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暗色里未必没有光明的逻辑 || 沉香叶

这是青核桃吧第105篇原创作品

暗色里未必没有光明的逻辑

文/沉香叶

费了不少劲儿,总算把《金阁寺》看完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读这本书的过程真的挺费劲。

(图片源自网络)

读到一半时,欲罢不能却难以消化,像咬了一口馕,却越嚼越多,噎得咽不下去。只好去读了一本清新可人的《霍比特人》,让嘴里的馕用时间溶掉一些。然后又一鼓作气读完了后半本。

即将读完整本《金阁寺》的时候,我坐在英语学校的椅子上等候补课的孩子。窗外夜色如清茶,把椅背的浅色染灰。我在内心告诉自己,我不一样了。上次有这种感受,还是刚看完《红楼梦》的时候。

或许这就是读文学和读哲学、历史不一样的地方。文学的力量深重、纯粹,摧枯拉朽,不由得你不变,更不由得你忘。不知不觉,你变成了另一个人,不知道变好还是不好,只能说更“完整”了。

这是我读过的第一部三岛由纪夫的作品。这位号称“日本海明威”的作家的名言之一是:“我心之所向是死亡、黑夜和鲜血。”

他面庞清秀,可以算得上帅气。身材健美——据说是幼时体弱,渴望强健,于是坚持健身的结果。智商超群,在东京帝国大学因成绩优异获得过奖章。文笔绝佳,进入文坛声名鹊起,受到川端康成赏识和推荐。还做过演员,演出自己作品改编的电影。

(图片源自网络)

总之,是个很有魅力的人。但所有这些,都不及亲自读一遍他的作品所感受到的冲击。和所有文豪一样,他的文字带着浑然天成的强力。那种感觉可能类似第一次猛然见到东非大裂谷,深渊之深、之黑,之如梦如魅,会让你整个人呆住。

“再没有什么比死者面庞更直白地让人明白,所谓物质离我们多么遥远,其存在方式又多么让我们不可企及。我第一次通过这样的经历,感受到精神是如何通过死亡转变成物质。”

“尸体只能被看。我也只是那么看着而已。'看’这个动作,平日里总是自然发生,我从来没意识到这个动作可以是生者权利的证明,也可以是如此残酷的表现。这对我来讲是新鲜的体验。不必大声歌唱,也不用边叫边奔跑,少年就这样确认了自己还活着的现实。”

“我从此一心一意地相信'爱是不可能的’。不安,没有。爱,同样没有。世界在永久停步的同时,也抵达了永久。……我曾经想用一句话概括有关世间'爱’的迷茫,那就是刻意将假象与真相结合的迷茫。终于,我明白了,确信决不会被爱,就是人类存在的根本状态。”

读这些句子,就像跟随作家在幽暗的隧道中穿行。隧道里有明灭不定的火花,有浓淡不等的暗色,有人性的各种侧面,有路径严密的推导。跟平日里阳光下仅是一团漆黑的印象不同,隧道里居然有无穷无尽的东西,吸引你一路看下去。

关于美,关于爱,关于善恶,关于生死……作家在隧道的黑暗里一一探讨,参悟,条条缕析。隧道像一座屏蔽了外界干扰的实验室,像一条幽闭却活泼的心路,挣扎努力,荒唐却认真。

隧道实验室也有门,门外的路通往金阁。

金阁是美的象征。美吸引人靠近,让人警醒,又令人厌恶,直到成为主人公体验真实人生的障碍,不得不除之而后快。如此反转的过程中,有大量纠结、辨析、迷茫、决断,受到了来自父母、朋友、师长的多方影响,当主人公最终做出“烧掉金阁”的决定时,作为读者的我却感受到了成长的力量。就像我小时候第一次决定买一件黑白格子的连衣裙,周围人都说不好看,但我认定了,买了,穿上了,效果却很不错。我是想说,即便穿上并不好看,那又怎样呢?我至少做出了决定,这本身就是胜利。

现实中的金阁是被寺内僧徒烧毁的日本国宝级文物。这位纵火犯口吃、内向,是大学一年级学生,纵火后逃往后山自杀,被抓住。他对纵火事实供认不讳,却不认为自己有错。之后,他被判刑,坐牢,获释后病死。焚毁国宝的恶行不容宽恕,说纵火犯是个变态也不为过。但用一句变态给他的思想行为盖个戳,摒弃之,或大张旗鼓鞭挞之,网暴之,是社会主流人群经常干的事儿。这样做是有问题的。至少我们损失了一个人性分析的样本,而人性挖掘正是文学适合做的事儿。

(图片源自网络

三岛由纪夫深入探访纵火犯的家乡、寺院、大学,用笔挖掘人性幽暗底色下的一条条心路,就像地质学家勘探挖掘深山里究竟埋藏着什么。虽然不敢贸贸然地说“人性是相通的”这种话,但如果你围观了这场挖掘,就不可能不受触动,好像那如刀如锤的笔,一下下砍在你心里,落下的碎屑里有你往日的自以为是,剥离后的你露出了白骨凛凛的清醒,意识到你跟那些平日里看不上的人生,没有多么显著的区别。

《金阁寺》里的变态心理和极端行为其来有自,它来自天然的弱。主人公沟口天生口吃,身体瘦弱,性格孤僻,他看透并接受了即便努力也无法优秀的命运,但还是尽量做个好僧徒、好学生,希望有朝一日当上住持。他的朋友柏木天生内翻足,却拥有异常发达敏锐的思维,发展出一套适用于弱者的暗黑生存哲学,他甚至成了朋友中间的精神导师,像结网蜘蛛似的控制了不少身边的人。当沟口阴差阳错撞破了老师的隐私,当上住持的希望化为泡影之后,他就彻底放弃了向上生长的希望,用烧毁金阁的方式与美决裂,与规则决裂,转而拥抱心底的恶,进而实现自己的真实人生。

我们当然应当谴责这些俯伏在边缘地带、蠕蠕于黑暗中的罪恶,但作家的笔却像手术刀一般剥除繁冗,拎出一根根肋骨般简洁的路标,告诉你,他们就是这样走入黑暗、带病生存又被黑暗吞噬的。虽然结局惨淡,穷途末路,那些路标却熠熠生辉,映照出黑暗里生存、思考、斗争、成长的痕迹。

若是换做十年前的我,会认为一个罪恶的怪胎不值得抽丝剥茧地追寻来路,但现在我更感慨人性人心之幽微难测,边缘地带人迹罕至的幽暗小径,可能反倒比常规下的光亮通途更值得审视。身处光亮通途中的人,同样需要应对心底时不时冒上来的无力与暗黑,比如“内卷”“阶层固化”带来的“丧丧的”“末日感”,比如流行一时的“空心病”、“人间不值得”。这时,除了铺天盖地的正能量和成功学,那些闪现于幽暗小径中的路标,那些边缘人物的挣扎成长,或许能带来一些更接地气的启发,一点更加扎实的警醒和力量。

在三岛笔下,似乎暗色里也有光明到无懈可击的逻辑,可是光明不是必然,暗色也不是,飞升和堕落似乎是一体之两面,很多时候取决于你怎么看。就像主人公做出决定后想到的:“死的天空依然会明亮,就像生的天空一样。于是,我忘记了阴暗的考量。这个世界上,痛苦是不存在的。”生死两忘,就忘记了阴暗。从暗处抵达真理,也是一种抵达。或许这种抵达,比只盯着一条光明大道走到黑,更容易避免跌落。

看似堕落、一无可取甚至令人作呕的人生,其中的挣扎蜕变却真实动人。文学就有这样的魔力和慈悲,在人们不忍、不愿、不屑提及的恶中,咂摸玩味,淘洗凝炼,寻找那点真,那点美,用以滋养灵魂的善,激发心间的洒脱和勇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过老君顶 | 黑暗的尽头是光明
请不要不懂装懂啦
《黑暗迷宫》:迷宫惊魂,人性惊心
越是善良的人,越要读懂人性的可怕之处,先了解黑暗,再期待光明
人性高手,洞穿人性的黑暗,才知人性的光明
星空无法遮挡我的双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