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化“山海经”之50年前的故事(一)
《家父得鱼图》(骆耀平/摄)钓到的鱼就算再小,也会笑逐颜开。我不止一次问其原因,他说鱼不在乎大小,在于得。他喜欢上手那一瞬间的快乐。



从化“山海经”之50年前的故事(一)

文▏含辛鱼



拾谷队以前生产工具落后,收谷靠“打”,不免漏掉很多谷粒。粮食是珍贵的资源,一粒也不能浪费,于是出现了“拾谷队”。灌村公社石南大队就组织了一千多人的拾谷队,老人小孩齐上阵,捡拾散落田间的稻谷,每亩多收近二十斤谷,一天算下来捡了三千斤谷。《一粒稻谷一滴汗 粒粒都要收起来》1970年11月20日《南方日报》)

毁脾取蜜是以前落后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蜂蜜生产方法,就是将巢脾上的储蜜用刮子刮下来,这样蜜取了,蜜蜂的“房子”也破坏了。解放后(1957年),毁脾取蜜的方式消灭了,取而代之是活框养蜂、离心机取蜜的先进技术。后来蜂农一进步发明了巢础机、榨蜡机、收浆机,蜂蜡、蜂皇浆、蜂毒的产量大大提高。(《发展中的从化养蜂业》1971年9月11日《中国新闻社》)

女民兵南平大队女民兵手持刺刀枪、伏于草丛,目光炯炯,随时警惕来犯的阶级敌人。(《广州日报》1972年)

为革命晚婚鳌头公社茅大队社员张记英18岁就有人上门提亲,但她坚决不早婚。她认为,结了婚受孩子、家庭拖累,没有更多的时间为革命多作贡献。所以现在27岁了,还没结婚。(《为革命坚持晚婚》1973年7月9日《广州日报》)

为人民照相东升照相店下乡为工农兵服务。年初,翻山越岭为流溪河林场的群众照相,前后忙了十多天。神岗公社红棉大队的贫农谢利清的儿子参军了,想照一张全家福。摄影员李洲白第二天骑自行车跑了十多公里,上门为谢利清照全家福,圆了他的心愿。(《胸有工农兵 巧照万人像》1973年12月17日《广州日报》)

接生员偶遇老虎从化以前老虎多得像山猪,直到七十年代还在山区出没。这不,良口公社联溪大队的接生员范木伙就偶遇了老虎。当天深夜十点多,三村大队有产妇要分娩。范木伙走到半路,就听到虎啸。她想,不往前走,前面可能就是两条人命,用一条命换两条命,值了。于是范木伙继续勇敢往前走,终于到达产妇家,为难产的妇女接生了。第二天,村里的一条小牛失踪了,在事发地发现了老虎的脚印,才知道小牛给老虎叼走了,这只老虎也是范木伙偶遇那只。(《山区接生员范木伙》《广州日报》1974年9月24日)


图书室鹧鸪山下有间小小的屋子,每到晚上灯火通明,老人小孩在这里看书学习,这里是江埔公社新围大队的图书室。办图书室要钱,团支部组织80多名青年上山捡了3万斤柴和木料,一部分制作书桌书椅,一部分卖柴所得购置了1700本图书,图书室就这样建起来了。村民赞道:图书室,真正好,看书又读报,觉悟大提高。马列主义指航道,革命、生产传捷报。(《小小图书室 革命作用大》《广州日报》1974年10月22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知青忆当赤脚医生:上几天理论课就成接生员
新中国老宣传画(5)
[刘衡谈往事]“斗书记”转变
70年代记忆(19)——怀旧图片欣赏
1972年的老照片 看看当年的中国
1977年西上庄公社部分大队团支部书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