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品牌定位40讲 | 侧翼战 vs 大决战 (21/40)

所有打赢大决战的组织,都首先打赢了侧翼战


定位就是找空位

定位的本质就是找空位,找顾客心智中的空位,找所有市场要素的空位,最终把这些空位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生意。

品牌定位的本质当然是心智中的定位,但是找到心智中的空位还不够。真实的商业世界中不只有心智空位,也有人群、产品、价格、渠道和认知的存在,这些要素的空位也同样重要。

并且,不能说是心智空位决定了其他空位,其他空位也会决定心智空位。或者说 “定位” 是这所有元素组合之后的概念,而不只是一个基于认识论的、先于经验的概念。

例如非常可乐有渠道空位,没有心智空位。在可口可乐渠道下沉之后,非常可乐的渠道空位优势就消失了,加上没有心智空位,就很难和可口可乐竞争。

崂山可乐有心智空位,没有渠道空位。所以即使可口可乐和崂山可乐同时出现在一个渠道里,也不影响崂山可乐的销售。

例如某符号公司,利用渠道空位和认知空位,到处传播自己是视觉符号、顶层设计的开创者。他的确占据了认知,但是顾客了解到其理论来自定位丛书和王志纲,他就会失去认知空位。

例如东鹏特饮,有产品、价格、渠道空位,无心智空位。能做得好,是因为红牛集团困于内斗,没有在渠道上下沉。

从长期来看,心智空位决定了其它空位。但长期来看,“长期”很长,有渠道空位、认知空位的品牌也有很多生存空间。

在侧翼战这个模型里,隐含着三个模型:时代折叠模型、定位与4P模型、STP+4P模型。


三个时代折叠

产品时代存在于改革开放初期,只要用最快的速度制造最多的产品就有人买。渠道时代来得更晚一些,你要把产品放到离顾客最近的地方才能卖出去。认知时代已经来临,你首先要把产品放到顾客头脑中,顾客才愿意在货架上选择你。

只看上面的叙述,会以为这三个时代是前后替代的关系。其实并不,真实的世界里是三个时代折叠的状态。

例如飞鹤奶粉,它的定位是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奶粉。但是只有这一个认知层面的传播口号,并不能完整解读飞鹤的成功。飞鹤首先是在渠道端找到了突破点,它在三线市场以商场地推的有效战术,配合有效的战斗口号,才最终突破了外资品牌的封锁。

也就是说,飞鹤奶粉是认知优势(更适合中国宝宝)加渠道优势(一年30-50万场商场地推)的成功。

再如凉白开这个品牌,如果仅仅是从认知层面看,它的势能远远不如农夫山泉和怡宝,第一反应是它会在两大品牌的围剿下快速消失。仅仅从认知层面,是无法解读它的成果的。

和飞鹤一样,凉白开也极度依赖母公司今麦郎的渠道能力,今麦郎能把凉白开送到农夫山泉和怡宝触达不到的下沉市场中。在广大的三线外市场,存在着很多没有知名度的杂牌饮用水,它们才是凉白开真正的竞争对手。

还有东鹏特饮,有250万的终端。元气森林,有100多万终端。

渠道时代也存在于线上:

例如完美日记、三顿半、拉面说这些品牌,关键动作是把握住了传播红利和渠道红利。渠道时代并不只存在于线下,也存在于线上。

如果把渠道单独拿出来看,会发现它是本土企业的天然优势。以渠道优势发起侧翼战和进攻战,是本土品牌击退外资品牌的极其重要的有效战术。

一方面中国的市场特点是三个时代叠加,东部是信息时代与发达国家第一世界接轨,中部是工业时代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世界接轨,西部是农业业时代,与不发达国家第三世界类似。
 
但是这三个时代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渗透,在整体上是结合在一起的。发达的交通系统造就的物流系统、发达的移动互联造就的信息畅通,使得三个世界可以无缝链接。

渠道优势是侧翼战的关键要素:

凉白开的侧翼战是在三线市场之外,在小城市、乡镇渠道收割地方性品牌的市场。没有在一线市场和农夫山泉、怡宝等展开竞争。这就是在无人竞争的地带展开。
 
如果凉白开把战场拉到一线市场,那就不具备发起进攻战的条件,熟水凉白开的定位并不是纯净水和天然水的固有弱点。相比纯净水,凉白开是没有过滤干净的自来水,相比天然水,凉白开是不含矿物质且没有过滤的自来水。

先锋电器的电风扇选择了大风力大噪音品类特性,相比艾美特和美的都主打低噪音的定位,先锋电器避开强势对手的强势渠道,下沉到三线市场主推大风力。乡镇农村市场不介意噪音,这个渠道几乎被美的和艾美特放弃。

侧翼战要转化为进攻战:
 
侧翼战有机会转化成进攻战,最好的侧翼战应该像农夫山泉那样,一开始侧翼战用1.5升的大桶水尝试商超渠道。强调是有点甜的饮用水,试图分化部分市场,也没有大肆宣传,尽量不要引起行业领导者的注意。
 
侧翼战测试成功、建立利润根据地之后,农夫山泉发起进攻战,采用和领导者一样的550毫升瓶装,攻击纯净水不含天然矿物质的固有弱点,最终成为饮用水的品类代表。

侧翼战要悄悄进行:‍‍‍
 
山东宏济堂推出过神方小儿健胃消食片,试图分化江中健胃消食片的市场份额时,没有坚持奇袭和追击原则,先是在央视大打广告引起了江中的注意,又是在江中发起防御战时没有追击跟进,最终退出了市场。
 
如果神方的侧翼战能悄悄地进行,在不引起江中关注的前提下迅速铺开市场,建立源源不断的利润根据地后发起进攻战。像江中分割吗丁啉的市场份额一样,发起对江中的进攻战,那健胃消食片市场就是另一番格局了。

渠道能力很少被拿出来讲,它似乎没什么可讲的,全都是苦活累活。侧翼战也要求低调,不要引起头部品牌的关注,它也不像进攻战那么有话题,因而常常被忽视。

不适合出现在话题市场中,不代表不重要。在现阶段的中国市场,综合认知优势和渠道优势、以侧翼战为主要战术占据一个优势位置,是值得广大创业者关注的思想武器。







定位与4P模型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定位决定了4P(产品、价格、渠道、推广):‍‍‍‍‍‍‍‍‍‍‍


在制定4P之前,有更重要的一个P,那就是定位。定位因为与其它4P截然不同,成为一个革命性的观点。

定位可以影响产品。沃尔沃有意识地决定在他们的产品上塑造安全特性,成功地启动了沃尔沃的安全定位程序。在实施定位的过程中,这家来自瑞典的公司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品牌之一。

定位可以影响价格。哈根达斯有意识地推出一款价格更高的产品,由此启动了高价冰淇淋的定位。高价成就了哈根达斯,低价成就了西南航空。

定位可以影响销售渠道。

定位可以影响促销方式。小凯撒披萨通过两份披萨一份价的促销战术发展成为战略定位,成为披萨业最强大的品牌。当他们放弃了买一送一的战略,销量从此下滑,这个例子证明了定位的强大力量,也说明了定位建立之后再去改变它的难度之大。

营销并非静止不动的学科,而是持续变化的。定位是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之一,更让营销界保持活力、有趣、令人兴奋和富有吸引力。

我们把这两个理论模仿放在一起看,也似乎有奇妙的对应关系:定位诞生于认知时代,他决定了4P(产品、价格、渠道、推广),而4P诞生于产品时代和渠道时代。‍‍

营销并非静止不动的学科,而是持续变化的”,我们也可以沿着科特勒的思路发现:定位可以影响4P,4P也可以影响定位。

4P之间并不是各自独立的,也不是按照产品、价格、渠道、推广排列的线形顺序,而是综合相互影响的。

例如小米手机是小米公司的产品,但是当这个“产品” 的 “价格” 趋近于成本底线的时候,它就显得极具性价比,这个时候它就成为了小米公司的 “推广” 要素。 “推广” 要素的成功吸引了顾客到线上聚集,线上的“推广” 又成为了“产品” 的 “渠道” ‍‍‍‍‍‍‍‍‍‍‍‍‍‍‍‍‍‍‍‍‍‍‍‍‍

科特勒把 “定位” 列为4P前面的P,那么我们发现 “定位” 也不是独立于4P之外的,并且也不是按照定位、产品、价格、渠道、推广排列的线形顺序,而是更加丰富关系。‍‍

例如凉白开,他的 “定位” 必须包含 “渠道” 这个要素,否则其 “定位” 就不存在。

例如小仙炖,他“定位” “15天保质期的鲜炖燕窝”,是把 “渠道”(线上渠道)这个要素升级为战略的结果:其他品牌把线上渠道当作战术,把线下产品搬到线上卖,小仙炖把线上渠道当作战略,充分发挥其快速反馈的特性,开创 “线上下单、4小时内生产发货” 的鲜炖模式。‍‍‍‍‍‍

对小仙炖来说,对 “渠道” 的战略性使用是其 “定位” 的关键,对其 “定位” 的传播又成为他的 “推广” ,这个 “推广” 也是他的认知 “产品” ‍‍

例如波司登,他的渠道升级是品牌年轻化必不可少的手段。渠道不只是销售终端,更是塑造品牌势能的重要环节。

例如布鲁克积木,在乐高逐步退出玩具反斗城时,布鲁克聚焦资源进入这个渠道,占据乐高留下的渠道空位,这对升级品牌势能作用巨大。

在这个高势能渠道实现销量领先之后,布鲁克再进入其他渠道就容易得多,因为高势能渠道带来了光环效应,使得品牌可以自带流量,缺少流量的其他渠道自然欢迎它。

之前我们看到定位决定了4P,现在我们发现4P中的某个要素或几个要素的互动也可以影响定位。‍‍‍‍‍‍‍‍‍‍‍

产品时代和渠道时代并没有远去,而是和认知时代重新融合为一个新的时代。‍‍‍‍‍









STP+4P模型

STP的逻辑错误在哪:

STP 的逻辑看起来很合理:先选择一个细分市场,再确定目标,最好找准定位,也就是给顾客一个选择自己不选竞争对手的理由。

细分市场是第一步,可以根据人群来分:年轻人和老年人、小孩和成年人、男人和女人。也可以根据区域来分:绍兴和宁波、上海和北京、广州和深圳。也可以根据年龄、肤色、收入等等来区分。

但是这第一步就错了。

例如百事可乐是年轻的可乐,是不是就意味着它细分了年轻人群呢?并不是。百事可乐是年轻的可乐,不是年轻人的可乐。

这个区别在哪?如果你是一个60岁的顾客,你认为自己还有年轻的心态,你会选择年轻的可乐。

例如万宝路香烟是男性气概的香烟,是不是就意味着它细分了男性顾客的市场?并不是。万宝路是男性气概的香烟,不是独属于男性顾客的香烟。

如果你是一个渴望有男性气概的女性顾客,你也会选择万宝路。

例如婴儿护肤品。也并不是细分了婴儿群体,一些认为自己的皮肤像婴儿一样嫩滑的顾客也会选婴儿护肤品来用。

所以,细分人群是做不到的。

同一个人群有不同的认知状态。

例如同样收入的同事,有人喜欢喝凉白开,有人喜欢喝农夫山泉。一起长大的朋友,有人喜欢华为手机,有人喜欢小米手机。一个小区的邻居,有人喜欢开特斯拉,有人喜欢开吉利。

同一个认知可以覆盖不同的人群。

例如生活在中国和美国的两个人,都对共产主义充满了热忱,美国也有共产党。例如收入3000块和3万块的两个人,都喜欢用同一个牌子的包,一个人认为自己配得上这个品牌,另一个人认为这个品牌配得上自己。

在有效管理的企业里,只要能为外部顾客创造价值,就是有效的管理者。不论是收入低微的车间工人,还是收入较高的副总裁。

同一个人群有不同的认知状态,所以细分人群这一步就是错误的。因为人群无法细分。当你选中了一个人群,却发现这个人群里有各种不同的认知状态,即使收入一样也有不同的消费理念。

同一个认知状态可以覆盖很多人群,所以定位应该从认知状态出发。

例如定位预防上火的饮料,可以覆盖餐饮渠道中的人群,也可以覆盖加班上火、熬夜上火的人群,也可以覆盖节日送礼的人群。

但一开始就确定了某个细分人群,即使侥幸成功,也会把品牌局限住。例如红牛早期在长途火车司机这个群体,如果把自己定义为专为货车司机服务的产品,那就很难成为办公室白领们的选择。

为什么真正的定位是 PST:

所以真正的定位,是定位在先,细分人群和目标选择在后。

例如王老吉定位预防上火的饮料,先是选择了餐饮渠道的顾客作为原点人群,因为这些顾客消费能力强,对上火有焦虑。他们常常吃火锅,吃川菜和湘菜,这些品类比较辣,容易上火。

在餐饮渠道取得初步胜利后,王老吉选择了办公室加班的人群,加班的时候就比较辛苦,也容易上火。

然后是熬夜的顾客,尤其是熬夜看球的顾客,也可能会上火。王老吉就这样一步步做大了市场,如果一开始就细分在餐饮渠道,就把自己限制住了。

再说说耐克这个品牌,一开始它是跑鞋,后来它是篮球鞋。但是篮球鞋只有打球的人才穿,市场份额就很小。

耐克的策略是把篮球鞋做成时尚单品,在韩国他们请权志龙设计球鞋出联名款,在中国请陈冠希设计球鞋。这俩人都是时尚人士,他们的品味引导了大众顾客。

现在我们就看到很多不打球的顾客,也在穿耐克的鞋子。

在定位理论的视角下,我们把细分市场看作原点市场,把细分人群看作原点人群,把细分渠道看作原点渠道。

因为顾客是分层的,最核心是专业人士,我们称之为意见领袖,网络上叫KOL和KOC。外面一层是支持者,他们不如专业人士,而且会受到专业人士的影响。最外面一层是大众顾客,他们根本不愿意了解产品的信息,只是看周围人买什么他们就跟着买。

这些人可能集中在某个渠道上,如小红书、知乎、餐饮渠道、运动场等等,这些就是原点渠道。

这些人可能集中在某个区域,例如喝黄酒的人多数在绍兴、喝白酒的人多数在河南、喝凉茶的人多数在广州。这些区域就是原点市场。

总之就是想办法先获得原点人群的认可,再一步步扩大人群范围。我们称之为从侧翼战转向进攻战,一开始品牌只是在一个侧翼的小市场生存,具备条件后再逐渐走向更大的市场,向市场领导者发起进攻战,最终取而代之。

所有打赢大决战的组织,都是首先打赢了侧翼战。侧翼战是战略定位的精髓,他首先是占据了心智空位,又重新组合了其他空位形成一个 “定位”,然后持续做大这个 “定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小企业战略模板:小米手机的侧翼战
生意:经营20条(近万字,需点耐心)
特劳特《定位》读书笔记(一)
9分钟读完:《定位:有史以来对营销界影响最大的观念》
4本经典营销书籍,助你搞定产品营销定位!| 干货
杨睿尘《定位》:《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