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的故事】归来依旧少年

Come back as a teenager

依旧少年

栀子花开,青春永在

成长不必急于求成

世界从来不缺少圆滑的人

你一路奋战却始终清澈

仿佛少年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致曹老师

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我们的故事

演讲比赛结束后,我想写写曹老师。不,应该是很早就想写了,故事可以追溯到22年前。

那年在高川中学,大山环抱的小小校园里,除了鸟语花香和琅琅书声,就是我们这十来个刚走上讲台的年轻人的欢声笑语。我住四楼东面,曹住一楼西面,我俩都有些木讷寡言,交际很少。

只记得有一次和大家凑热闹挤到他宿舍里玩,看见书架上好多书,听到有人说,曹爱读书,教得好,很有才。

还有一次周末傍晚,因为修路我没回家,独自一人在宿舍听歌落泪,同样未回的曹突然造访,坐在门边的椅子上,和我聊了很久。我们断断续续地,说教学,说文学,说理想、未来和迷茫。想象一下,两个都不善言谈的人在一起聊天会有多尬,常常冷场,然后傻笑,但他一身浓浓的书卷气同那个晚霞般温暖明丽的黄昏,不经意地镌刻在我的青春相册里。

多年以后,我们各自漂泊,又相遇,他始终那么安静,波澜不惊,仿佛岁月无痕,温厚腼腆的笑容,清澈如初。

近五年,和曹在同一教研组,他最当得起先生那句“俯首甘为孺子牛”,任劳任怨,默默支持,从不多言,年节时还不忘给群里发个大红包。

去年三月我写文将他比作字典——厚重、质朴、丰富又简单;走近他的内心,会发现他更像一本诗集——浪漫、优雅,从容,深情。八年级19个班里,他的学生读书最多,文笔最有诗意(后附作文可见),语文成绩自然也最高——虽然,那并不是他汲汲以求的。

上周的演讲赛,他当计分员,比赛全部结束后,我问排名,他笑容灿然地大声祝贺我:“11班第一名!”其实,11班只比他的14班高0. 2分。我在群里由衷地表达对他的敬佩:“曹,你的三本班刊震撼到我了。”他回复:“哪里,你们都没往出来晒,我有作秀嫌疑。”

恩师常说:要有语文老师的样子。语文老师应该是什么样子?我想,曹是其中一种——如菊之淡泊,如兰之静气,谦逊温厚儒雅,不急,不躁,不染,在喧嚣浮华的尘世间,保持一份纯粹和贞静。

曹的课和他的人一样,温和,平静,娓娓道来,带点羞涩,缺点激情,但他的教学设计和板书处处彰显着厚实的功底和独具的匠心。

我曾“劝”他写写论文,做做课题,争取更大的专业发展,他一如既往地微微笑着点头回应:“好。”却始终不见下文。

演讲赛上,看到他班四个孩子讲述班刊的故事,我恍然省悟汗颜不已——论才华和积淀,他若是把指导学生出班刊的精力拿来自己写作,出个专著什么的不在话下,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舍与得之间,他做了最朴素珍贵的选择。

想起《无问西东》里的一段台词:看到的和听到的,常常会令我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

这个时代,不缺攀登者、成功者、优秀者,缺的是踏踏实实无怨无尤平和喜悦的普通人,缺的是根植内心深处的稳定的精神内核,和清醒理智的价值追求。

写老曹,不只因他活出了我向往的少年模样——眉间疏朗,斯人如月;也因他代表了千千万普通的一线教师——没有科研成果,没有荣誉加身,他们远离名利的漩涡,扎根课堂,俯身耕耘,知行合一,把一腔热情和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孩子们身上。

从世俗的眼光来看,曹或许并不“优秀”,但他用心用情培养的孩子们个性舒展,人格完善,拥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和价值信仰。李镇西老师说:不必用堆叠的荣誉来证明教师的成功,教师的光荣就印在历届学生的记忆里。的确如是,不信,你去问问。(读者中有曹、海海、小杨老师的学生吗?请留言回答)

不如,我们来听听曹老师家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

八(14)班  《我们的故事》

邓易轩 张昌淦 赵怡然 郑思淼

今天,在这里,我们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好美,像朦朦胧胧的梦境。

记得是两年前的那个九月,我们走进了西乡五中的校园,来到了七年级(14)班。在每周的作文课上,不知有多少个数不清的午后,阳光45度斜射入课堂,微风掠过同学们的发梢,柔和的光,映照着少年们熠熠生辉的脸庞。他们人人手捧一本书,或嘴角微扬,或眉头低沉,眼神中荡漾着的是诗和远方,思绪早已随着书中文字展翅翱翔。

对于读书,14班的同学都有自己的独家记忆。而独属于我的,是绿色的封皮上那四个毛笔字——“文化苦旅”。我从没有读过像那样的文字,如刀、如剑、如奔腾的水向我涌泄而来,它对于一个刚进入初中的少年的震撼是无法描述的。至今,我也无法忘掉,那斑驳的莫高窟壁画、那凄迷的阳关风雪、那静守成都平原的都江堰……余秋雨先生一次次地将我拉入书页中,我感受着唐代洞窟中洋溢的一切欢乐;我与承德避暑山庄融为一体,看大清王朝的百年兴衰;我站在坍驰的阳关上,聆听着胡笳与羌笛,和余先生一同感叹起起伏伏的中国文脉。那是我从没触及过的领域,这领域对我有着无限的吸引力。“文化”,这两个字密集地出现在他的书中,也深刻地刻在了我的脑中。中国的文化、世界的文化、人类的文化:从杭州的自然生态宣言,到圣城耶路撒冷的前世今生;是爱琴海边吹过的风,是刻在碑文上的荷马史诗;当黄河长江入海,当孔子老子相会,当诗篇裹卷着大唐,中国文明因其特有的魅力绵亘不断。地球的生命线随世界文化跳动不息!人类不能失去文化,就像不能丢掉他们的灵魂。

读书,让我们看见世界。我们眺望《战争与和平》中的美好期冀,呼吸《简爱》中自由的空气。斜阳中,我看见《巴黎圣母院》下交替变化的光影,折射出历史与人文的颜色;偏执的人性在《呼啸山庄》里化作风雨,人生的规律在《百年孤独》里化作时间,生命的善良与坚韧藏在泰戈尔和《名人传》里。世界在我们眼中变得清晰明了,我们也能胸怀天下,梦想着去看关于世界的风景。

读书,让我们体味人生。读《李白传》,看他独酌于月下,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去体会他的豪爽洒脱;读《辛弃疾传》,看他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看他少年鲜衣怒马,终成词里将军,他武能上马杀敌,文能提笔定乾坤,去欣赏他一个人对抗整个时局的传奇一生;读《苏轼传》,看他无论处身顺境还是逆境,皆以寻常心相待,开阔清朗,人生碌碌、岁月萧萧,无谓名利、无谓得失,去学习他的豁达开朗。

读书,让我们遇见美好。诗意的江南有着黛瓦白墙,微风细雨。无须涉水而行,只需踱步在轻烟长巷,撑一把油纸伞,便可邂逅一份纯净的美好。请折一枝绿柳,插在老旧的白瓷瓶里,我们相信,一个小小的白瓷瓶可以装载整个春天。白落梅的文字,让我们遇见世间的美好。她笔下的民国才女林徽因,风华绝代的陆小曼,性情孤傲的张爱玲,无一不让人为之动容。

于是,我们将读过的书化成笔下的文字,写进我们自己的书,这就是我们的班刊。

 那年,我们从书中读到吴越王钱镠写给夫人的信,“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一千多年前,荼蘼花道上的那场双向奔赴,感动世人,于是,我们用“陌上花开”给第一期班刊命名。

陌上花开

明嘉靖四十年,退隐的兵部侍郎范钦在浙江宁波修建了“天一阁”,这是亚洲最早的民间藏书楼。清乾隆四十一年,乾隆皇帝仿天一阁在紫禁城兴建皇家藏书楼“文渊阁”,用于贮藏《四库全书》。我们用“天一阁”为我们的班级命名,用“风过文渊”为第二期班刊命名,激励我们14班学子广读天下书。

风过文渊

撒哈拉沙漠,是三毛心中的圣地。三毛,一个长发飘飘,心思灵动的沙漠歌者,那水一样的灵魂在万里黄沙中就是一只清脆的驼铃,碰撞出一串灵动的音符,她是沙漠上空的一颗极星,如胡杨一般坚毅清逸,大漠落日下留下了她的一道道诗意的脚印,三毛也是向往自由的沙漠行者。于是,我们用“行者.歌者”为第三期班刊命名,以此来缅怀永远的三毛。三毛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行者·歌者

从《陌上花开》的春光明媚,到《风过文渊》的清新独立,再到《行者歌者》的青春意气,这是千万卷书在我们心中的结晶,亦是这一段故事永远的记忆。那些书中人物的人生与感悟,同我们的欢笑与泪痕交融在一起,一路生花!

当暖风又吹过文渊阁,书页被轻轻翻过一页。树叶挣脱大树的怀抱,星光布满天际,倒映入我们熠熠生辉的眼眸。这故事美得让人沉醉,万千书海汇成故事中无数的枝丫,而青春就这样灿烂、温暖、深厚,这便是便是成长最美的样子。

笔墨生香,文字有光。还未读完的书平摊在阳光下,而还未说完的故事继续演绎着……

每一份坚持,都会被时光铭记

每一份爱,都会被默默传递

愿你在迷茫时

坚信你的珍贵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

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致曹老师

致所有默默耕耘的语文人

致自己!

【我们的故事】

这,是我们的节奏
课间“沙龙”(我们的故事)
隐形的翅膀(我们的故事)
阅读课(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4)
我们的故事 3
我们的故事2
我们的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致少年锦时
从歌者到舞者,《长安十二时辰》终于见证易烊千玺的演员身份
青春与少年
朴树:平凡之路的那些花儿
【散文天地】在路上,永远奔跑的歌者---读高自刚散文《山货》有感
我与周老师的美丽故事┃曹源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