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春生:张家天井院子

张家的天井院子

王春生

在我童年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父母亲忙于集体农业生产劳动,常常由外婆带着我玩,因此外婆在我幼年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婆中等身材,经常穿着退色的蓝布衣裤,头上缠着黑色丝帕,包着小脚,看起来比较瘦弱,那时候虽然吃的紧缺,外婆还是每天为我开一顿小灶。用碗口大的吊罐,在火堂上煨好一满罐米饭,吃的最多的菜是用地地菜煮的稀豆豉,算是我和外婆的营养餐。

外婆带我玩耍最多的地方是狮子坝的姨爷家,姨爷姓张他们几家住的是一个老式天井院子,因院子里张姓人多,人称“张家天井院子”。院子的正房,坐西朝东,住的是我姨爷家,外婆曾经的姐夫,外婆的姐姐因为没有生育改嫁了他人,外婆的姐夫又娶了唐姓人氏为妻,但外婆仍然称唐氏为姐姐,两人亲如姐妹,姨爷养育两个女儿,我分别称大姨和小姨,小姨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比我大十多岁,因姨爷膝下无有儿子,为大姨招了陈姓上门女婿,大姨怀里抱着月娃,应该是第二胎,一大家人过着祥和的小日子,小姨后来嫁给周家成为周家儿媳妇,按照周家亲戚辈份改口又叫成了舅婆。姨爷家人口虽多,但是对外婆和我都很好,姨爷约有六十岁上下,头戴瓜皮帽,和蔼可亲。姨婆头缠丝帕,脚上穿着绣花的小脚鞋,进进出出操持着家务,啥时候都是面善可亲的表情,给我一种亲切的感觉。

北厢房住的是姨爷的几位长辈,人称张老四和张老三一家三口,张老四中等个头,比较胖,头戴火车头帽子,身穿土布对襟衣服,脚上经常穿着一双草鞋,看到很墩实,经常坐在大门口抽着旱烟,看上去很悠闲自在。张老四的老婆,也是外婆娘家嫂子的妹子,矮小青瘦,头上也缠着丝帕,应该年龄不老,但看上去更像个老太婆,娘家姓刘。张老三比较清瘦,头上也缠着丝帕,他们家里就三个人进进出出,来来去去,慢慢悠悠总有干不完的事。他们家无有小孩,对我是非常喜爱,经常给我找吃货,吃的最多的是麻饼和点心,他们家三人都是壮劳动力,在当时靠工分吃饭的生产队里,算是吃穿不愁比较富余。天井靠东边是一间通间厅堂,天井四周,由石匠打凿的石条砌成,中间是大约长五米,宽五米的正方形,地面铺的全是鹅卵石。姨爷住的正房比厢房高,有五步台阶,厢房和厅堂的檐坎是平的,从正房到厅堂的天井中都铺了长方形的石板,住正房的人出入要经过那些石板。

下大雨的时候,四面的屋檐水都流到天井中间,排水沟流不赢时,就会聚集十几厘米深的水,看起来像一池井水,因此被称为天井院子。南厢房住的王姓三口人家,我在天井院的厅堂里玩耍,厅堂南面的门口站着个婆婆,约四十岁多岁,应该是王家女主人,她头上也是缠着黑色的丝帕,手上端着一碗凉拌的猪头肉,给我喂了两片,回想起来,只到现在再也没有吃出那时候的味道。当时生活条件差,活过六七十岁的人不多。很多男女头上都缠着黑色的丝帕,人不到50岁,打扮得都像老头老太太,更像少数民族。那时候的人死了后,不论男女头上还要缠着丝帕下葬,丝帕是蚕丝织品,来之不容易非常珍贵。

解放前住瓦房天井院子的人都是大户人家,是有钱人家的标志。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院子里的房屋大都分给了贫下中农居住。随着社会的发展,八十年代后,人们渐渐富裕起来,对住房有了新的要求,许多老式天井院子都拆了,修起了砖混结构的新楼房,当时我姨爷住的那座老式天井院子早已拆除建成了新式楼房,周围早已形成钢筋水泥楼房建筑群,老式的土木结构天井院子再也见不到了,也看不到身穿土布对襟衣服,头缠丝帕,脚穿草鞋的人了。

2022年3月

王春生,西岔河镇三教殿村人。
初中文化,常写日记,热爱文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停在这里
推荐|何剑鸣:外婆
栀子花开|华西都市报
​李家暹《​家乡的院子》​指导老师:徐晨祎
[优秀习作]外婆家的小院
童年的老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