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这件行书,当王羲之5件真迹,国家禁止出国展览,故宫也只展出过一次!

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曾在“民间第一收藏家”项元汴家中做过馆师,又曾任职于内府,负责书画工作,遍阅民间和宫廷法帖。可以说他见多识广的程度,在整个书法史上没几个人比得上。

在他见过的所有名家法帖中,他认为最珍贵、最难得的作品,竟然不是出自“二王”之手,而是这件行书《伯远帖》。

《伯远帖》是王羲之的侄子王珣所作,也是现今学界唯一公认的东晋名家书法真迹,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董其昌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晋人真迹唯'二王’尚有存者。然米南宫时大令已罕,谓一纸可当右军五帖,况王珣乎?”

董其昌认为在米芾那时候,王献之的真迹就已经很少了,一件可以当王羲之五件作品,何况是王珣的作品。董其昌说自己在“长安所逢墨迹,此为尤物”。

董其昌说得没错,确实是尤物。这件作品是我们窥见魏晋笔法最好的范本,没有之一。

大家应该都知道,古代的书法笔法传承是相当神秘的。褚遂良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盖书非口传手授而能知者,未之见也”。

在宋代以前,书法的正统笔法的传承,都只在家族内部或至亲师徒之间进行,依靠的是“口传手授”,宋代以后笔法断代,大家就只能通过前代的作品去揣摩,从一些破碎的信息中去探索。这也是晋唐书法不可企及的原因。

王珣作为王羲之的侄子,自然也是魏晋笔法的正统传人。《伯远帖》虽然只有47个字,但其变化极其丰富,位列“天下第四大行书”。

这件作品自建国初年被从香港购回后,就一直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被禁止出国展览。北京故宫也只在2015年,为纪念建院90周举办的“《石渠宝笈》特展”上展出过一次。这是它的“压箱底”宝贝。

清代书法家安岐说:“有自然沉着之气,非唐摹双钩者”。这种存世真迹中自然流露出的风度,是再好的唐摹本也无法比拟的。

《伯远帖》作为唯一公认的书法名家真迹,其中的笔法和纯正的魏晋风度是后世的作品难以替代的,不论是收藏还是学习,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董其昌行书临王羲之官奴帖真迹,至此书法大进!
乙未观画记:重量级古书画展览年回顾(图)|仇英|立轴
董其昌行书临王羲之官奴帖真迹明清书家书法欣赏
一件唐朝的“国宝级行书”,写得比兰亭序还美,永被禁止出境展览
台北故宫拒不外借的书法,暴露董其昌真实水准,王羲之看了也要目瞪口呆!
董其昌用米芾笔法写《岳阳楼记》,行书书法作品欣赏,值得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