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缠丝劲的运作与健康功能

  我们习太极拳之始,指导我们的先进或老师,总时常告诉我们,打拳时,不论出手出腿,都不可直来直往,上肢要由肩而肘、而腕、而掌、而指,下肢要由胯而膝、而踝、而掌、而趾。在运转时,更要如古代纺纱一样不停的旋转着抽出我们所需要的棉纱,每一拳式的运作,都要实践“行功心解”所揭示的准则:“运劲如抽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缠丝劲。当我们听了这些提示之后,很可能在心中产生为什么要运劲如抽丝?缠丝劲的实质作法又如何?能有助于健康之保持和增进吗?像上述的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就很可能使我们东想西想的,而影响学习的功效。为了打破这道关口,解除心中的疑难,以开创学习之坦途,故仅就个人之浅见以及先进先贤之所述条陈如后,以供同道参考。


  首先,笔者提出的是,为什么要运劲如抽丝?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种事物,如直来直往的与外物接触,总是常常因为没有缓冲的余地而造成双方或大或小的伤害;纵然自身强壮,自觉没有任何不适,但身体内的相关关节,由于没有准备而突然的做与外物撞击的动作,如说它不会受到损伤,恐难以自圆其说。试作检讨,我们今天所以这里痛、那里痛的现象,会不会就是我们以往不知用“缠丝劲”的用力方法所造成的结果呢?相反的,如果我们在行动之时,能如星球一样的自转、公转的运行,我们体内的每一关节,怎会因运转而受到伤害?在遭遇外物时,我们怎么会产生直接的撞击?怎会造成双方有形或无形的伤害?在我们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和外物接触是在所难免。为了减少造成伤害的原因,使自己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生活下去,我们为什么不去理解和不去学习运用缠丝劲呢?


  其次,笔者向各位同道介绍的,就是缠丝劲的实质、作用、种类、要点以及掌握之道。以下所述,论者多认为它是陈式太极拳的特点之一,但详加研析,太极拳虽首倡自陈氏,杨氏、吴氏、武氏、孙氏和他虽有差异,但为一脉相承。所以陈式之准则,对杨吴武孙四家实仍有规范之作用。也就是说,陈式太极拳以外之其它各家太极拳,拳式之运作虽不尽相同,但运作之准则,实仍有其一脉相传、不应相违之理在。所以陈式太极拳之运作准则,其他各家之太极拳亦不应须臾离弃,敬祈读者同道不要认为它只是陈式太极拳的运作原则,和我的不一样而予以忽视。

 

 



   缠丝劲的实质


  太极拳必须运劲如缠丝,或者说运劲如抽丝。这两种形象的比方,都是说运动的形象如螺旋。同时,这种螺旋又必须走弧线,犹如子弹通过枪膛中的来复线,运动于空间时,既有螺旋形的自身旋转,又有抛物线型的运动路线。太极拳的缠丝劲就要具有这种形象。

  前面已经说明了运动必须如缠丝的意义,那么,在实际运动中应如何运行呢?说来极平凡而简单,就是在一动全动的要求下,动作时掌心由内往外翻或由外往内翻,使之形成太极图的形象(如图一)。同时,由于掌心内外翻转,表现在上肢是旋腕转膀,表现在下肢则是旋踝转腿,表现在身躯则是旋腰转脊。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条根在脚、主宰于腰而形于手指的空间旋转曲线。这是太极拳必须做到的要求。因此拳谱中特别提出练拳时不论是开展的放开或紧凑的收敛,都不可须臾离开“翻转掌心”和“旋腕转膀”的太极劲,这犹如地球环绕太阳运转走弧线,同时地球本身还自转着旋转一样。所以,太极劲不是平面的一个圈,而是立体的螺旋上升下降。

    缠丝劲的作用


  练拳时如果手是直伸直缩而不翻转掌心,腿是前弓后坐而没有左右旋转配合,就会发生“顶抗”比力的缺点(如图二)。为了纠正这个缺点,就必须用螺旋劲。因为螺旋的曲率半径是变化的,任何压力压在这根螺旋杆上,都可很自然地将外力因旋转落空而被化去。这是科学的化劲法。从(图三)可看出它的作用。

 

 



  太极拳螺旋式的缠丝是“太极”拳名称的由来。这种螺旋式的运动是独特的中国式的运动方式,为世界所罕有。在体育锻炼方面,它能促使全身节节贯串地推动,并由此进到内外相合的一动无有不动的境界。这对内脏器官能起一种按摩的作用。同时,使显于外的神气发生鼓荡,因而健强了大脑皮层,从而能进一步增强全身一切组织器官。


  其次,在技击方面,缠丝劲的作用也是大的。太极拳技击的核心是“知己知彼”和“知机知势”的懂劲功夫。懂劲可分两个方面:一为自己懂劲,即懂得自己动作的劲,须要从走架子中得来;二为于人懂劲,即懂得别人的劲,须从推手中得来。欲求知人,必先知己,这是认识事物的过程。欲使走架子的“知己”达到高度纯熟境界,则必须练成周身一家的功夫。周身一家的功夫是由内外相合和节节贯串中练成的,而这两者都产生于螺旋式的缠丝动作。因此在技击方面,缠丝劲也是极其重要的。

 

 



   缠丝劲的种类及其要点


  太极拳缠丝劲按其性能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的缠丝:一种是掌心由内往外翻的顺缠丝,顺缠丝内绝大多数是*%劲(如图1中的实线段);另一种是掌心由外往内翻的逆缠丝,逆缠丝内绝大多数是捋劲(如图1中的虚线段)。这两类缠丝存在于太极拳运动的一切过程中,并贯串始终。因此,在一切动作中亦皆包含着*%捋二劲的相互变化。它们是运动中的基本矛盾,同时又相互转化于一元之中。在这两个基本缠丝之下,因方位不同和变换各异,又分出五对不同的方位缠丝(如图4)。左右和上下的方位缠丝合成为一个整圈,同时结合里外,使平面圈变成立体圈,这正是太极式螺旋运动所必具的特色。其次,为了在练拳时有左右逢源、连随于人和节节贯串如周身一家起见,又有大小、进退两对方位缠丝的配合,以满足健身和技击上的特殊需要。因此,太极拳每一个拳式,在顺逆基本缠丝的基础上,至少要有三对方位缠丝结合一起进行运动。只要掌握了这个规律,就可使动作在划弧线进行运动时有了一定的依据,不论是学习或纠正拳式,也就容易多了。在练拳时如果感到某一动作有不得势和不得劲处,就可依据缠丝的不顺遂处挪动一下腰腿,以求得顺遂,就可使姿势得到纠正。所以掌握了缠丝,就是掌握了自我纠正的工具。现举例来说明它的作用。


  (一)“云手”——这一拳式,在十三势内是唯一包含双顺转双逆转左右大缠丝的拳式。在运动时,两手的基本缠丝是掌心由内往外的顺缠丝,转由外往内的逆缠丝,它的方位缠丝是左右上下和微向里外。左右上下是一个平面圈,若再使划圈微向里外,就可成为一条空间曲线的立体圈,可以达到气贴脊背的功用。


  (二)“白鹤亮翅”——它是基本缠丝,是一顺一逆,是架子内比较多的一种缠丝,它的方位缠丝是左右上下和里外。因为一顺一逆,在左手是向里向下的逆缠丝,在右手是向外向上的顺缠丝,两者合起来,在两膊相系的要求下成为右上左下的一个“右顺左逆分*%圈”。

  上述例子说明,太极拳各个拳式虽花样繁多,转换各别,但从它基本缠丝来分析,就极其简单了。所有的拳式概不外乎“双顺缠丝”、“双逆缠丝”及“一顺一逆缠丝”等三种组合。若按此法经常分析和捉摸自己常走的架子,并列成表,就可成为自己练习的依据。有了这种依据,则可分清劲别,做到内外相合和节节贯串,在提高弹性的基础上达到正确姿势的要求。

     缠丝劲的掌握


  缠丝劲的实质、作用、种类及其要点,以及如何掌握等四点,由于上文的介绍,我们当能有所认知或理解。但是如何掌握这一准则作为平时练拳的准则,如何用以检查自己每式的运作情形,以使自己演练的姿势和动作能正确无误,以收强身健身之功,具体的作法如下:


  特点三是拳名太极的由来,其作用已如上述。所以前人为了使后学者做好运动如缠丝,在《太极拳论》中作了专论,这是一篇运劲的实践总结。其中,第一部分论述了缠丝劲。要掌握特点三,就只要按照这部分比照着去练,并作为平时检查自己走架子的依据,就可得到正确的姿势和动作。现把这部分概括讲解如下。


  (一)由精神实质上掌握特点


  1“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精神若能提起,就可无迟重的顾虑,这是求轻的方法;意气若能灵换,则意气就不致呆滞在某一点上,这是求灵的方法。掌握缠丝劲的第一点,就是在运动的过程中周身必须要轻要灵,这样才能为做好缠丝动作提供有利条件。


  2“动作须节节贯串”——在运劲如缠丝之中,要轻灵,尤须贯串,这也是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习时不可忽视。其详细内容可参见本章第五特点。


  3“神宜鼓荡,气宜内敛”——如果心意不能贯彻于动作之中而别有所思,表现了意痴神呆,则神就不易鼓荡,同时气亦不能内敛以从心,结果造成气势散漫,劲无含蓄,身法散乱。因此,首先须将心意贯彻于滔滔不绝和起伏不已的动作之中,则神自鼓荡。其次,须使肺呼吸配合运动。由于神的鼓荡,气自收敛而不致散漫;气不散漫,就可由神带头而同时动荡起来。


  综观上列三项要求,可以说“运劲轻灵与贯串,神气鼓荡与内敛”乃是掌握缠丝劲时所必须掌握的精神实质。

 

 



   (二)由劲别上掌握特点:

 

  1“毋使有缺陷处”——运用缠丝劲时,不论是顺或逆,务使八门劲运到螺旋的弓背上,也就是螺旋的接触面上切不可有时在弓背、有时又陷在弓里面,这是缠丝最易碰到的缺点。若一经陷在里面,不但削弱了*%劲,同时也会失去缠丝中的摩擦特性。因此,若一有缺陷,劲就不能达到螺旋的接触面上,也就失去缠丝劲的牵动作用(如图5)。

 

  2“毋使有凹凸处”——缠丝劲的运用线路,在所有过程中都要做到曲线缓和,形成顺遂的姿势;同时,又要求绵软而富于弹性,这是消灭凹凸的一种方法。即使在发劲时,亦要如软皮鞭一样的甩出去。这样,由于身手放长,身肢又像充了气的轮胎,与物接触就具有随高逐低的粘走作用。若运劲一有凹凸,就产生棱角,发生顶抗的毛病,从而使运劲失去螺旋转动的作用(如图6)。

 

  3“毋使有断续处”——缠丝的一切过程,无论是顺缠或逆缠,务须一缠到底。所谓“底”,乃是到达了这一拳式表现劲别的落点处,也就是接做下一式的转关处。到了此处,由折叠转换接做下一缠丝,将劲接到下一拳式中。劲既不断,也就无须续。如缠至半途将劲断了,然后又将它接续上去,这是要不得的。因为缠丝有了断续,就是一个空隙,这一空隙不但失去应有的牵动作用,且为对方造成得机的机势。因此,在运劲缠丝上说是不允许的(如图7)。其次,即使在发劲时,虽然可以有断续,但仍须有“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的要求,即所谓断而复连。

 

 


 
  综观上列三项,说明在缠丝过程中,也就是在运劲过程中,万不可发生缺陷、凹凸或断续的缺点。在三个缺点中即使犯了一个,就不能再发挥缠丝劲应有的作用。这是学习时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便于掌握,现把要领概括如下。
 

  1缠丝劲为太极拳命名的由来,没有缠丝劲就不能使劲环绕着身肢节节上升,达到完整一气。
 
  2须知“贯串”的要求,不仅是运劲须通过关节部分,而且还须使它通过整个关节上下的肌肉部分,这是螺旋缠丝的作用。
 
  3太极拳有一对基本缠丝和五对方位缠丝是教和学太极拳最好的工具。
 
  4运劲如缠丝,只有在轻灵贯串条件下才能实现;同时,神气方面必须鼓荡和内敛。
 
  5缠丝劲的运用不可产生缺陷、凹凸和断续等三个缺点。
 
  最后,笔者提出的则是缠丝劲为何能增进身体健康的管见: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人的气血是否通畅,就是人是否健康之表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近代医学告诉我们:人吸收含氧的空气进入肺部,在肺微血管内与含二氧化碳的缺氧血交换,把收回的二氧化碳带回再吐出体外,随即又吸入新鲜的空气入肺。换气后的充氧血液立即进入左心房,再至左心室进入大动脉、小动脉、微血管,含氧的氧气球把血液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身体的每部分收了氧气之后,立即把用后剩余的垃圾——二氧化碳由原血球带回;带有二氧化碳的血球遂经由静脉的微血管、小静脉管、大静脉管回到肺脏,并重新换回氧细胞再作运送的工作。按自然之理,红血球必须完成它的任务才行。但是,每一部细胞并不是全部都自动的、乐意的合作。
 
  在自然界中,也有另一种现象,即有动有静,动静合一。如准此理,则携带氧分子的红血球,实没有理由不带回用过的废物——二氧化碳。但是,事实并不完全如此,因为吃饱了喝足了,休息一下,也是物之常情;甚至一休息之后,就不想再动,也是常有之事。我们身上的细胞多的不得了,有些懒虫,也不足为奇。尤其是在肢关节或末梢的地区,红血球放下了氧细胞就不再前进,就在原地休息,似也不太过分。但是,它这一休息,就再也动不起来了,它必须在休息的地方老死。我们的关节或末梢部位,今天死几个,明天死几个,为数不多,自不觉得,尸体一多之后,必然造成阻塞,使血液循环不流畅,不通;某一部位的不流通、不舒畅,呈现在外表的就令我们感到那个地方不灵光,有些酸痛,最后苦不堪言,找医生也解决不了问题。万般无奈,只好走自求多福的路子,去打太极拳试试看。一试之后,大有起色。持之以恒的久练之后,痛风之苦竟不再相烦。打太极拳为什么会有这种功效呢?就是我们打拳时运用了缠丝劲。这是为什么?
 
  因为,缠丝劲的运作,上肢是由肩而肘、而腕、而掌、而指,下肢是由胯、而膝、而踝、而脚掌、脚趾;在运作的过程中,每一个关节都不停的自我旋转;我们练拳之时,还要以意领气。试想在以意领气的旋转过程中,放下了氧细胞后,想愉懒的细胞就会接到我们的指令:不可偷懒,把二氧化碳带好,马上顺着静脉管回家!我们不仅是下了命令,还不停的旋转以施加压力。试问:细胞在这种情况下,它能不乖乖的执行自己的任务,完成自己的任务?红血球听命了,它的任务达成了,我们的气血通畅了。似此,我们会不会再有痛苦更严重之情?我们必然享有痛苦减轻之乐。

                                                                                                苗栋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
太极道| 缠丝劲的运作与健康功能
缠丝劲的机巧
如何正确掌握太极拳螺旋运劲
论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与毛笔书法运笔的联系
混元运动--太极拳的精髓 2>> 中华气功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