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头痛欲裂、饱受折磨?老中医一招就可以缓解,简单易上手!

头痛,是以患者自觉头部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可见于临床各科急、慢性疾病,也是针灸科常见病之一,中医又称为“头风”“厥头痛”“偏头痛”等。其发生常与外感风邪,以及情志、饮食、久病体虚等有关,故可分为外感头痛内伤头痛,基本病机是气血失和、经络不通或脑窍失养。

西医将头痛分为原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及其他类型的头痛。

原发性头痛,又称功能性头痛,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和丛集性头痛等。

继发性头痛,又称症状性头痛,是由其他疾病(如感染、高血压、颅内占位、头部外伤等)导致的头痛。

其他类型的头痛,部分患者的促发因素,可以是特定食物,如巧克力、奶酪、柑橘类水果、味精;或者是酒、烟、饥饿感等;或者是情绪因素,如紧张、兴奋、暴怒、抑郁等;或者是睡眠情况改变、过度劳累等;部分女性因为内分泌的变化导致头痛,比如月经期、绝经或妊娠等;甚至气候的剧烈变化、某些特殊药物(如雌激素、口服避孕药、茶碱等)都可导致头痛发作。

所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些促发因素,对防止头痛的复发很有意义

头痛的辨证

辨经络

阳明头痛疼痛部位以前额、眉棱、鼻根部为主。

少阳头痛疼痛部位在侧头部,多见于单侧。

太阳头痛疼痛部位在后枕部,或下连于项部。

厥阴头痛疼痛部位在巅顶部,或连于目系。

辨外感内伤

外感头痛发病较急,头痛连及项背,痛无休止,外感表证明显。

(1)恶风畏寒,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头痛

(2)头痛而胀,发热,口渴欲饮,小便黄,苔黄,脉浮数为风热头痛

(3)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苔白腻,脉濡,为风湿头痛

内伤头痛发病较缓,多伴头晕,痛势绵绵,时止时休,遇劳或情志刺激而发作加重。

(1) 头胀痛,目眩,心烦易怒,面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肝阳上亢

(2)头痛兼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红,苔少,脉细无力,为肾精不足

(3)头部空痛兼头晕,神疲乏力,面色不华,劳则加重,舌淡,脉细弱,为气血空虚

(4)头痛昏蒙,脘腹痞满,呕吐痰涎,苔白腻,脉滑,为痰浊上扰

(5)头痛迁延日久,或头部有外伤史,痛处固定不移,痛如椎刺,舌暗,脉细涩,为瘀阻脑络

如何缓解头痛?

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氏针灸”传人,陈宁主任说:

头痛的治疗以疏调经脉、活血通络为主,可以用“简易指针疗法”以指为针施以揉法自我辅助治疗,缓解头痛的症状。

为针之揉法

手法用手指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尖端轻按选定的穴位,作环形平揉的一种缓慢手法。揉法含有揉按之意,揉动时手指的尖端不能离开所接触的皮肤,手指连同皮肤及皮下组织作一小圆形转动,勿使手指与皮肤呈摩擦状态,否则便成了按摩中的摩法。

频率每平揉一小圈为1次,每穴位一般以120~180次为标准,约2~3分钟。但次数以病情轻重而定。

穴位“简易指针疗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主穴和配穴的施法时间,应有显著区别,先按揉主穴,时长5~10分钟;后按揉配穴,时长3~5分钟。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看是否有得气感(点击可看详细内容,了解何为“得气感”)

  //  提示 

取穴所用的距离测量法为手指同身寸法,中指第二关节的宽度为1寸;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第二横纹处为准,四指宽度为3寸。

主  穴

指针疗法先按揉主穴(合谷穴和太冲穴,或者列缺穴和内庭穴,每次治疗选择其中一组,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患者坐位或侧卧,反复按揉,以酸胀得气后,令患者做深呼吸,鼻吸气嘴呼气,让其放松,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合谷穴、太冲穴

合谷穴在手背,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太冲穴在足背侧,第一、二趾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列缺穴、内庭穴

列缺穴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和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内庭穴在足背,第二、三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配  穴

按揉主穴之后再按揉配穴,按揉配穴时同样要求有强烈的酸胀感。 

辨经络取穴:阳明头痛

头维穴、阳白穴、阿是穴

头维穴在头部,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阳白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阿是穴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取穴方法是以痛为腧,根据按压使患者有酸、麻、胀、痛、重等感觉和皮肤变化而定。

辨经络取穴:少阳头痛

风池穴、太阳穴、率谷穴

风池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太阳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率谷穴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

辨经络取穴:太阳头痛

天柱穴、后顶穴、阿是穴

天柱在颈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后顶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

辨经络取穴:厥阴头痛

四神聪穴、阿是穴

四神聪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个穴位。

辨经络取穴:全头痛

风池穴、百会穴、头维穴

率谷穴、太阳穴、阿是穴

百会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证候取穴:外感风寒

风门穴、列缺穴

风门穴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证候取穴:外感风热

大椎穴、曲池穴

大椎穴在脊柱区,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曲池在肘窝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之间,屈肘定穴。

证候取穴:外感风湿

偏历穴、阴陵泉穴

偏历穴在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沿小腿内侧骨内缘向上推,抵膝关节下,胫骨向内上弯曲凹陷处即是。

证候取穴:内伤肝阳上亢

侠溪穴、三阴交穴

侠溪穴在足背部,第四、五趾缝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三阴交在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证候取穴:内伤肾精不足

肾俞穴、太溪穴

肾俞穴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即是,另侧同样。

太溪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证候取穴:内伤气血虚亏

气海穴、足三里穴

气海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

足三里正坐,屈膝90度,膝外侧有一个凹陷处,叫外膝眼,外膝眼下3寸的水平线上,距离胫骨前沿1寸处即是,另侧同样。

证候取穴:内伤瘀阻脑络

血海穴、膈俞穴

血海穴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

膈俞在脊柱区,第七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证候取穴:内伤痰浊上扰

中脘穴、丰隆穴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丰隆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缘,条口外侧一横指处。

头痛患者应注意

(1)饮食清淡,多吃含镁的食物,如小米、荞面、豆类、香蕉、坚果及海产品等,特别推荐紫菜。不宜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宜养心怡情,避免情绪急躁、激动。

(3)局部保暖,避免感受风寒。

头痛原因复杂,应及时明确诊断。对于多次治疗无效,或头痛持续加重者,要考虑某些颅内病变,查明原因,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临床医生在对头痛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时候,也主要选用以上主穴和配穴。医生在针刺时应注意

(1)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

(2)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3)年老体弱、久病体虚者手法宜轻柔,在针刺的过程中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角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简易指针疗法”

可辅助治疗头痛

有效缓解症状

但不可代替常规治疗

情况严重者需及时就医

本文作者:陈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天三分钟学针灸 第17天
《庸胜堂中医》针灸处方学的选穴原则, 本节内容:1.近部选穴 2.远部选穴3本经选穴讲解!
揉同样的穴位方向咋不同
先睹为快!张胜兵为您详解针灸远近分类及配穴绝技!
我们自学针灸、给自己扎针灸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最后一点最重
孙桂杰讲经络和病(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