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陕西位于黄河边的千年古城,不亚于山西的平遥,不亚于云南的丽江

“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

每个老陕,只要听到这句唱词,就会不由自主的哼唱起来。是的,每个老陕都知道陕西有个韩城县。

当然,韩城现在是一个市,但是,我要说的韩城老城,还可以把它当做一个县城来看。韩城老城是陕西保留明清格局最完整,保留古建筑最集中的城市,没有之一,甚至从全国的视野来看,也不逊色,是全国仅有的六个保护完整的明清古城之一,不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一称号。

我去韩城老城住了一天,赞叹当时的领导,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有这么长远的目光,在城市规划上,把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处理的明明白白,把韩城老城保护起来,维持明清格局,在老城的另外一片建设新城,发展经济。

从新城到老城,下了“死牛坡”,就恍若穿越:刚才还是高楼大厦,现在却突然变成了青瓦庭院。晚上我们住在了古城里,听旅馆的服务员介绍,我们住的房子都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只是在原来基础上加上了水电,方便生活。

老城的生活是慢节奏的,第二天一大早,我们起床的时候,古城还在酣睡之中。有人形容古城的格局是“神龙摆尾”,龙头是北边元代的金塔,龙尾是南门外清代的毓秀桥,全长一公里。我们决定从龙尾开始,步步登高。

毓秀桥全长不到二百米,是石拱10孔桥,石人石图像,石路石栏杆。石人是头戴风雪帽的护桥之人,石图像是人和动物的祥瑞故事。石栏杆上有花、鼓、南瓜、宝珠、葫芦等形状的望柱,桥面石缝间嵌铁锭加固。在桥的南端,树立一座木牌坊,三间四柱三楼,是建桥的时候所建,据说原本悬挂“示我周行”横匾,是建桥人云贵巡抚刘荫枢题写。

能想象吗,这座桥价值只有“三两银子”。刘荫枢是韩城人,回家乡看大家过河不方便,就筹资建桥。桥成后,却不小心听到儿子说以后靠收过桥费,大家不愁过日子钱了。他干脆就象征性的用三两银子把桥卖给了韩城人。

听着这个故事,令人唏嘘。现在在毓秀桥旁新修了大桥,毓秀桥就成为景点。

南门是新修建的,上书“溥彼韩城”,有一个瓮城。

顺着南大街一路向北,街上没有几个人,我们起的早。四合院保存最完整的张巷、高家巷、泊子巷、南营庙巷、湾湾巷都在这一片。韩城号称“小北京”,就是因为这里的四合院保存的很完整。

房屋的门铛门对基本完好,门楣上面写着“明经第”“外翰第”“司马第”“世科第”,这都是当过官的家庭;此外,“耕读第”也不少。韩城的文脉很盛,明、清两代是韩城文化教育发展的鼎盛之时,科举取仕者达800余众,其中进士90多人,解元11人,举人544人。所以当地人有一句话:“下了司马坡,秀才比驴多。”这个“司马坡”就是前面说的“死牛坡”。

这些院子基本上都有住户,我打个招呼,走进了一家院子。主人家正在吃饭,喝着稀饭,就着小菜,他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吃。我推辞后问起他的院子,主人说祖上曾经中过科举,当过官的,这院子是分家后保留的一部分。这房子装修过,基本上保持原样,因为有人住着,养着一些花草,显得生气勃勃。

我去过很多古城古镇古村,要么是没有人住,要么是原住民换成了做生意的,人情味寡淡的很,但是,韩城老城却没有这种感觉。

老城有72道街巷,照应着孔子72个优秀的学生,每处街巷,都有很多故事。以南北大街为界,城市布局“西人东神”,西城都是民居大院,东城庙宇众多。住人的大多以“街”命名,如西街、书院街;住“神”的多以“巷”命名,比如隍庙巷、文庙巷等。

韩城的文庙还没有开门,我就在外面转转。韩城文庙是全国第三大孔庙,仅次于山东曲阜和北京国子监街的孔庙。建造年代至今无统一说法,但是建筑风格集宋、元、明、清于一体,有"四代建筑一庙收"之说。我在外面看看木结构牌坊,东坊上书有“德配天地”,西坊上书“道贯古今”。

因为陕西刚结束中考,我还看到一对父女提着香烛,在大门外等着,准备烧香还愿。

状元府前的彩绘很吸引人,题材和表现手法融传统和现代一体。“状元府”三个大字和“韩城状元府博物馆”几个小字,是由薛养贤老师写的,薛老师是韩城籍。王杰是清朝开国以来第一位陕西籍状元,也是整个西北清朝时唯一的一个状元,为人刚正廉明,留下的故事也多。院子里有全城最高建筑“状元楼”,最早有韩城籍的兵部侍郎住过,曾经叫做“将军楼”。

街上的人多起来了,很多店铺门开了,卖货的卖吃的开始吆喝了,街上也有些热闹起来。但是人还不是很多,这是一个安静的老城。

韩城城隍庙占地规模多达1.5万平方公里,是陕西省占地面积最大的城隍庙,就是放到全国也不算小。坐北朝南,始建于明代,主要建筑有琉璃九龙照壁、东西牌坊、山门、政教坊、威明门、广荐殿、德馨殿、灵佑殿和含光殿等。大门口墙面砖刻有“彰善瘅恶”四个大字,字有人高。走进大门,甚是宽敞,这里不收门票,因此游人比较多,有些人推着小车车,拉着小孙孙,指指点点,不知道说些什么。

文庙、城隍庙、东营庙合称“三大庙”,连成一片,是古建筑最集中的地方,限于时间,我们就没有去东营庙了。

在美食街吃了一碗饸饹、一个夹馍,我们接着走,韩城的饸饹还是很有名的。

一路走过临街的店面,古色古香。走上高台,就到了老城的最高处,这里就是老城的“龙头”金塔。金塔又叫“赳赳寨塔”,建在圆觉寺的遗址上,现在已经成为老城的标志了。叫做“赳赳寨塔”是因为这里原有一处叫做“赳赳寨”的村子,现在已经成为市民休闲的公园,晨练的人很多。

塔南门洞两侧镶嵌着一幅对联:“虎踞龙盘永绥乐土,蛟腾凤起辈出英才。”这确实恰如其分。从这里俯视老城全貌,山环水绕,唯独南面有一缺口,风水极佳。南北大街犹如一条巨龙蜿蜒,并不是一条直线,这叫“龙摆尾”,在风水上是极为讲究的。

韩城老城始建于隋,距今有1500年的历史,是全国范围保存完整的古城之一,这里保留着宋金、元、明、清四代建筑,其中有16处元代建筑,是全国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级216处。保护程度,不亚于山西平遥,不亚于云南丽江。最重要的是这里有原住民,有烟火气。

一座古城,佑护了代代韩城的老百姓,文脉鼎盛。来到韩城,不要只去司马祠,不要只去党家村,要记得在韩城的老城里走一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与丽江、平遥同辈,这座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千年古城,该火了!
陕西保存最完整明清古城,与平遥丽江入选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陕西韩城老县城
明清古城 - 陕西韩城
陕西韩城:古城九郎庙(元)
欣赏古城 从建筑与文化开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