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渡渡】八上第一单元新闻消息解读
我们生活在新闻的世界里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解读(部分)
李亚平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方式以“活动 探究”为主。给出了任务提示和任务清单:
任务提示:注意过常见的新闻体裁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吗?知道新闻的采编过程是怎样的吗?有没有想过自己也试着写一写新闻?
任务清单:
任务一:新闻阅读
任务二:新闻采访
任务三:新闻写作
通过观察可以看出,本单元的学习活动依次是“阅读——采访——写作”。
阅读,了解新闻体裁及其区别;
采访,了解新闻的制作过程。包括准备活动、采访流程及注意事项;
写作,注意体裁选择和掌握相应的基本的写作要领。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年龄集中在十三四岁,随着知识面的增加,开始更多地关注社会,了解人群,更愿意独立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喜欢表达自己的见闻和观点。部编教材对新闻单元的编排,正迎合此年龄段孩子的成长需求。但是,本单元是八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新闻体裁文章,本着“如果想让学生造一艘船首先要做的是激起对大海的向往”这个原则,应当在教授新闻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上,充分鼓舞学生阅读新闻的热情和研究新闻撰写方法和新闻报道背后逻辑的好奇心,通过拓展阅读一些影响面大的新闻了解一些优秀新闻从业者的经历来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新闻场域,感受新闻影响社会发展的力量,从而体会到学习新闻体裁文章的意义和价值。
课文解读:
在教材所给出的五篇课文里,三篇新闻消息,一则人物特写,一则事件通讯,最后一篇是新闻时评,兼顾了新闻各类体裁,内容涉及战争、科学、体育、军事、外交等五个领域。
在三篇消息中,前两篇同为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作品,通过比读标题主语,“我”和“人民解放军”可以发现作者的写作对象由己方转向全国人民,比读主语修饰语,“三十万”和“百万”,可以得出红军渡江战役进展迅速的结论,比读谓语部分,“胜利南渡长江”和“横渡长江”可以体会作者心中的喜悦和自豪。比读电头中发电文的时间点,可以看出,短短二十个小时之间,红军七十万大军便渡过长江,显示出渡江战役进展神速,也可以看出,一代伟人指挥战争昼夜不休的辛劳,更可以看出,新闻的时效性。新闻和战争一样,时效性就是生命线。
比读两则消息的标题和导语部分,会发现,导语的信息比标题更全面,例如第一则消息导语比标题多了日期和修饰语。第二则消息的导语比标题多了战线长度的介绍和战役进程的生动描述。
比读导语和主体,会发现,第一则新闻的主体部分对导语的时间做了更具体的交代,并说明渡江区域。然后,分别从敌方的角度和从我方的角度来生动叙述战况和结果,最后用一句充满鼓舞的话总结全文。
第二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先总体交代渡江区域。再按照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分别叙述渡江战况,不仅详细具体,而且插叙了事件背景和作者议论。不仅从我方叙述战况原因,也从敌方叙述战况原因,全面呈现出渡江战役深得人心的原因,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政治意义。
将第二篇课文(国外新闻稿、历史新闻稿)和第一篇进行比读,会发现标题同样简洁概括,电头的要素基本一致,导语的结构特点基本一致,即“什么人(或组织)做了什么事”的简单主谓句结构。
主体部分先介绍诺贝尔奖的颁发对象。(颁发给哪一类人?)
然后分别介绍获奖者的名字及成就。(颁发给谁?)
之后,介绍诺贝尔奖的颁发机构、颁发时间和颁发地点。(怎样颁发?)
最后交代新闻背景,介绍奖金来源,特别介绍诺贝尔奖金管理权和评议权分离的机制,体现诺奖颁发机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奖金来源和评奖规则?)
这三篇新闻消息可以作为一个比读单位来教学。
比较内容:第一课报道战争进程,第二课报道科学事件。第一课新闻记录解放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属于国内,第二课报道科学发展史上重大事件,属于国际。
新闻消息的撰写讲究语言准确、简要、易懂。
比较第一篇课文两则消息标题,发现前者仅仅三十万人渡江却用了胜利一词,后者百万大军渡江却没有使用“胜利”一词,是为什么呢?思考会发现,前者报道的仅仅是率先渡江的中路军战况,从第二篇报道中可以得知中路军进展迅速所遇抵抗甚为微弱,并且西路军也和中路军一样。但是东路军遇到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战斗较为激烈,只占领南岸部分地区。如此就体会到胜利是只对中路军而言,而整个渡江战役还正在进行中、未完全胜利的事实。但是渡江战役又进展神速,作者使用颇有气势和画面感的“横渡”一词,既说明了渡江部队由北向南渡过长江的战斗路径,又表现出百万大军横扫一切的英雄气概,既写实,又非常鼓舞人心。可见由于报道对象不同,作者所选的词语也不同,可以说精准传神。
其他如“不到二十四小时”、“西起九江(不含)”、“较为顽强”分别限定时间、地点、程度,也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严谨。
材料安排的顺序也有讲究。此处教师可用打乱内容顺序的方法来让学生与课文比读,得出结论:新闻消息的材料顺序安排遵循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呈现出倒金字塔结构。
新闻重在客观真实地报道刚刚发生的事情。但它同时不可避免地融入作者的主观感情和思想个性,承载着新闻作者本人的立场。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教学生从第一篇课文的两则消息中频繁用到的“我”字来体会。感受毛主席作为人民解放军的领袖,在与国民党和谈不成的情况下,成功指挥渡江战役的自豪感以及把自己和人民军队融为一体的领袖气质。此处可以拓展一下毛泽东描写战争的诗词。
我们还可以引领学生寻找消息感情色彩不同的词语,如“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和“英雄式的战斗、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来体会作者内心的感情态度。
我们还可以聚焦修饰语“横渡”的“横”、“百万大军”的“大”等来体会作者的主观感情倾向。
好的新闻不止客观,还有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更要三观正确,具有体现历史进程、引领时代方向、反应人民意愿的特征。
这一点可以从第二则消息的背景介绍中得到验证——“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观察这段话,作者先以评论的语气叙述事件发生的背景根源,即渡江战役进展迅速的敌我双方原因,然后列举有力事实证明这一点,表现出汤恩伯误判形势、首尾难顾的狼狈,反证了我渡江战役政治立场正确,深得民心,符合时代趋势,体现出新闻事件的巨大新闻价值、历史价值、政治价值。消息呈现出,渡江战役是举世瞩目的一场战役,它决定了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华民族的历史走向,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意愿。
这就是新闻消息加入背景介绍和适当评论的写作效果。
END
作者简介:
李亚平,王君青春语文工作室成员。济宁高新区杨村煤矿中学教师。聚焦语文教学,打通教学与生活,追求生命幸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新闻基础知识
第五十四季 久别的重逢
把脉语文要素 打造高效课堂
项目化学习导向下的“新闻活动·探究”单元实践
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
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大全,12大课程全解析!(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