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逆风展风骨 顺风现悠扬——记靳仲敏组织出版《机械设计手册》
1970年7月,随着化工、石油和煤炭3部合并,3部门所属3家出版社合并,成立燃料化学工业出版社,靳仲敏为负责人。1978年3月化工部与石油部分离,8月化工出版社从化工部科技情报所分出,成为独立正局级建制单位,靳仲敏于10月被化工部任命为化工出版社副社长。1980年8月,化工部任命靳仲敏兼任化工出版社总编辑。
谨以此文记叙靳仲敏同志组织出版《机械设计手册》的过程,同时庆祝化工出版社走过的70年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向70年来在科技出版领域努力多出书、出好书、出精品的化工出版工作者和笔耕不辍、辛勤耕耘的广大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一、不惧风险 富于远见
1966年开始的“文革”运动,使全国出版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出版科技图书被边缘化,化工出版社同全国出版界一样也受到同样波及。1967年年中,冶金工业部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等单位的科技人员找到化工出版社,请求协助出版他们编写的《机械设计手册》。当时前来出版社联系的是《机械设计手册》编写组成员、化工部第一设计院的洪庆龄,接待的是出版社化机组编辑郭长生。
在此之前,我国没有自己的机械设计手册,工程技术人员使用的机械设计工具书主要是翻译前苏联专家华西列夫斯基的《机械零件设计手册》。这部书虽然权威性高,但内容有限,全部“苏式”标准,因此不能完全适应中国机械设计和机械工业发展的需要。在“文革”那个特殊的年代,编写科技图书同出版科技图书一样,都是要冒很大的风险。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的刘福祐、成大先等人,自发联络北京钢铁设计研究院、化工部第一设计院和北京煤矿设计研究院等15个设计院的几十位工程技术人员,躲过“造反”和“革命”口号的喧嚣声,开始了《机械设计手册》的编撰工作。
在吸收、采纳国内外工具书优点的基础上,《机械设计手册》介绍了各种常规和通用机械设计理论、数据和技术,采用中国机械设计国标,介绍国产材料和产品,其中很多数据是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和测算取得的第一手资料。经过一年半多的艰苦努力,新中国第一部具有中国特色、规模达300多万字的大型机械设计工具书终于脱稿了,这让每一个参加编写的人员激动不已。但是当编著者把样稿先后拿到四五家出版社后,为了规避“文革”期间出书风险,都以“忙于运动、无暇出书”为由婉言谢绝。接连吃了好几个“闭门羹”之后,手册编写组几经周折,找到了化工出版社。
当时全国正处于批判“学术权威”和“白专道路”的热潮中,组织出版科技图书确实不能不让人手捏一把汗。但是分管编辑业务工作的副社长靳仲敏(时任出版社生产组组长)听了郭长生等人的汇报后认为,化工出版社是科技出版社,出版科技图书无可非议。靳社长当时非常理解大家对在“文革”风口浪尖出版科技图书产生的顾虑,同时也想到了后果。他明确地对大家说:如果出了事,无非是把我弄到五七干校去,和你们无关。于是他顶着各方面压力,毅然决然拍板承接下了《机械设计手册》的出版任务,成为出版这部工具书“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靳社长的果敢举动,让编写组的同志喜出望外和深受鼓舞,由衷赞赏他的过人胆略和远见卓识。
在靳社长的领导下,出版社内抽调郭长生、谢丰毅、张红兵、侯銮荣、施承薇、卜健民、胡家烈等精干力量,全力投入到《机械设计手册》的编辑、审稿、校对和印务工作全过程。同时委派化机组编辑郭长生、谢丰毅到有色冶金设计院,直接参与《机械设计手册》编写组的活动,做到图书出版工作向图书编写环节延伸。经过手册编写组和出版社历时两年多时间的共同努力,克服当时印刷厂和装订厂因搞运动时常停工停产的困难,向化工部供销局申请图书压膜专用 PVC 薄膜制作精装书封面,严把编校质量关,《机械设计手册》第一版(上中下3册),分别在1969年6月至1970年6月正式出版发行。作者署名为《机械设计手册》联合编写组。
二、功勋图书 影响深远
《机械设计手册》正式出版发行,结束了中国机械设计领域没有大型工具书的历史,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机械设计界的认同和好评。我国著名机械专家、原机械工业部部长沈鸿在评价《机械设计手册》时说,化工出版社出版的《机械设计手册》,综合了我们多年很多有用的数据,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我国科学技术出版历史立了一功。
靳社长在职期间,《机械设计手册》出版发行了两版。第1版在1969年到1979年近10年间,尽管当时我国社会经济生活正处于从不正常向恢复性发展的转变时期,定价10元的《机械设计手册》发行量达到了30万套。改革开放以后,《机械设计手册》的修订再版工作加快。第2版(上中下3册)1979年出版发行,作者署名仍为《机械设计手册》联合编写组。首发时,排队等候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的读者急不可耐,竟挤碎了书店的玻璃柜台,足见当时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对科技工具书的渴求。这本因封面颜色而得名的“绿皮书”走进了设计单位、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和工厂企业,机械设计人员几乎人手一套,成为广大设计工作者、科研教学人员和工业企业技术人员的必备工具书。
化工出版社进行1983年度财务决算时发现,当时化工版盈利图书所占出书品种比重很小,并且主要集中在综合性通用技术图书方面。其中由于重印了《机械设计手册》一书,当年盈利达到70.5万元,占全年盈利额70.9万元的99.4%。1984年和1985年2年,《机械设计手册》重刷3次印制70多万册。其中1985年重印40多万册,创造了化工版单套图书重印数量高峰,并且新华书店要求1986年还要重印。此后,这部手册几乎年年重印。1987 年重印《机械设计手册》时,推出了第2版(修订)版本,对1980年后新颁布的一些标准作了增补。
靳社长离休后,《机械设计手册》修订发行了四版。1994年3月,《机械设计手册》第3版(1-5卷)出版。同年4月化工部办公厅与化工出版社联合召开《机械设计手册》发行百万套庆祝会。2002年3月,《机械设计手册》第4版出版,几个月时间就销售近万套。2008年《机械设计手册》第5版出版,发行量近7万套。2016年《机械设计手册》第6版出版,发行量超过4万套。1986年、1996年、1998年、2001年和2004年,《机械设计手册》5次获评为全国优秀畅销书奖,一度名列科技畅销书第2名。据统计,《机械设计手册》面世以来,累计发行量达到130万套。
出书是作者和出版者的共同事业。《机械设计手册》从第3版到第6版,主编单位均为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主编为成大先。副主编第3版、第4版为王德夫、姜勇、李长顺、韩学铨、姬奎生(第4版),第5版和第6版又分别增加王雄耀、虞培清和成杰、谢京耀。靳社长将《机械设计手册》在出版社立项后,先后有郭长生、蔡剑秋、谢丰毅、张红兵、陈逢阳、周国庆等多位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和社长助理具体抓这部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化工出版社对《机械设计手册》一直关爱有加,历届社领导李建华、龚镇、俸培宗、周伟斌等,都把编辑出版这部书放在优先位置,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从人财物力等各个方面给予了全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出版社承担手册编辑任务的部室全力以赴,在主任的带领下加班加点,仔细审读和加工,圆满完成编辑出版任务。
三、为出好书 殚精竭虑
《机械设计手册》出版以后,先后获国家级科学技术奖2项: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科技进步重要成果奖,1995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5项:1979-1982年度获化工部优秀科技图书奖,1999年获全国化工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2002年获石油和化工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2003年获石油和化工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0年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机械设计手册》无论是获得科学技术奖,还是获得优秀畅销书奖,靳仲敏都没有在书中列名,充分体现了他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崇高精神境界。
从1969年到1982年,靳仲敏作为主持出版社日常工作的副社长、总编辑,除了领导出版《机械设计手册》外,还领导编辑出版了一大批在业内具有较大影响的重点科技图书。特别是在“文革”期间,出版工作一度被视为风险很高的雷区,有的出版社为避风险不得不停止正常工作。但靳仲敏一切从事业出发,不计个人得失,忠于职守,力挽狂澜,敢于拍板,敢于担责。他经常对同事们说,你们就放心大胆工作,成绩是大家的,责任我来承担。正是由于他的这种刚毅和执着,拯救了一批正在排版却要拆版的图书和已经排好版却要弃印的图书。
上世纪60-70年代,化工出版社出版了一批应用面比较广泛的实用性科技工具书,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1969年化工出版社出版一部非常重要的工具书《化工辞典》,深受广大读者热烈欢迎和喜爱,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1970年《植保手册》出版。1971年《农药问答》出版,修订3版,发行50多万册,分别获评全国农村青年最喜爱的科普读物和全国化工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72年《化工机械制造工艺及安装修理》出版,受到读者欢迎。1976年后《涂料工艺》9个分册陆续出版,分别获化工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和化工部优秀图书奖。1977年后《化工自动化丛书》16个分册陆续出版。1977年《化验员基本知识》和《合成材料助剂手册》出版并修订再版。
“文革”期间,由于出版社专业分工比较严格,没有劳动保护和工业安全专业出版社,这类图书与当时的出版社专业都掛不上钩,因此出版这类图书就很困难。1977年初原北京劳动学院(后为北京经济学院,现首都经贸大学)教授杨有启等编写的《劳动保护丛书》(1-9分册)找到化工出版社,并说已经找过2家出版社,都因专业不对口被婉拒。在这种情况下,靳社长果断拍板,同意由化工出版社出版。从1977年到1983年,这套9个分册的《劳动保护丛书》相继面世,获得化工部优秀图书奖,对普及劳保科技知识、促进安全生产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此后,靳社长又拍板出版了好几套这类图书,印数一般都比较大,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盗,也对出版社跨出化工专业和行业做了大胆和有益的尝试。
改革开放以后,化工出版社除继续出版一批学术水平较高、专业性较强的化工实用工具书外,还陆续编辑出版一批大中专化工专业教材。1978年《合成氨生产工艺》出版,获化工优秀教材二等奖。同年《汽提法尿素生产工艺》出版。1978后《化工管路手册》(上、下册)出版,受到广大读者欢迎。1979年后《分析化学手册》10个分册陆续出版,分别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二等奖、化工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化工部优秀图书奖和化工优秀图书奖一等奖。同年《3000吨型合成氨厂工艺和设备计算》出版。1979年后《无机盐工业手册》(上、下册)出版,在无机盐专业具有较大影响。1980年《气相色谱实用手册》出版。1980年后《化学工程手册》(1-26篇)出版,在化工界引起较大反响,分别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化工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1981年《石油化工裂解原理与技术》出版。从1978年起,化工出版社派出多名编辑配合化工部教育司组织编写有机合成、高分子、无机化工、橡胶、装备、化学工程等专业教材,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首批出版的大中专教材。70-80年代,化工出版社还陆续出版一些国内化工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外文编译图书。1973 年出版日文编译《在烟雾中生活》,成为一本在国内较早关注环境保护和普及科学知识的图书。
靳仲敏作为革命老前辈,品德高尚、一身正气,作风朴实、实话实说,尊重知识、爱惜人才,待人诚恳、关爱下属。出版社的校对工作一直以来都是靠眼睛和手工操作,工作艰辛繁重,分配办公室时,靳社长特地嘱咐把阳光充足的南房安排给校对人员,让大家深受感动。
靳仲敏在职期间和生前,领导出版的图书数以千计,但他从来没有在包括获奖书在内的任何一本图书中列名。这就是老社长靳仲敏, 他的这种坚持和守望,与出版社的同事们一道出版了大量博得读者好评的图书,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靳社长近20年的化工出版生涯中,实现了他孜孜以求的工作和生活目标,那就是只求多出好书,不计个人名利。
1982年8月,靳仲敏从副社长职位上离休。1987年靳仲敏因病逝世,享年70岁。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无私奉献的人,人们将永远不会忘记。我们将永远怀念这位让人崇敬的老社长靳仲敏。
本文作者简介:魏然,高级经济师,曾任化学工业出版社副社长、党委副书记等。著有《东方使者——顾秀莲化工外交之旅》《书山韵语——出版与文化》等书,主编出版了《科技之光——记杰出化工科技作家》《中国工业史·化学工业卷》《中国化学工业百年发展史》等著作,曾荣获该社70年“终身奉献奖”等荣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6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揭晓
第十六届文津图书奖出炉 17家出版单位的20种图书入选
《现代综合机械设计手册》
第十四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输出引进版优秀图书评选揭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