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个娈童

01

在尤氏偷听贾珍等人赌博行径的情节中,出现了两个奉酒的娈童,并对他们作了突出描写。

作者用辛辣笔墨描写了自娈童师傅开始,他们这一行当的人唯“钱”“势”为亲的丑恶嘴脸。

在一些解读红楼梦的文章中,从世俗小说角度描写了处在社会底层的娈童职业,其从业人员的艰辛和悲惨,以及人性的扭曲等。

这种解读包括单纯理解娈童们以“钱势”为尊的丑恶,都有其一定道理,但这些也只针对红楼梦表面故事,尚没有进入到作者和脂批反复强调的看小说背面的层次。

尝试深入到小说背面揭开这两个娈童的真正面目,应当是一件极有意思的事情。

02

小说对两个娈童形象的刻画,其憎恶之情红楼梦整个描写中少有。

能够与两个娈童形象之恶相比较的,或许只有强抢英莲时的薛蟠、为钱财利用赵姨娘的马道婆、谋杀张金哥和尤二姐的凤姐、殴打迎春的孙绍祖等寥寥几人。

如果单纯从作者用极为憎恶的笔墨描写出来的角度看,即使薛蟠与孙绍祖二人恐怕犹有不及,作者在他们身上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绝少正视之。

可见作者心中这两个形象之委琐,地位之低下,恐怕他就没有把他们当成正人来看,就是有意糟践他们。

03

这是两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呢?按照小说描写,他们是只看“钱势的那么一伙人。

傻舅输家,没心绪,……嗔着两个娈童只赶着赢家不理输家了,因骂道:“你们这起兔子,就是这样专洑上水。天天在一处,谁的恩你们不沾,只不过我这一会子输了几两银子,你们就三六九等了。……”众人……喝命:“快敬酒赔罪。”两个娈童……忙都跪下奉酒,说:“我们这行人,师父教的不论远近厚薄,只看一时有钱有势就亲敬,便是活佛神仙,一时没了钱势了,也不许去理他。…………因有一个问道:“方才是谁得罪了老舅,……,且告诉我们评评理。”邢德全见问,便把两个娈童不理输的只赶赢的话说了一遍。这一个年少的纨裤道:“……我且问你两个:舅太爷虽然输了,输的不过是银子钱,并没有输丢了鸡巴,怎就不理他了?”

用邢德全的话说,他们是“谁的恩都沾”,见好处就上;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只对有钱有势的人亲敬,不管什么活佛神仙,只要没有了钱势,他们就不理。

故事情节最后,作者又特别安排了一名年少纨绔,用最下流的语言打他们脸,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憎恶,而是夹杂了愤恨之意,恨不能寝其皮、食其肉。

是什么样的人物,让作者如此憎恶和愤恨?

04

如果将红楼梦当成世俗小说,这两个娈童就只是一种社会现象,与前面描写的道婆、尼姑一样,不过是整个社会的几个毒瘤而已,只需要引起人们的防范即可,正如脂批中所说。

如果将红楼梦背后的故事看作悼明之亡,这两个娈童的所作所为就有的琢磨了,而这两个人物形象必然是在明朝灭亡时期最不堪的那部分人。

在红楼梦人物中,象李纨母子影射只知为自己利益党争、没有道德底线的文人士大夫,何婆子、叶妈等管家婆子、丫鬟们影射被收买的各层级文臣武将士绅土豪,举凡朝廷、民间中投靠满清的人,在红楼梦中都能见到他们的影子。

其中还有另外一类人,他们以伪布衣身份游离于朝廷和普通民间人士之外,又依附于政治势力,有强大的政治历史背景和社会影响力,成为政治势力的吉祥物。这就是所谓的世家。

统观中国历史,他们身上披上华丽的外衣,笼罩着鲜艳的光环,但是剖开鲜亮的外壳后,就会发现内里其实肮脏不堪、恶臭无比。

05

崇祯皇帝于三月十九日吊死在煤山,福王五月初三监国、十五日即皇帝位,顺治九月十九(1019日)入北京,十月初一祭告天地。而九月初一就有了《初进表文》。

纵观中国历史,无论朝代如何更迭,这世家永远立于不倒之地。一方面是大势所逼,另一方面是倒向新政权成为其家族生存秘诀,而这一点又与他们所奉持的那套伦理道德相反,其行与言完全悖离。

不管何种政权建立、不管什么人入主中原,他们都能够左右逢源,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即邢德全所问“谁的恩你们不沾”。

这固然有其特定身份所造成的局限,但将其历朝历代表现串联起来,能够基本确定这点。

特别是联想到日寇侵略中国后与日军那些扯不断的勾连,如果是为了保地方一片平安自己宁愿污名,也值得人钦敬,但从目前的史料看,显然并不是这样。

06

朱元璋在取得政权过程中,对其有过严厉敲打。

看到大厦将倾的常凯申也洞察世家的影响力,特别是看到溥仪被日军裹挟至东北成立伪满洲国对国民政府的巨大负面影响,在撤退到台湾时,明确要求将两世家掳至台湾,也从而造成今天的局面。

当明朝灭亡,世家投靠新的政权,居于江南的南明从道统上就处于一种劣势。这必然使得忠于明朝、深刻理解文化传承与政权关系的仁人志士心中窝着一口气。

因此,在红楼梦小说中,将其以娈童的身份出现,为即将灭亡的贾家、附骨之蛆薛家,以及其他权势子弟们奉酒(奉祀),其暗含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07

由此想到五四运动中那句著名口号,以及关于《封建论》的两首诗。

儒学原本是门正经学问,仁恕之道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自汉儒始,特别是到宋明理学,夫子本意被歪曲得体无完肤。

曾经的“两批”运动,原本批的也不是夫子本人以及夫人原本学问,而是后世借夫子之名行钳制和压迫之实的那套理论,只是后来走样了。

一向以解放人民为其终生奋斗目标的人绝不可能允许人民再陷入苦难之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宝钗性格
细聊《红楼梦》中的舅舅,留下哪些形象让人唏嘘不已?
谁是红楼梦里第一渣男?竞争简直太激烈了
《红楼梦》里最幸运的女人是谁?
王夫人与薛宝钗一拍即合的“儒表法里”
红楼梦里有一种珍贵水果,贾府从端午吃到中秋,如今已成寻常之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