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宫这部《兰亭序》,郭沫若认为是真迹,如今是一级甲等文物,能看一眼都是荣幸

书法史上最神秘、最有魅力的作品当属《兰亭序》,自从永和九年(353年)诞生以来,无数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为之倾倒,这些人曾拥有它,但最终又都失去,可以说“一部《兰亭》见证世间沧桑”。此作原本一直收藏在宫廷中,隋灭陈后又流落民间,辗转回到了王羲之七世孙智永手里。

智永是晋唐书法衔接的重要人物,也是王羲之笔法“走出家门”的最大功臣,他钻研《兰亭序》二十余年,最终悟透其中法度,并传授给弟子辩才和虞世南,而《兰亭序》则在他去世后由辩才继承。

作为王羲之最忠实的“铁粉”,李世民最想得到的当然是这部“天下第一行书”。御史萧翼于是用计谋将它骗到手,并进献给太宗皇帝。李世民龙心大悦,当今为萧翼加官进爵,并命崇文馆顶级书法家冯承素临摹数本,分赐群臣。

冯承素虽然临了很多,但仅有一部留存至今,因卷面上有唐中宗“神龙”年号印章,故被称为“神龙本”。“神龙本”《兰亭序》是此作所有版本中最还原原作、细节最纤毫毕现的一部。不论是虞世南、褚遂良还是后世赵孟頫、文徵明、王铎的临本,都与“神龙本”无法相比。

故宫博物院专家认为,“神龙本”与王羲之真迹的相似度,能达到99.99%,即使王羲之来了也不一定能分辨出来孰真孰假。原因是冯承素用到了当时极为先进的“双钩填墨”法,相较于其他人临摹,这种方法忠实依赖底本笔法和细节特征,并且几乎克制了所有的自由发挥。

当我们看到褚摹本《兰亭序》时,会发现它已经是王羲之、褚遂良风格融合的产物,而“神龙本”《兰亭序》则没有丝毫冯承素的个性。此作是由两张白麻纸拼组而成,保证了底本的通透,书写时笔锋尖细,笔画动作如逆锋、顺锋、衄挫、绞转精确度极高。

用双钩轮廓线将笔画字形勾勒出后,再进行填墨。填墨非常考验细心程度,因为字与字的墨色浓淡不一,还有飞白、虚连效果。对于这些,冯承素也都做到了极致,以“叙”“然”“矣”三字为例,牵丝引带、飞白枯笔都如同王羲之亲自书写,手写感十足,已然看不出是钩填的产物。

再看行气和结字,上一个字最后一笔与下一个字起笔呼应有序、一气呵成,如“亦足以畅叙幽情”一句。“神龙本”将原作中的批改、涂抹痕迹也完美复原,看到后真让人觉得这就是王羲之微醺后写的草稿。郭沫若先生甚至认为它就是真迹:“可以直截了当地说今存神龙本墨迹就是兰亭序真本了”!

如果能将这部《兰亭序》临摹通透,那么行书用笔、结字水平都将有质的飞跃,对于“魏晋笔法”也会有更准确的认识。

而今,我们将“神龙本”《兰亭序》真迹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笔画细节与原作别无二致,还进行了纯手工装裱。如果您喜欢,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实的《兰亭序》原来长这样?郭沫若和启功两位大师,都判断错了
罗明端:《兰亭序》之谜新发现
原来兰亭序不是王羲之写的,而是李世民的阴谋,郭沫若判断对了!
《兰亭序》真迹到底在哪儿?还有机会重见天日吗?还是早已被毁?
《兰亭》真伪之争管窥
王羲之“尖锋”笔法,兰亭已被通俗化,只有这样写才正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