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层层深入重细节——【润心训练日记03】
第一部分:课后辅导
经过了上次课程的风雨,同学们逐步进入了更好的学习状态,这种状态并不是轻松,而是准备好了直面困难。第二次课程结束后,我想其他人应该跟我一样,疑惑不是更少了,而是更多了,因为学习的内容远远超出预期,当然难度也要超出预期。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练习,才能真正体会到老师课上所讲的内容。

课后,有一位师兄把自己练习抖身功的视频拍摄好,连同自己的疑问一并发到微信群中寻求老师的指导。吴老师肯定了他的这种做法,并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

你做到了上身与地面平行,下巴有往水平前方拉伸的意思。手臂能自然平行挂着垂直于地面了(初学不容易做到),手臂如同挂在树上的丝瓜,抖动起来有蠕动感,膝盖做到了微屈。

你现在就是还缺练习的时间,每天抖几次,慢慢增加一次能抖动的时间,杨老师说一次抖到10分钟以上算达标。我至今没达到。一次只能抖几分钟,就累得不行。

全身放松练,熟练后你就慢慢能做到,落胯,臀部肌肉放松能掉到脚底,随着上身越来越放松,脚底的反弹力会越来越自然带动全身抖动。最后,全部都是脚底带动,身体的抖动是自然被动协调配合的了。和所有功法原理一样,根劲带动的。

因为橐籥功的难度是最大的,所以平时大家也会常常问橐籥功的问题。有的时候,同学们会将之前看到了心炁门其他前辈练习的文章转过来作为参考借鉴。比如说广西柳州的陈学勇师兄的文章《橐籥功让我神采焕发》,看了之后获益不少。特别是,吴老师在这个文章下面也有留言:

这位陈学友的练功历程也是很多初学者或者自学者都会经历的过程。难能可贵的是,陈同学在遇到瓶颈时,会像小孩学走路一样,从不放弃,摔倒了再来,一次次直到学会。

橐籥功自学时相对其他功法确实较难,初学常见主要问题有三个:1、胸部以上在用力,严重的会造成胸闷、难受。2、胯不会摆动。3、上下腹部不听指挥,收不进去。这里建议自学者从第三条开始突破,可以先把双手稍用力按在上下腹部,上身倾斜30度左右。吸气时上下腹部同时快速吸进去;呼气时,上下腹部同时慢慢鼓出来。鼻吸鼻呼,猛吸慢呼。当这个“翻浪功”练习自如后,再按要求用双手护住后腰两肾来做。

看了吴老师和其他师兄在评论区的内容,让我对橐籥功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原来吴老师很早就总结出了一套练习橐籥功的方法,而且已经用于同门交流和广传中了,吴老师上课也正是这样教我们的。

此外,吴老师还给我们转发了2篇推文让我们学习,一篇是杨老师的《【熊经功】缘由与体用兼具之内涵》,其中提到了熊经功的来源、习练方法、养生功效等内容对于我们加深对熊经功的认识、准确的把握要领均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另一篇是杨老师的《拳术功法之奥秘尽在名称中》,其中提到了“熊经功”这个功法名称的由来:

【熊经功】为什么叫熊经?经乃经常、经络、经过三种兼具之意。熊经乃熊之经常作动,向左右捩转腰膂不息,以熊终日摇摆腰膂,是为熊经。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同时,吴老师还把第一届年会上她自己的文章《熊经功分享》发给了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来自她的发言提纲,是一篇非常完整的关于熊经功的文章,不仅有习练的方法,更重要的还有对于三类常见问题的分析与解答。

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内容,因为我一直认为,虽然正面的讲解很重要,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在达到“正确”之前,其经历的大部分过程其实都是“错误”,其所拥有的并不是对“正确”的认知,而恰恰相反,是对“错误”的感受,也就是说初学者是通过对“错误”的一次次的纠偏,来接近直至最后达到“正确”的。

所以我特别喜欢看如何克服“错误”的文章,因为“正确”离我还远,而“错误”就在我身边。吴老师强调,这篇文章是她对于熊经功不断加深认识的过程,现在会用更加简单的方式带我们入门。对于我们这样的初学者来说,动作能规范是最好的,但聚焦不要在外形上,记往动作后,就要进入内观。
第二部分:课上学习
8月5日,三功班即将进入第三次课程的学习,在这之前,吴老师就不断的提示着上课的注意事项:

各位同学:明天早上教室还是九点开门,早到的可以先复习评论提问等,9点半正式开始集体训练。年轻人请记得早起一点,吃好早餐过来。

与第二次课相比,本次课程深化的功法包括熊经功、行功,特别是吴老师帮我们强调了广传疗膝功的注意事项,和如何更有效往内练疗膝功。此外,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丹鼎道功初阶呼吸吐纳法的真容。

一、熊经功

在第二节课手眼手法步和基本要领的基础上,第三节课吴老师教大家如何做到“移动不旋转,旋转不移动”,要求我们在移完以后,看一下自己面对的方向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了变化,就证明在移动过程中也有了旋转,这就是错误的动作。

除了移动时要保持整体方向不变,还一定要区分全虚全实,这是郑子太极最基本的要领,一定要全虚透,全实透,一点都不能变化重心,这也是很难做到的。很多人在旋转的时候,并没有保持全虚全实的状态,而是重心向两腿中间偏移,这就需要习练者时时切记此要领,即使刚开始做不到,也要超这个方向努力。

还有一个错误,就是在移动和旋转的过程中“落”的动作体现的不好,而这也是熊经功难点之一。正确的做法是,移和转的过程中要始终伴随着落,一次移不完就多移几次,落一下、移一下,先落,然后旋转,再落,然后移动,之后不断重复,要有这种意念。

吴老师说,练习熊经功可以借鉴靠山功和行功的练法,即身形如靠山功,移动如行功。比如说落的过程中,身形要有靠山功靠到墙上后那种放松的感觉,即使移动或者旋转的时候,上身也尽量保持靠山功的身形。同时,移动和旋转时的要求和行功一样,是由根带着上身旋转和移动,而不是上身自己旋转和移动,实际上,就是把行功的手眼身法步融入进来。

二、疗膝功
目前学员们已经能够比较好的掌握疗膝功的要领,吴老师主要培训我们如何在广传过程中让初学者克服怕痛的心理,以为自己手肘无力(肘太弯),身体僵硬(手掌与膝盖之间距离太近,两手掌之间距离太近)就不能练习的问题。

一是先借助厚垫子,厚到自己感觉不到疼痛为准,之后再逐渐减薄,慢慢克服怕痛的心理;二是手肘不能打弯,最开始能练几个是几个,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三是手掌离膝盖不能太近,两个手掌之间也不能太窄,这都会让初学者误以为是自己身体僵硬导致下不去。
在学习了行功之后,可以把手掌和膝盖当成做行功时的前后脚,做疗膝功就如同行功向前向后走一样,即不要让身体主动动,而是由根带动。往前走时尽量松夹脊,由根把身体从膝盖送到手掌,往后走时尽量松夹脊、落胯,由根把身体从手掌送到膝盖,移动时膝盖和手掌尽量往下碾压,而不是前后拉动,这样膝盖就不会因为拉动摩擦而脱皮。

很多太极拳爱好者因长期错误的练习动作,导致膝盖慢性损伤,而疗膝功可以有效地解决膝盖各种损伤,缓解乃至治愈的案例比比皆是。单单从本次梅林心炁门三功班的情况来看,吴老师本人之前上下楼梯膝盖都疼,下蹲都有困难,练习之后已经痊愈,还有一位学员因为膝盖韧带断裂,无法从事剧烈的体育运动,练习之后有了很大的好转。

具体的见效时间取决于之前膝盖手上的严重程度,轻的话一周之内就会有好转,中等的膝盖问题,一般一两个月就基本上有明显效果。如果时因为动过手术、受过伤或者类风湿缓解炎不能用劲,见效可能会要慢一点,一般情况下,特别严重的,每天几分钟,半年左右也会起到很明显的作用。吴老师说,四川的一位拄拐杖的学员坚持每次练一个小时,最后丢掉了拐杖,健步如飞,所以他对疗膝功比对靠山功还有感情,这是最典型的一个,他以前在群里有过分享。

此外,吴老师还帮我们调整了正坐的姿势,主要是背后的脊柱不要驼背,要立起来,要落胯也要坐下去。同时告诉我们,在广传的时候,如果有些初学者因为会特别痛,不愿意再尝试的话,其实只需要在脚背痛的部位先垫上厚毛巾,一般坚持一段时间后就可以练了,从每次坚持几秒钟开始,几天之内就可以增加到几分钟,见效很快。


三、丹鼎道功
关于丹鼎道功的来历,可以看杨老师的文章《丹鼎道功—香港行遇奇人》,应该说是一个不传之秘的功法。以前我只看杨老师在文章中提到过,但是从来没有见到过,更别提练习了。所以今天上课吴老师教了丹鼎道功初阶呼吸吐纳法训练方式,让我感到非常意外和高兴。具体的习练方法,吴老师在《拳架上深化班笔记》中已经都写的很完善了,相关功法步骤已经发给我们。


四、行功
依然是练习了集体搭肩膀行功向前和向后行进。吴老师说,我在这次课上的行功过程中明显的立了起来,说明身法有所进步。
 


 
第三次课结束了,我觉得我正在逐步的走上习练三功的正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是我能够窥探门径的重要因素。俗话说的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后面能深入到什么程度就要看自己的领悟和努力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自学靠山功也可以获得美好人生(上下两篇)
道家颤抖功,如何做不伤膝盖?怎么练丹田气?初学者热身很重要
现阶段对于太极“松”的几点体会
对于初学者,这个几个姿势很重要!下犬式(七)
怎样才能站好太极桩?初学者尤其要注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