯的一个牙。

            (本文来自曾光老师视频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有关垂直距离的常见错误——Peter E. Dawson博士​
睡前这么做就能不磨牙!转给你身边的“磨牙精”!
牙齿重度磨耗怎么办
夜里磨牙真是因为肚子里有虫吗?
【2016CSED口腔美学临床病例展评金奖】全口牙列重度磨耗的美学和功能重建
[ 德标案例 ] 颌重建技术-功能分析到固定颌垫部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