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明的有效春游模式

清明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到了清明,人们不约而同地开启了踏青春游模式。中医认为春游是人们顺应当前天道的一种明智之举。

中医眼中的清明是什么?

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天道?

如何有效春游实现与天地的沟通?

今天我们用一种现代化的中医观点——中医系统论,来论述清明养生。

中医系统论

中医养生要联系“天”

两弹一星的功勋、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认为,人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对人的研究必须有系统观,即认为人与天具有相应关系,必须把人放在宇宙时空中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祝世讷教授团队最早研究中医系统论,将系统科学与中医学有机融合,用系统论的思维方式重新建立了中医对生命秩序、健康以及疾病的认识。

中医系统论的天生人原理:人是宇宙(天)分化而生的子系统,天为母,人为子,人天相应

祝世讷教授指出,“人从何处来”是医学研究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之一。中医学早已认清了天生人的事实和规律,并作了系统的理论总结,指出人之有生,受气于天,故通乎天者,乃所生之本。这些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论述颇多。

“昔在黄帝,咨于岐伯,作《内经》以究天人之奥。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矣。天人一也,未识天道,焉知人理!”

《四圣心源》

中医学的实质就是天人医学,中医养生也要联系“天”。做好养生,就必须了解并掌握天道

清明养生蕴藏什么天道

清明的时间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为什么不固定在每年的某一天?为什么今年的清明是4月5日?这些问题就涉及节气背后的天道学问。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观测地球公转的结果,也是对不同日地格局下,地面气候变化规律的客观反映。古人将太阳绕黄道(从地球上来看太阳一年“走”过的路线)一周(360°)分为24等分,每15°视作为一个节气。当太阳驻黄经15°时,便是清明节。而在此前的一个节气是春分,刚好处在黄经0°附近。从春分到清明,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又刚好从赤道线往北回归线方向移动。这就是清明时节的日地时空格局,所以清明不是时间节点,准确地说,是日地系统的空间节点,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每年清明的时间点不同。

清明宜春游

真正明白了清明的含义,才能继续讨论要怎么做和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清明是春分之后的第1个节气,当太阳位于春分点时,地球上刚好昼夜平分,中医认为春分者,阴阳相平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到了清明,昼渐长夜渐短,天地之间从“阴阳各半”到“阳长阴消”,地球上呈现气清景明,万物皆显的气候特点,正是春游好时节。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

春游养生四注意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春游是人们顺应当前天道的一种明智之举。那么如何有效春游才能实现与天地的沟通呢?《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了春季养生通法。有四点需要再次提醒大家注意。

发陈

传/统/二/十/四/节/气

第一就是所谓“发陈”二字。这里不单单是说草木萌发,是提醒大家注意,不论是动植物还是人体,春天所生发、舒展的阳气其实是来源于去年冬天闭藏储蓄的精气。所以俗话说冬令进补,来春打虎。也是在强调春天的养生并不是从春开始,而是要溯源到上一年的冬天。

夜卧早起

传/统/二/十/四/节/气

第二点是“夜卧早起”。一般理解是晚些睡觉,早点起床,但是晚睡也并不是熬夜。最晚不过子时,也就是23点。因为子时阴气盛极而阳气萌动,和冬季藏养精气是同一个道理,这时人应该进入深度睡眠,将阳气收敛于内,充分接受阴气的滋养,才能化生有源。

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传/统/二/十/四/节/气

第三点要注意的是“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春天要出去走走,到广阔的天地之间,哪怕是宽阔的庭院。怎么走?经文中用的是“步”这个字,《释名》曰:徐行曰步。就是告诉我们要放松下来,缓慢行走。同时穿着打扮也不要束缚形体,衣着宽松一些,可以穿着舒适的运动服去郊外漫游。

所谓“使志生”,这里的志是肾所藏之神。肾应冬,又是再次强调要激发出自己潜藏的意志、志向。古人在春游时喜欢赋诗明志,例如杜甫的《清明二首》,从一开始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的天气晴暖、春光明媚,写到后来的“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寓情于景,抒发自己深厚的爱国情怀。这便是“使志生”,要敢于并善于表达自己的志向,也为今后这一年的努力指明方向。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传/统/二/十/四/节/气

第四点是“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在春天不仅仅是那些刚萌生的嫩草青芽需要自然和人类的呵护,就是我们自己也需要得到关怀。所以切忌“杀”“夺”“罚”。

在中医来讲,肝应春,肝主调节情志,情志抑郁类疾病与肝气郁结相关,好发于春季。所以在春季,建议大家不论是亲朋好友之间,还是上下级同事之间,要学会包容和原谅对方的一些失误,不要过分苛责或者惩罚对方,当然也不要过分扼杀自己的欲望,建议通过鼓励或者奖赏的方式来处理问题或者提高工作效率。让自己的情志在崭新的春天合理地舒展发泄出来,使肝气在平稳中生发调达,将形体与神志同步调节在最恰当的频率。调节情志,是养生大法中最核心的一条。

养生通法

每一年的春天都不一样,今年癸卯之春,与往年也有不同。在中医《黄帝内经·五常政大论》和《六元正纪大论》中记载,今年属“伏明之纪”“阳明司天之政”。简单而言,今年火运不足,上半年气候以清凉为主。所以今年孟春、仲春天气寒冷,草木生而不长,阳气伏藏于内而不得舒发,人容易出现内热外寒的症状。好在清明之际,天地之间的阳气得以布散,气候回暖,花草树木才生长发荣,只要能顺应天时,遵循上面春季养生通法,人的精神和形体便会得到舒展。不过也要警惕由于气温回升形成的温热邪气,要注意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真正理解了清明背后的天道,顺应天时进行养生,才是维持生命健康的核心要义。不妨从现在开始,放松心情,迈开脚步,到大自然迎接属于自己的春暖花开。

文作者:马淑然 刘雷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养生与身心健康
24节气养生,收藏一篇,受益一整年黄帝内经: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阳生阴,阳统阴
黄帝内经:什么叫阳气?中医老师为您讲解
【中医宝典】黄帝内经五脏养生 (图解)
中医养生与黄帝内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