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渡渡】人生与情境

人生与情境

      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不可替代的情境中,包括心理的情境。人与情境的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一)情境迷茫

      就是所谓的当局者迷。例如,一个绿化工作者正在路边整修草坪,路上车来车往,他突然想起要到路的对过干点什么。就直接起身跨过护栏向对过走去,仿佛没有看到急驶而来突然刹住的汽车,他好像觉得自己对周围的一切都很熟悉了,那么一切都不会伤害他了。他对于车辆以及驾驶车辆经过的人是陌生的这一点几乎是迷茫无知的。这导致他面临着巨大的危险而不自知。这样的情况很多。考试的学生只顾着作弊偷看邻桌试卷窃取成绩,却忘了远处有一双监考老师的眼睛,建筑工人在高空中作业却忘记了高空环境而失足坠落,车间工人眼前只有产品而忘记机器和周围环境的存在。我们长久浸淫于一个环境就会降低对环境的警惕性,就会环境意外的环境漠不关心。这正是大多数人活着却忘记了自己有一天一定会死亡一样,或者虽然口里讨论着死亡一类的事情,心理却并不充满恐惧和警惕。也不对离开这个世界作更好地规划。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正面效应和负面后果,然而我们做喜欢的事情时却常常忘记了淡化了它的负面后果也是这个道理。要想避免这个现象,我们对于身处的情境要有警惕性,要学会在心理或者地理空间上或者时间维度上适时离开,或者假设另外情境的存在,来更好地全面的认识情境对于我们的利与弊。旅行、读书、交往甚或只是放下手中的事情去做与之不相干的其他事,都是不错的办法。因此辅导孩子到深夜而暴怒,被学生气得发疯的教师,被员工或者家人烦得要死,被工作累得要命,如果拿出一部分时间离开情境,修养身心,那么状态就会恢复如初。这就用到了第二点——

(二)情境抽离

      这种现象的发生有四种原因:一是陌生感导致;二是审美厌倦感导致;三是无价值感导致;四是被控制感导致;五是无能感导致;六是疲劳感导致。完全陌生当然很难迅速融入、了解、应对,这可以用时间化解;长期投入一个情境,审美疲劳,缺乏新鲜感,一切都按既定模式运转,生命陷入陈旧的循环,而不能有更新的价值产生,于是心生厌倦。克服的办法就是在旧的情境中努力创造新的价值;但如果很难创造出新的价值,主体价值,体现出生命的能动性,那么无价值感就会随之而来,就会从心理上脱离现实情境,表现为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都无法投入,都没有灵感;任何情境都有对人的控制作用,只不过我们有时候意识到这种控制,有时候意识不到罢了,有时候仅仅因为换了环境的喜悦使人忘记了旧的环境的控制罢了,岂不知新的控制已经发生。比如我们扔下任务去旅游,那么我们就被旅游中的一些因素所控制,我们放下工作和朋友聊天,那么就会被彼此的交往控制,等等。被控制感的产生是因为没有付出努力获得价值的机会,比如孩子被父母的溺爱控制,学生被老师的教导控制,员工被老板的管理控制。所做的一切都在被规定被限制之中,人的自我保护机制就会启动,发生心理上的情境抽离,来获取虚幻的自由感;还有一种情况,面对现实情境问题,想要改变却没有能力去改变,于是对情境漠不关心,产生情境抽离,来保持自觉强大的内心需求。例如孩子们被父母要求考到100分,而他自己对这一点没有自信,他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实现,因此用抽离情境的方法来摆脱无能感,他会表现出对父母的要求漠不关心视若罔闻甚至完全忘记父母的要求。员工也是如此。要注意的是,无能感只是一种心理感受,而并非真正无能。解决这问题的办法是帮助其细化环节,化大目标为小任务,逐步推演出成功的可能性。疲劳也是常见的导致情境抽离的原因。身心俱疲,出于自我保护本能,心理和精神自动远离所在情境。这就是一个学生或者一个员工如果承受的任务过多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都会低下的原因。

(三)情境粘滞

       这是由惯性、感觉暂留和惰性所导致的。表现为一个人沉浸于某种情境而无法摆脱,无法完整、理智、科学的认识情境。例如一个作家在专心构思一篇文章,那么他往往无论走到哪里看到什么都会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文章,进而不停地完善构思;一个因为和别人闹别扭而哭泣的小孩子即使带他离开那个情境,他依然会持续哭泣停不下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学习,即使我们感觉没有记住什么东西,没有进一步的理解与发现,但只要我们对问题付以关注,给予持续接触,那种逐渐深入的认知就会跟随我们走遍天涯海角,即使我们放下它而去做别的事情了,记忆和思考却并未停止,从而最终做出成绩。笔者有一次就在睡梦中做出了白天没有解答出来的数学题。这就是情境粘滞带来的学习进步。所以我们不要急于一时的成功,不要贪多求快,要相信所有的积累都算数,只要不停地付出,成功是早晚的事。

(四)情境对立

      当我们受到伤害、被无视、寻找不到价值感、或者预感到了潜在危机,我们会像斗鸡对着我们所处的环境,竖起所有的羽毛摆出一副绝不配合坚决对立的姿态。这来自于生命的自我保护本能。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完整具体了解情境特征,制定相应措施,克服情境中的不利因素。如,一个人和周围同事不和谐,那么他可以多和同事聊天、吃饭、娱乐、甚至旅游来化对立为和谐,化陌生为熟悉。一个小孩子不去上学,讨厌作业,我们可以让他了解学校里的具体活动以及小朋友之间互相帮助共同玩耍的快乐氛围。需要注意的是,情境对立主要是一种心理体验,而绝少是真正的全面的对立。即使在最差的境遇里,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办法来消除对立产生的疲劳、恐惧、愤怒。这些办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改变情境要素,一种是改变心理环境。而后者才是最重要的生存之道。一旦心理环境改变了,外界环境也会相应跟着改变。

——李亚平2021.05.08

作者简介:

李亚平山东济宁高新区杨村煤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公众号语文湿地栖居者济宁高新区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济宁市优课获得者获评教育部关工委优秀辅导教师曾获全国科幻小说奖范仲淹散文奖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言文字报》《快乐作文》《济宁日报》《济宁教育等刊物发表学术文章多篇追随王君老师爱语文爱生活经由语文教学探索生命幸福之道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个人公众号语文渡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心理大师朱伟涛朱老师名言精选
你好!负面情绪
如何提高自己的为人处世能力?这篇文章可以给你满意的答案
矛盾、争执才是社会关系的常态,你的软弱永远换不回太平
生活情境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郑州一中名师点评2018郑州二检作文“情境限制型组合式”材料作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