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唐王东征与射雁的典故

一段历史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

李世民(599—649),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以高句丽摄政弑主虐民为由,亲率六军,从洛阳北进,率兵攻打高句丽。征讨前,李世民语重心长地对侍臣说:“辽东本中国之地,隋氏四次出师未能得,朕今东征,欲为中国报子弟之仇、高丽雪君父之耻耳。且方隅大定,惟此未平,故乃朕之未老,用士大夫余力以取之。朕自发洛阳,唯瞰肉饭,虽春蔬也不之进,惧其烦扰(百姓)也。”他一面召集侍臣和留守太子交待事项,坚定诸臣之心;一面看望生病士卒,并托付州县治疗。因此士民争参征役。率军出发后,李世民亲佩弓矢,手结雨衣于鞍后。又沿途设置烽火台,达于辽东城。并与太子约定,克辽东时,举烽以闻。

这次征伐高句丽,攻克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迁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入中国七万人。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斩首四万余级。此战虽重创高句丽,但是战事旷日持久,耗费巨大,最终却未能灭亡高句丽。因此,唐太宗认为这战属于战败了,痛心地说:“如果魏征还活着,肯定不会让我进行这次远征”。但这战的意义还是比较重大的。这是自三国时期毋丘俭攻破高句丽屠王城以来上百年中国军队第一次真正战胜高句丽人,收复了今天辽宁一带很多南北朝时期被高句丽夺取的土地,为今后唐朝彻底征服朝鲜打下了基础。

据新旧《唐书》记载,此次太宗御驾经过之地先后为:

进军路线:洛阳——定州——幽州——平州——临渝——辽泽——辽东——白岩——安市。

班师路线:安市——辽泽——营州——临渝——幽州——定州——并州——长安。

因此,唐太宗御驾亲征的沿路上留下许多传说与典故,对后世研究唐朝文化,特别是军事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佐证。

一个传说

关于唐王射雁的典故:

上庄村,村名全称上射雁庄,其村名来源于唐王东征时留下的历史典故。

唐太宗李世民东征之时,大军行至上射雁庄乡地域,曾在此休整停歇。上射雁庄乡所属上射雁庄、下射雁庄、东晒甲营、南晒甲营、北晒甲营以及望都庄均与此相关。相传,李世民率军停驻此期间,曾于练兵之余,外出游猎,见此地风景清秀,时常骑射于山间田野。一日,见雁阵飞过,李世民立于沙丘之上,举箭射之,分落两只,众将惊讶,纷纷表示这是出征的吉兆。射雁之所即为今天上射雁庄之地,拾雁之地就是今天的下射雁庄,原为下拾雁庄。也因此,上射雁庄成为乡域内历史文化的源头。而三个晒甲营均带有明显的军旅色彩,是唐军洗晒盔甲战袍的地方,与闫家店乡洗甲河、扣庄乡晒甲山一道成为有力佐证唐军驻扎的历史资料。

今人创作《雁栖园记》曾对此详解:“昔时,此地傍燕山南麓,扼轩辕北关,水泽清潺,祥云环绕,钟灵毓秀,廖如仙境。内有百兽闲居,鸾鸟争鸣,外余去雁不舍,落泪依依。逢唐王东征,路此,见雁阵整日盘旋,举箭射之,分落两只。雁惊,遂遁去,留射雁典故与后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个跟隋唐大战70年的国家,消亡于668年
唐山 典故传说
隋唐皇帝东征高句丽的正面意义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导致亡国,唐太宗为什么也要和高句丽死磕到底?
李世民:伤辽东阵亡 文化抚顺
为什么隋唐不惜倾国之力,非要灭掉高句丽不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