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提升不朽——光耀环宇的华夏文明 (征求意见稿)

     提升不朽——光耀环宇的华夏文明  

目录

序言  社会主义哲学及核心价值观是人类新千年文明的灯塔(留待大家)

上篇    全人类的不朽——当务之急必须确立新千年华夏社会主

义文明的话语体系  据公众号新千年叙事网文缩编整理  原稿p12--15

一  几个概念的简洁定义  

 理想和信念,必须具有超越性和文化魅力  1共产主义一词的

号召意义  2社会主义一词的来源和特质  3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不是同义语  

二) 中国社会主义新千年进程的源程序

二  造物有主与易道自行(精神文化内涵)  p1  

一)  人本文明  1 家国一体、天下为公的责任伦理型社会发展范式的最早成型  2神话传说的差异  3东西方两大文明根基差异的高下之判

二)  人天关系三阶段演化一1---6  

1  上古“人定胜天”  1)华夏文明正源生成的上古时期,重心在“人定胜天”  2)三代文明气质及血缘之变  3)《史记》开端部分最伟大的贡献  

2  中古“天人合一”    1)“天人合一”合于道   2)两汉大一统与独尊儒术  3)终极关怀的缺失三教合流——“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是儒家无解又不得不装清高的心态   4)佛道之争  5)跛腿或散装的道教  6)三教合一与佛教中国化

3  近古“天人之辩  1)佛教中国化的重大意义  2)儒学-理学-心学的演化  3)天理、人欲、致良知  4)理学的消极影响  5)船山学派的道统重建

三  全新内核——光耀中西古今未来的毛泽东主义

未来已来新千年一7---11  

集大而成毛主义  1必须确立新千年人类文明的话语权  2毛

主义“人民主体”观的新定位  3本源和是非  以下p16--18  4立心立言立功立德——十大伟业  

三)华夏人文三祖  四)劳动至尊指究竟  

附(也可做为之二)

四  华夏文明的三纲五常(政治经济社会基础)

一)三代之治:奠定文明三总纲  1夏:大一统  2商:表意文字  3周:祖先崇拜

二)秦汉范式:光大文明五条目  1经世济民  2治国理政  3整军经武  4怀近柔远  5弘文兴教  

三)开创新千年人类社会主义文明伟业

中篇    个人的不朽——人生的意义  据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寻

觅意义》缩编整理

目录

一  真理与哲学的意义  1/二六人文研究的任务  2/五一哲学与现实世界  3/二八真理源自对命运的体会   4/四十两种真理:逻辑与体验  5/四二如何进入体验的真理  6/四九两种理论的两种逻辑  7/三佛家三句义——实体世界与性空

二  心与心灵  1/七无限心与有限物  2/一二吾心即是宇宙  3/二九以心静观真际  4/三九现在我们再回过来讲“心”  5/四八寻觅意义  

三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宗教文化的先天不足  1/一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渊源  2/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在语言  3/四西方文化的源头  4/三七科学主义与@资本逻辑  5/五中西之比较

四  走向人类新千年文明核心的华夏文明  1/三四当代文化状况与中华文化之生命  2/三五当代文化的大众化  3/补述:该哲学还是该宗教思考?  4/六中国哲学的人生境界  5/三八中华文化精神的位置  

五  华夏文明的伟大使命  1/四五坐而论道是当务之急  2/五十我们时代的意义标尺  3/四七教育的根基只有一个:传统  4/四六基础教育的文化责任  5/三三做我们时代的民族脊梁 

六  宗教的出世与入世——修齐治平与形体灵体法则  1/九儒道佛的出世之路  2/八先出世再入世  3/十如何出世  

七  一一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医易道天人合一感应的个体伟大实践

下篇    修行技术的不朽——如何修齐治平   据北京大学楼宇烈

教授《体悟力》缩编

目录

文前辅文   无用之用为大用(导言)

一 中国文化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情趣   

1礼乐并重、海纳百川与日用而不知   

2家是我们撬动天下的支点  01智慧才是力量  02儒家文化的核心是确立社会的礼制  03在五伦中找到定位  

3敦礼明伦重新认识礼教  01起于物欲  02规范言行  03感恩报本  04敬畏诚信自律  05礼治优于法治  06天人合一  07礼仪之邦的文化自信   

4谈修身的方法  01提高修养的六大要旨  02生命的意义何在  03青年应成为什么样的君子  

5王阳明为什么会提倡知行合一   

6顺自然致中和——从《道德经》谈起  01道家文化中其实也有很多儒家文化的内容  02道和德  03有和无  04道德和仁义  05天性与规则  06科技与伦理  07无为而治的本意  08道之动之用及柔弱胜刚强  09知足常富与养生  

7中国哲学与中医   01中西医是类型差别而非时间差别,可以互补 02中医是让人不生病的超前科学   03科学不一定合理,自然才最合理  03中国人对天地、疾病等的认识  04大医精诚  05“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06《周易》中的生命之道  07生生之学  

8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   

9怎样学习传统文化  01打下广泛的基础  02掌握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  03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艺术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04掌握贯通万事的道理  

二  中国文化的人文特质

1增强文化主体意识——中国哲学讨论的问题是心、物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第一第二。

2中国传统哲学的三大思维底蕴  01整体关联  02动态平衡  03自然合理  

3认识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  01主体和客体  02认识过程必然包含着主体的理性思维的能动作用  03心(思维、精神)的状态  

4大道至简——道与德   01名教与自然  02适性与逍遥——知足为富  03大道至简,真理平凡  

5中国文化的思想特色——离开“道”,中国文化就失去了它的灵魂   01中国文化是一种“道”文化  02“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  03何为“六艺”  04得意忘言、得意忘象  05艺术应该是正情的  06如何由艺臻道  07育正气、养真气、化怨气  08艺术的创造与再创造  09艺不忘道  010如何弘扬中医之道  011中国文化的思想特色——何谓人文?  012中国文化的根本特色是管好自己、管住自己  013发扬中国文化的自觉、自律精神

6浅谈文化自信  01文化自信缺乏的原因  02文化自信的内涵  03怎样培养文化自信  

7为学贵在解蔽,教育贵在启发  

8传统文化中“学”的概念的变化  

9通过《荀子》理解中国人的文明观   01何为文明——荀子化性起伪的文明观对现代文明的启发  02在天地间——荀子论人的主体性与责任  03荀子论礼乐刑政——平衡的治理体系  04学以成人——荀子论为学与教化  

三  传统文化的体系

1儒家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从孔子像的议论说起  2“用中”和“时中”——儒家实践的辩证原则  3儒家的“节欲”观  

4儒家的传统伦理  01立新重于破旧的迫切  02由独尊、政统回归到社会伦序的学术地位  03个人素质与社会环境的差异

5儒家修养论——与时俱进择善而从 01立志  02持之以恒  04言行一致  6儒与释  01此消彼长与整体关联  02动态平衡自然合理与标准化规范化  04儒学要自强也要开放纳新  05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有自觉的主体文化意识  

5《金刚经》《心经》的智慧  01《金刚经》的核心精神——诸法实相与性空  02诸法空相  03“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04自净其意  

6老庄的顺自然与反异化思想“   自然无为即按照客观规律去行事。“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

7玄学的“忘言得意”论   

8玄学的“自然合理”论

附一:中国儒学的历史与未来  附二:理学大师马一浮  后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家文化与生态文明
初论“天人对等”
用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性主动弥合西方哲学的先天分裂性——抄党章带来的思考之五
儒道佛三家文化的本质!
中国哲学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真正含义,风水和华夏文明传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