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看章丘】分水岭:一棵老槐树见证了这个小村的完整历史

公众号爱看章丘

章丘区文祖街道分水岭村,位于文祖街道驻地北面约2.5公里,距离明水城区约5公里,坐落在一道山岭的凹处,东西两侧都是平缓的小山丘,南北两面均为长长的斜坡,章莱公路自村中穿过。

分水岭村原是一个小山村,有110户人家,300多口人,姓氏以刘姓为主,历史上只有4个外姓人来村内定居过。

现在的分水岭村,因旧村改造,原址早已不见一间民房。公路两侧原来的排排民居,变成了新垒的层层梯田、方正整齐的池塘和葱郁错落的绿化带。只有路边的两株老树、两口老井和一座小庙,让人依稀能够看出这里曾经是一个古老的小村庄。


两株老树分别位于公路两侧。西侧的是一棵老榆树,树龄不长,只有五六十年,却长得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村子拆迁时被保留了下来,斑驳的树荫为过往行人和在此养护花木的农人们提供了休憩纳凉的场所。 


公路东侧是一株老槐树。这株老槐树粗壮挺拔,苍劲茁壮。裂纹纵横的树皮,向人们展示着它曾经的沧桑;翠色欲滴的枝叶,又让它得以年复一年生机勃勃;经过目测,树干直径1米多,高约20多米,枝杈四散伸展,地面上的树荫约近百平方米。提起它的树龄,更是比这个小村的历史还要长。村里人视此树为“神树”,禁止村里的小孩攀爬,使老槐树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当初刘氏先祖就是在这棵老槐树的北面垒起两间石屋,从此立起了村庄。可以说,这棵老槐树见证了村子从无到有,从几间小石屋发展到几百座整齐的红砖瓦房,再到整体搬迁的全部过程。 

分水岭村原来叫分锡岭。据《章丘市地名志》、《分水岭村志》、《刘氏家谱》和刁镇前刘村《刘氏家庙碑》记载:明洪武三年(1369),刘氏始祖刘盟携家从河北枣强迁往章丘漯河西畔刘各务庄,后分为前刘各务庄和后刘各务庄,简称为前刘和后刘。明崇祯十年(1638),刘氏家族一支从前刘村迁往文祖三元村。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刘氏十四世祖锡岭、锡山、锡峪自三元村迁来此地,在西侧山岭上垒砌石屋定居下来,后又在大槐树北面盖屋居住。当时随属横沟村刘家牌。后经前刘村族人刘子元出面斡旋,请知县点头同意立村,以锡岭之名定村名为分锡岭。


1966年文革开始,随着电影《分水岭》的放映,周围村庄都用分水岭来称呼此村,这也贴切地反映出了村庄所处的地理位置特点,分水岭的村名便被叫开了,一直沿用至今。 

西岭上刘氏先祖迁来时居住的石屋,历经300余年岁月沧桑,只剩了一堵石墙。因为这是始祖居住过的地方,刘氏后人都把它视为神圣之地,逢年过节都在家里供奉石屋,村庄拆迁这堵石墙也被保留了下来。 

村里一位88岁的老大爷,身体硬朗,开朗健谈。在石墙旁搭起了一个临时小窝棚,看护着一片小果园,也在守护着这堵石墙。

 刘大爷几十年前从邻村花两毛钱购买的莱阳梨树苗,如今已经枝繁叶茂,也被保留了下来。这棵梨树就位于方塘的北侧。

村里的两口老井位于村子北部,公路西侧。一口露天盖着一个磨盘。另一口在一个水泥板小屋内。

这两口井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打的。村里原来没有水井,生活用水主要是靠旱池收集雨水。天旱少雨的年份,则要到横沟村挑水。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打出了机井,村民们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在公路西侧的路基边,有一个小庙。这个小庙是水泥结构,应该是近年来才修建的。此处原来有一座观音庙,有清嘉庆年间的庙碑一块,记载了分水岭村立村的来历。此庙碑不知现存于何处。

在村北路东,这里原来有一个池塘叫苗家湾,苗家湾旁的石岸上,有一头缺了一只角的石牛卧在那里。据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村里的放牛郎天天赶着十九头牛去苗家湾饮牛,他发现每次饮牛时牛群就会变为二十头,可一离开苗家湾,就又变成十九头,他非常纳闷,却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后来村里来了一位见多识广的外地人,听说此事后就潜伏在苗家湾边一探究竟。深夜子时,一头金光闪闪的神牛自湾内腾空而出,在湾边玩耍跳跃,天快亮时就不见了踪影。外地人被惊得目瞪口呆,决心要收服此牛据为己有。

他到昆仑山向道长请教,得知要用苗家湾畔瓜地里百日成熟的长瓜才能降服此牛,于是他回到村里,果然见湾畔的一只烧瓜长得格外长大。他告诉种瓜人等到一百天成熟时他高价收购。等到第99天的夜里,他就睡到了烧瓜旁。连日的兴奋让他疲惫不堪,就在他迷迷糊糊似睡非睡之时,忽然听到了一声鸡叫,他以为已经过了子时满了百日,便急忙摘下长瓜向苗家湾奔去。可他不知道那声鸡叫是鸡被黄鼠狼咬的一声惊叫。

 他跑到湾边时,金牛正在那里撒欢,他二话不说拿起长瓜就向金牛打去,只听咔嚓一声,一只牛角被砸了下来,受惊的金牛扬起后蹄狠狠地踢在了他的胸口, 他一声没哼就昏了过去。

等到他醒来,天已大亮,金牛早已不见了踪影。可是在苗家湾的岩石岸边,却多了一块大石头,就像一头缺了一只犄角的大牛卧在那里。1990年章莱公路拓宽,苗家湾和石牛都被埋在了路基下,只留下了这个神奇的传说。

分水岭东西两侧,都是绵延起伏的山峰。东侧的山峰蜿蜿蜒蜒与胡山南麓相连。西侧的山峰曲曲折折与蟠龙山的南麓相接。起伏的山峰之间,形成了大大小小纵横交错的山谷。分水岭域内有大桥沟、南沟、东峪、大峪、小峪、石胡山沟、西山后沟等山谷。

石胡山沟位于西山的后面,沟内有一条连接分水岭、马家峪、横沟、木厂涧、鸠头、山周庄等村子的山间小路。据村里人讲,周边的村子接媳妇从来不走这条山路。

据传清朝乾隆年间,有个村子的新郎从这条路上接回了邻村的新娘,打开轿帘,却出来两个穿着和相貌都一模一样的新娘。幸亏主事的老族长遇事不慌,不动声色地将两个新娘都接进洞房,等到午时拜堂时,吩咐在院子里立起一根高竿,叫出两位新娘,说:谁能爬到竿子顶上,谁就是真的新娘。一个新娘怎么爬都爬不上去,另一个则三下两下就窜上了竿顶。老族长果断地指着竿上的新娘,对周围的壮汉说:给我打。竿顶的新娘一看事情败露,赶紧跳下来,变成一只狐狸,一溜烟地逃回了石胡山沟。从那以后,周边村子迎亲都不走石胡山沟,而是从文祖的官道上绕道而行。

从1713年老槐树下几间石屋立村,到今天的小村整体搬迁,巍然挺立的老槐树见证了小村的发展变迁,也见证了分水岭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的邻里亲情。

如今的分水岭,整体搬迁到了文祖街道驻地的北面,南外环路的南侧,这里地势平坦宽阔,交通便利,正在兴建的小高层安置房整齐漂亮。据说明年这个时候,他们就会住进自己的新楼房。相信勤劳智慧、团结和睦的分水岭人,生活会越来越幸福、安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留住乡愁 | 村头的老槐树
风水宝地
子洲县张氏宗亲分布村落
湖北这座小山村,先后走出36位皇帝,9千村民是刘氏皇族后裔
【爱看章丘】四陡道与透明碑
【小村忆事】/ 林径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