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猗惊现700年前采暖设备
临猗惊现700年前采暖设备

作者:乔正安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网发布时间:2011-1-18 10:25:00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 157 18 版“博物”文章之一。


  曾有200多名县令、知县和知事在这“地炕”暖室里,度过了严寒而又漫长的冬天

  山西省临猗县境内的临晋县衙始建于元代大德年间,距今已有700余年。现存有大堂、二堂、三堂、银亿库、护衙瓮城和监犯看守所。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经国家文物部门批准,拟对县衙二堂及三堂进行维修。在工程施工中,发现三堂室内构建有采暖的“地炕”(亦称地暖)。其设计精巧,建造奇特,独具匠心,实属罕见。

  三堂(亦称上房),为元、明、清至民国,临晋县历代的县令、知县、知事及其家眷居住之所,面宽三间,进深两间。东西两侧各附建有耳房,为书房与起居之地。其室内的“地炕”,由火坑、火灶、火道及出烟口组成。其构建的方式是:将地面底层的黄土夯实打严,上铺设两层条砖,条砖长27厘米、宽11厘米、厚5厘米,不规则间隔地排列着,以支垫上边方砖的四角为主。在两层条砖上,铺陈一层31厘米×31厘米大小、厚6厘米的方砖。方砖上加垫一层厚3厘米的黄土,其上又铺陈一层30厘米×30厘米大小、厚6厘米的方砖,为室内陆面。其“地炕”的厚度高达28厘米。其下火道高度为12厘米,宽度12—15厘米。形成纵横交叉、四通八达、遍及室内的网络式地下火道。正如清代道光皇帝描述皇宫内的“地炕”诗曰:“形参鸟道层层接,里悟羊肠面面通。”在室外堂前廊檐墙下(三堂中门两侧),砌有深80厘米的烧火坑,坑内砌灶,灶顶收刹呈“入”字形。灶里有内口又直通室内陆下火道。灶内烧起木炭火,烟火可自通室内陆面下。这样,炭火烟气就可循环通畅,顺着“地炕”温暖整个三堂。

  此“地炕” 虽经明代的水冲和清朝的火灾,但仍然完好地保留着它古老而又独特的原始风貌,在西耳房地下火道里,有淤泥积淀,而东耳房地下火道里,却是烟尘厚积达3厘米。曾有200多名县令、知县和知事在这独特的“地炕”暖室里,度过了严寒而又漫长的冬天。

  在“地炕”遗址现场,眼望着一排排熏黑而又曲折的烟火道,触摸着一块块烟煤斑结的大型方砖,可以想见冬季时,当烧火坑的木炭点燃,烟火直通室内陆面下的“地炕”里,往复盘旋,灼热的烟气把地面烘热,室内便会暖和温馨起来。它既无烟气污染,又可免去煤气中毒之虞,而热气流自地面上升,使室内供热十分均匀。在没有现代化的暖气和空调设备时,“地炕”便是很高级的采暖设备。故而,北京故宫也采用如此的地下供暖。

  临晋县衙“地炕”的发现,实属珍稀。它不仅是古代县衙的一大景观,更是为古代文化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而又可贵的实物资料。(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乔正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即墨县衙
饶平首任县令杨昱
中华智谋大全:清朝篇(三)
山东唯一可以见到的三堂老县衙,省级文物,青岛市即墨古县衙|知县|县令
慈城古县衙
【许言】古代的县太爷是如何审案的?那个啥,咱一起去看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