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快开学了,家长们准备好了吗?

又到了开学季,我的咨询预约多到接不过来,各个家长开口就是自己家的情况特殊,问题严重,希望我优先安排。

但是你多问几句,其实大家表达的是一回事:快要开学了,担心孩子新学期表现不好。具体什么是表现不好呢?

比如作息跟不上,作业拖延,人际关系困难,情节严重的,直接担心进不了学校。

我们知道宇宙最大的法则,是因果法则。比如你在土地上长期播撒化肥农药,这块土壤就可能寸草不生。再比如你长期残杀食用野生动物,你可能会遭遇疾病或者不测。

当然,如果你常常乐善好施,给人雪中送炭。那么未来在你遇到困难和危险的时候,你发现你总能遇到贵人,或者恰到好处的资源,因此轻松的度过难关。

这是因果,也是大道。

在家庭里,父母们也特别善用“因果”,而且被因果玩弄。

比如有个家长送孩子来训练的时候,每次都叹着气告诉我,孩子每天都要睡到日上三竿,怎么叫也叫不醒。问我怎么办?

我问她:那孩子因此耽误了什么呢?

她说:其他倒是没有耽误,就是人比较瘦,起得晚了胃口也不好,作业还有很多没有做。最担心的,还是养成这个作息,开学怎么办?会不会每天迟到,或者干脆起不来就不去学校了?

我说:你打住。这不是因果。这是你头脑中编织的恐怖故事。

比如,孩子只要两天不刷牙,就得蛀牙,两顿早饭不吃,脾胃就坏了,作业没有提前做,就一定会来不及。如果不是天天养成好的作息习惯,她开学肯定就起不来了……

这有科学依据吗?

那么既然孩子们在假期也每天要早睡早起,一整天按课表学习和上课,还要大口吃饭……那么这个暑假的意义在哪里呢?

所以我给这个家长做了个咨询,让她自己去推翻她自己的论点。同时,去看到这些可笑的逻辑背后,是无明的恐惧。她要做的,是看得见自己的恐惧,允许它的存在,同时不被它吞噬。

很神奇的,第二天中午,她就给我发来信息告诉我。孩子当天八点就起床了,说是约了同学去图书馆找学习资料。

我问她:孩子是谁叫起来的呢?

她说:自己定闹钟起来的,起来精神还很好,吃完早饭哼着歌就出门了,简直不可思议!

所以,这个妈妈说自己是瞎操心了一个月,其实孩子们是有分寸的,只要父母不去过多的打扰和干预,他们就会创造出他们的秩序。

并且用这个秩序,最终服务于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另一个妈妈有类似的经历,孩子自从七月放暑假,1个月都在昏睡,而且三餐不规律,晚上还看小说不睡觉。

妈妈为了让孩子早睡,连总闸都关掉,导致孩子脾气直接爆掉。

我问她:你到底在怕什么呢?

她说;孩子自己说的,七月份玩一段时间,八月份就要好好的学习,上课了。可是你看看她七月份这个搞法,八月份怎么可能悬崖勒马去学习呢?

我知道这个妈妈在企业工作,平时朋友也挺多。所以她周末肯定也要出去玩的。

我问她:当你周末出去玩,或者和朋友熬夜去唱歌,到了周一,你是不是就请假没上班了呀?

她说:没我没有啊,我是成年人,我有分寸。

这又是另一个错误的信念:只有成年人有分寸,有能力。孩子们既无抵抗诱惑的能力,又毫无自我约束的功能……

后来我让她回顾她小时候求学的经历,她的假期怎么过的,她在未成年时,是如何用无能状态,耽误自己的学业和人生的?

她就笑了,说“老师,你好幽默”。

然后她长抒了一口气说:老师,其实小时候根本没有人管我,父母分居两地,妈妈要干农活,还要给人家做衣服(是裁缝),所以整天忙得说不上几句话。

所以我找到了症结,为什么她每天要去管理孩子,不是在孩子耳边唠叨,就是在心理担心和害怕。是因为她把早年那个未被陪伴的自己,投射给自己的孩子了。

所以,她就总想去照顾孩子,唠叨孩子,哪怕孩子凶他,吼他,她也戒不掉这个过度关注孩子的瘾。

找到这个症结,她就不笑了,而是哭了。说就是这样,她希望弥补小时候自己的遗憾。没想到孩子却不领情。

后来我给他布置家庭作业,让她在手腕上戴个橡皮筋,每当她意识到又想唠叨孩子,又在担心孩子的时候,马上弹一下手上的橡皮筋,然后停下来,给自己一个拥抱。

因为,之所以她担心和控制,是因为小时候那个缺少陪伴的,孤独害怕的自己又出现了。

过了一周后,她再次见我,脸色明显变得不同。她说自己的睡眠好了很多,看孩子顺眼了,重点是,孩子开始兑现承诺,按部就班上补习课去了。

这个妈妈放心了,她幽默的说了一句:原来我的嘴巴其实是最没用的。以前说的话,绝大部分是废话。

她后来还问我:那对于即将到来的新学期,我们做父母的到底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我的的回答是:你可以倒推反问自己,孩子们需要怎么样的父母?

父母们经常自恋,在苦苦打造,或者追寻一个理想的孩子。却忘记问自己了:我是否长成了一个理想的父母呢?

理想的父母是什么样的?

1. 有对情绪的觉知力

简单来说,当你有情绪了,你知道自己在情绪里,如果进阶一点,你知道自己有情绪,但你不会被情绪裹挟,去伤害身边人。

我有个信念,也是我今年自我升级的关键:当我们有情绪,代表我们需要被允许和陪伴。

不是孩子做错了什么,而是孩子的某个行为,勾起了父母早年未释放的创伤。

所以,每当父母被孩子“勾起”,父母就要知道,我该去陪伴自己,我该去面对自己了。而不是一个箭步上去修理孩子,教训孩子。

当父母照顾自己,父母很快变得平稳,孩子就获得了空间,她自然会在这个空间里去调整和提升。以创建出她健康的内在秩序来。这个内在秩序会给他带来外部的秩序。

你因此就能看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理想的孩子。

2. 把关系放在第一位

我们每天都讨论关系,知道关系大于一切。但是究竟怎么样的关系,才算是理想的呢?

我们听过一个词,叫做“以人为本”,在心理学中也有个流派,是人本主义,以来访者为中心。

在家庭中,父母们往往本末倒置,会以自己的经验为主,目标为主,甚至以学习成绩为主。而忽略了孩子本身的存在。

如果你过去也曾这样,那我建议你回到“以人为本”,把孩子这个人放在第一位去看。

去观察她的喜怒哀乐,去好奇她行为背后的正向意图,如果你做到静静的观察与好奇。你的孩子就能感受到,感受到被看见

一个父母有能力透过纷杂的事件“看见”孩子,这就相当于在孩子的身体里种下一个强大的“因”,孩子会肯定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的价值。

因此,为自己的学业,人生负起责来。

这就是亲子之间,最好的因果。

预约心理咨询和学习力提升训练请扫以下二维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岁的孩子都会经历的重要变化,你做好准备了吗?
家庭教育中的爱与规则
一个资深精神科医生的观察:当青少年走进精神科
孩子“任性”时,90%父母都做错了
【父母必读】培养一个自觉的孩子,你要学会用这六个心理学法则,效果立竿见影!
孩子执拗不服管,用西方宽松的教育方式还是中式严格的教育方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