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思】提升课堂教学语言品质

//教研有道·共行致远 //

提升课堂教学语言品质

菲 菲

父亲是数学老师,自退休,便接任起我家两个孩子的数学家庭作业辅导工作。这天,给女儿讲解一道汽车里程表读数的应用题,说了半天,丫头还是不懂。

我疑心:才三年级,究竟多难的题,凭父亲的功力和丫头的智商还攻克不了?仔细一听,原来是父亲讲解时表述欠准确,丫头又爱抠字眼,于是爷孙俩一个急一个懵。

我插嘴纠正了一句:“12月的读数不是'没跑的’,而是'之前跑的’。”丫头茅塞顿开。

母亲是高级语文老师,批评父亲,说他总是把话说不清楚,父亲呵呵一笑:“老了嘛!我又不是语文老师。”

我也呵呵一笑,当然不能苛责一位退休多年的老教师、呕心沥血的好外公,但心里想,不是语文老师,就可以不被要求表达准确吗?

反思:我讲清楚了吗?

在一个关于高情商沟通的帖子中建议:把“你听明白了吗?”换成“我讲清楚了吗?”老师们也应该有这样的反思:我讲清楚了吗

季羡林先生说:“没有形态变化的汉语是世界上模糊性最强的语言。”(《季羡林谈诗与禅(六):汉语的模糊性》)虽然,这种模糊性使得汉语更具柔性和张力,使得我们成为一个最具浪漫主义的诗歌的国度,但作为交流工具,精确规范性不够,难免会造成一些理解上的偏差和障碍。尤其在课堂上,教师如果不注意规范用语、准确表达,学生就会越听越迷糊。

根据我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课堂观察,发现老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表达随意,不规范。有的习惯说“半句话”,表意不完整;有的改不掉口头禅(嗯嗯,啊啊,这个,那个),影响连贯性;有的欠缺逻辑,天上一句地上一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更甚者方言、粗话夹杂其中,家常课上尤为明显。

二是表达含糊,不精确。如提问大而空,指向不明确;点拨语言泛泛,不能切中要害;缺少具体方法指导,无法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归纳小结,不会恰当运用专业术语。

三是故作高深,不接地气。这种情形常见于公开课,有的老师为了彰显自己的才华和功底,喜欢引经据典、高谈阔论,而不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度,结果只是自我陶醉。

反观名师课堂,如话家常了无痕迹,却在不知不觉间自然而然就达成了学习目标。很多老师向名师学习只借用其教学设计,不注重细节引导,其实名师最深厚的功力体现在课堂师生互动对话的过程中,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拿着名师的教学设计和PPT也上不出好课的原因。

有品质的课堂教学语言

回顾我自己的专业成长,是在参加赛教磨课的过程中,细读《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王君课堂实录》《余映潮课堂实录》几本专著以及现场聆听肖培东老师和黄厚江老师的课带给我很多启发。

他们的课,看似平淡无奇,但细品课堂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是紧贴文本、顺着学生的思维、着眼素养的提升,发挥其教学价值,仔细推敲,总能在细微处见波澜。

最近读《听徐杰老师评课》,其中《有品质的课堂教学语言——品鉴肖培东老师执教<孔乙己>“教学语言运用”的艺术》一篇获益匪浅。分享一小段——

徐老师说:语文老师的课语言,不仅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凭借,也是推进教学进程的手段,更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二文本”。我觉得,任何学科老师的课堂教学语言都具有以上三重价值,语文学科还应多一层审美价值。

篇末总结,有品质的课堂语言,应具有以下三种特质:

一是平实易懂、一清如水——清晰、简明、顺畅、不绕弯子。

记得刚入职那年,在学校上公开课《安塞腰鼓》,为了彰显自己的功底,我在课堂上大量使用一连串繁复深奥的排比句,校领导和很多老师颇为赞赏(现在明白这是对一位刚入职教师的鼓励),同组一位老师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学生听得懂吗?”

大道至简,绚而后素。平实,不是肤浅,而是纯净。学生听得懂,才是有品质的课堂语言。

二是前呼后应、连贯递进——以关键词过渡、衔接,贯通课堂,使课堂线索分明,首尾圆合。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关键词或主问题牵引课堂,放得出去,也要收得回来。

三是与学生活动共生共长——现场捕捉生长点,迅速、恰当地回应、点拨、追问。这种特质最考验教师的教学智慧,也最能体现教师课堂语言的教学价值——引着学生从“不会、不懂”处缓缓前行,顺势而为,循序渐进,从凝滞走向贯通。

如何修炼课堂教学语言

要修炼有品质的课堂教学语言,绝非朝夕之功,而需要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学习、积累和打磨、锤炼。

一、勤于积累,功夫在诗外

广泛阅读,摘抄、积累,有足够广博、丰富的语言库,才有信手拈来的灵感。

董一菲老师说:“课堂语言的修炼需要十年的阅读史,需要每天做一个记诵者,需要若干本心爱的读书笔记。”这些,都可以润泽滋养我们的语言。

二、观摩、记录,向名师学习

多看名师课堂实录,尤其是文字版的,一词一句地琢磨、推敲,看整体教学构架,更要看师生如何对话,看课堂怎样生成,看教师如何追问、点拨,如何衔接、过渡,细节处最见真功夫。先借用其形,再化用其神。

三、实践、反思,多刻意练习

一节好课,不仅精在设计上,还精在课堂语言细节上,精在讲解、引导、点拨、升华的过程中。磨课,最重要的就是磨课堂语言,字斟句酌,刻意练习,才能真正提升课堂教学语言品质。

首先,要学会倾听。听学生语言的内在逻辑,找到学生的困惑点,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具体而微的追问、点拨、引导,而不是把学生的回答丢在一边,或只给予对错的评判。

其次,要克制表达。少说或不说废话,不说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话,不发无谓的感慨,不提无用的问题。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就是要让每一句课堂语言都发挥教学价值。

最后,要规范用语不说半句话,不说病句,概念要清晰,专业术语要准确。在此基础上,还应典雅、优美,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之美,予以文化熏陶感染。

说到底,高品质的课堂语言是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完善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素养的外在体现其修炼过程其实是一项内功的积淀。青年教师既要仰望星空有追求,也要脚踏实地缓缓行,在日常阅读、积累、学习、实践、反思中逐步提升课堂语言品质,让自己的课堂教学也如行云流水,润物无声,化而无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
“海派名师”何强:变式训练让学生脑洞大开爱上数学
名师告诉你优秀教师应有的100个好习惯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中)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2
走进名师课堂,感受课堂魅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