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阳、盛水二堰考,以及藩镇时期的屡次修整(一)
userphoto

2023.10.22 湖北

关注

作为一种水利设施,堰的历史十分悠久。古代的堰大多为灌溉之用,少数兼具通航功能。各个历史时期,堰的修筑特点都有所不同,先秦堰的特点是具有鱼嘴分水、飞沙防淤的特征,这在著名的都江堰上表现得非常明显。汉代以后,堰的这种特征似乎戛然而止。在郧阳城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古堰,城东的叫盛水堰,城西的叫武阳堰,均分别浇灌着大片良田。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传说这两座古堰为战国时伍子胥所修,却苦于没有任何文字资料可以证实。而考察武阳、盛水二堰的修筑特点,其先秦堰的鱼嘴分水、飞沙防淤的特征十分明显。

在郧藩时期,武阳、盛水二堰被屡次修整。

郧阳古城坐落在汉江中游北岸的一块淤积台地之 上。这个淤积台地很大,古城只是占用了很少的一部分。郧阳古城的东、西城门外面,自古以来就各有供市民吃菜的大片菜地,被人们称之为“东莱园”和“西菜园”。在东西蔬菜基地之外,依然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庄稼地,各有几千、上万亩,平平展地向外延伸,这就是郧阳古城的两块保障粮基地。

这两块保障粮基地的长度和宽度各有5千米和2.5千米,平整而且肥沃,但处在汉江台岸的阶梯之上,眼前能够见到的江水却不能利用来灌溉,要想旱涝保收就得从别处引水来浇灌才行。

古人十分有智慧,早已看出了这两块万由大坪地的战略用途,或者说当初把那阳古城选择在这里就是看中了这两块万亩大坪地,并且很好地解决了它的灌溉用水的问题。这就是修建了武阳、盛水二堰,把堰水引到了郧阳古城的东、西城门之外。

郧阳古城西侧的古堰,叫武阳堰,又因为先于盛水堰修建而叫做“大堰”。郧阳古城东侧的古堰,叫盛水堰,因为晚于武阳堰又叫做“二堰'。

在郧阳,民间普遍传说武阳堰和盛水堰为战国伍子胥所修,所以人们又称

它为“伍子胥堰”。武阳堰在西,也被叫做“ 西伍子胥堰”;盛水堰在东, 也被叫做“东伍子胥堰”。伍子胥堰的叫法是由民间百姓自古口口相传而来,直得不到确切史料的佐证,遂遭到了当地个别爱好地方史研究者的质疑。郧阳的地方史料不多,由好几个原因造成: 是可能古代的记载本来就不是太丰富。二是

历史上遭到过几次大的散失,比如万历十一年(1583年)的特大洪水就曾经把镇、道、府、县所有衙门全部荡平,片纸无存最近一次散失资料,是1947年底解放军占领郧阳时,国民党县政府在撤退时装载档案的船只在汉江中颠覆沉没。三是郧阳如今并没有花大力气去搜集整理古代史料。因此,围绕这两个古堰上的断代谜团就一直扑朔迷离。有一点为人们普遍认同,就是这两个古堰应该为同一时期所修。就是这个原因,又因为两座古堰就如同守卫在郧阳古城东西两侧的哼哈二将,所以郧阳人习惯将它们并称,要么叫“武阳、盛水二堰",要么叫“东、西伍子胥堰”。

目前,我们能够见到把“武阳、盛水二堰”连叫的最早史料为明万历年间编案的《郧台志 书中提到“武阳、盛水二堰”的记载至少有七处。

郧台志.著述.上里有一篇重修武阳.盛水二堰记》。

在《郧台志.宦迹.政事》里,六次记载武阳、盛水二堰的重修,分别是:

壬戌(502 年),(弘治)十五年秋八月,都御史王鉴之增文庙宫垣。置乐祭二坛,重修武阳、盛水二堰,城保康(县)。”

“壬寅(1518年),(正德)十三年春正月,重修武阳、感水二堰,禁上流之曲防者

“癸卯(1543年),(嘉靖)二二年秋八月,都御史王守立保甲法,令合属实仓谷,以赈岁饥,重修盛水、武阳二堰。

“丁未(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春正月,(巡抚叶照)委通判叶钦修筑、疏导盛水、武阳二堰,罪壅塞泉于上流者,永为定规。”

“丁(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春正月,(巡抚章焕)亲视盛水、武阳二堰,发公帑百金疏导,仍禁止绝上流者。”

“乙酉( 1585年),(万历)十三年,都御史方弘静设义仓于乡村,令富民出

粟实之。春放秋敛,以备凶荒。又禁止盛水、武阳二堰上流专利者。

郧阳巡抚王鉴之所撰写的《重修武阳、盛水二堰记》全文如下:

重修武阳、盛水二堰记

生水,居五行之先,首得生气,其功用,与火相资而成。而其在天地间,犹元无气在人身,得其平则利用济物,失其平则怀襄可虞, 必得良工如良医起而治之,则惠可弥而利自溥。考之往古,尝为惠于尧之世,及禹治之,地平天成,万世永赖矣。春秋战国以于汉,若孙叔、李冰、召信臣,或疏凿以除害,或潴灌以兴利,治水之功卓卓可纪。

郧阳辖治六邑,悉处万山之中,以故水行其间,湍悍激射,无渊淳蓄泄之,致涝则喷礴,则涸竭,民甚病之。前代营水利者,于郡治之东,灵泉之西,凿石为泉,堑河为堰,引以灌田者二,武阳,盛水,其利可谓溥矣。岁久乃湮圮,民每计田派修,亦不过伐木畚土,聊为补苴,苟安目前耳。及大雨骤至,山溪皆盈,水势奔突,向之所伐,所畚者荡然无存矣。偶逢涸竭,涓滴如金,争讼至,望泽如望岁,民之患,吏之忧也。

弘治庚申,西蜀胡君伦,以名进士由部郎来守是郡,明敏练达,方刚惠和,其于民事,盖搜罗抉剔,无利不兴,无弊不革矣。会以复修二堰事来告,察其设措,具有规模,予心许其能,遂申明戒事。适有分守提督太岳太和内官太监李麟、参议华山,皆以民为心,因撤可缓之财,以资其费;都指挥使黄焘、( 卫)指挥甄昂又以力役助之;指挥徐琬、推官周训,复为之董治工作,伐石于山,取材于陆,剔沮洳,去翳,赘以巨石,翼以良,栉比而鳞次,虽高深广袤,不加于旧,而规模宏远,相度精密,蓄泄有法,斡旋有机,修理得要,而功效倍加。于是民忘其劳,用酌其当,既个忧旱,亦不忧涝。第见处者庆于室,行者歌于途,以为自今伊始,吾侪小民可享乐利而咏屡丰亦。

君子谓:是役也,功在民。宜有言予思尧舜之智,急先务也,孟子言之矣。当今之务,孰有急于水利者乎?孔子以“惠而不费”为政之美。今则所费者简而廉,而所惠者公而溥,政又孰有关于此者乎?故乐为之《记》。

其大意为:《尚书.大传.五行传》里说:“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

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天十

成土”。因此水居五行之先,天地首先因水得到生气而有生气,其功用又与火相

辅相成。水在天地之间,就好比元气在人之体内,得到平衡时就被利用而产生

万物,如果失去平衡就会汹涌奔腾溢上山陵而使人优虑了。因此,必须有良工

治理才行,就好比良医给人治病样, 水患才能得到平息,而且被人们利用而

产生利益。考证往古,水患曾经发生于唐尧之世,到大禹时才得到治理,从此

地平天成,万世永赖。春秋战国至汉代,又有孙叔敖、李冰、召信臣等人治水,

或疏凿以除害,或潴灌(修堰塘)以兴利,治水之功卓越,都被历史所记载。

郧阳所辖治的六县,都处于万山之中,因此水行其间奔腾凶猛,没有湖塘

调节蓄泄,以致遇涝就喷涌而下,遇旱就枯竭干涸,人民深受其害。所以前代

有兴修水利的人,在府城之东,灵泉之西,凿石为泉,挖河为堰,引水灌田的

渠堰有两条,一称武阳堰,一称盛水堰, 其利可谓博大。然而,因为年岁长久,

两渠均逐渐毁损,虽然每年都会按照田亩派人修理,也亦不过是砍树挑土聊为

弥补缺陷之处,苟安眼前而已。一旦大雨骤至,山洪暴发,之前所伐之木、所

填之土皆荡然无存;而如果偶逢干旱,则涓滴如金,为水争讼就群集而来,百姓望水就是盼望丰收。因此,水为民之患,更为官之忧。

弘治十三年(1500年、庚申),四川人胡伦,以著名进士成为朝廷部郎,再

由部郎来郧阳任知府。其人明敏练达,方刚惠和,凡于民有利之事,无不访求

搜集,无利不兴,无弊不革。当时,他以复修二堰之事向我报告,我察看他所

列的设置举措,颇有规模,心里不免一番赞许,也知道了他的能力,于是向他

申明了一些应该注意的事项。正好,有分守提督武当山内官太监李麟、布政司

参议华山都以民心为重,决定裁撤部分可暂缓的开支,以资助修一堰之费又有行都司都指挥使黄焘、郧阳卫指挥使甄昂愿意以兵力相助此役,还有郧阳卫指挥徐琬、府推官周训,愿意担任督理工程的责任。他们带领众人伐石取材,填低洼,平高处,砌以巨石,附加以旁侧,鳞次栉比,高深广表,不拘泥于旧的模式,考虑的是规模宏远,做工精密,因而工程蓄泄有章法,斡旋有玄机,修理得要领,

发挥的功效加。于是,百姓忘其劳疲,用水斟酌得当,自此既不再忧,也不再忧涝。看见之人纷纷拍手相庆,行走之人个个载歌于途,都说自今开始,我们郧阳小民就可享乐收获,从而每年都会歌咏丰收了。

有识之士说:此次之役,功在万民。也有人对我说,这是“思尧舜之智,急

先急之务”的工程,其实是引用了一句孟子的话。当今之务,哪里还有比急于水

利更有利于百姓的事呢?孔子以“惠而不费”为美政。现在我们所破费的金钱并

不多,而让百姓所得到的实惠却公平而且博大,哪里还有比这更美的惠政能造

福于百姓呢?故而我乐为之《记》。

注:摘自黄忠富著.《郧阳藩镇研究》第二部“郧藩史迹”P277-28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试探郧阳误传“伍子胥堰”之根源
一个郧阳人的文章:故乡郧阳
大美郧阳
心语:他们都忘了,自己需要的是“水”,而不是“盛水的杯”
镜里千秋 从监到鉴
修武窑绞胎罐 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