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看章丘】文风阁与瓦口岭
瓦口岭,是济南市章丘区曹范街道南部的一个小山村,距离明水城区约30公里。

瓦口岭村,地处群山环抱之中。村南有海拔795.2米的曹范最高峰双峰山,海拔714米的高山和海拔679米的和尚帽。村北是海拔534米的圈门岭。发源于清港泉、庙岭的横河自西向东从村南流过。乡村公路三赵线蜿蜒曲折自村边穿过。这里山水相依,岭高谷深,空气清新,风景宜人。

村北的圈门岭因山上建有文风阁而得名。

文风阁是一座青石垒成的单拱石圈门,坐落在两座山峰之间的山凹处,故称此岭为圈门岭。

石圈门坐北朝南,南边的拱门顶部刻有“文风阁”三个大字。

圈门岭过去是曹范和垛庄的分界线。据史料记载:圈门岭以南的附近各村原来属于垛庄区赵庄乡,1985年9月撤区设乡镇时划归曹范乡。

一条坎坷不平的崎岖小路从圈门中穿过,是过去村里人进山出山的必经之路。现在新建的水泥公路从文风阁旁边经过,文风阁早已失去了通行的功能。文风阁作为一个历史文化遗迹和象征性的地标,是瓦口岭人的乡愁记忆。远在外乡的游子只要远远地看到文风阁,就有一种到家了的感觉。

门洞内陆面的大青石上有一个不规则的圆孔,据说这是一眼清泉,泉水不仅清冽甘甜,还能祛除百病,有文风神水之称。

过去来来往往的行人,爬上这道大岭后,不仅能在此歇脚纳凉,还能饮水解渴,这是瓦口岭人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据村里的老人介绍,文风阁的圈门洞分为南北两个部分,是岭北的邓庄村与岭南的瓦口岭村合建的。站在门洞内抬头观望,可以明显地看出,门洞的两个部分截然不同,北部由大块的石头构成,南部是由小石块而建。

文风阁始建年代不详,从名字看,应该是尊文重教的意思。之所以称之为“阁”,是因为圈门顶上原来建有一座石庙,叫做大王庙。据说因为大王庙影响了几十里地以外其他村庄的风水,被他们趁夜拆掉了。现在,村里人在文风阁东面不远处新建了一座大王庙。

文风阁南侧还有一方遗存下来的石碑,由于年代久远,字迹早已湮灭,只能隐约看出最上边的“大清”二字。

瓦口岭村就坐落在文风阁南,圈门岭的山腰上,整个村子地势北高南低,北靠高山,南临小河。据《章丘市地名志》记载:“明初,李姓由绣惠镇茂李庄迁来立村。”村北圈门岭上建有闻风阁,附近有烧瓦窑,故得村名瓦口阁庄。后因圈门岭为出入通道,而且是行人歇脚的好地方,村名也因而演变成瓦口岭。

瓦口岭村有200多户人家,500多口人。一排排民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从圈门岭延伸下来的一道山坡上。

村里的民居大多是石墙红瓦,典型的山村风格。

村子中部有一条东西方向的大街。南北方向的小巷与东西大街纵横交错,构成了小村的骨架。

大街西头南侧的石墙上,镶嵌着一块石碑,碑额为“大清”二字,碑题为“官道碑记”,落款为“道光二十五年仲冬”。道光二十五年为公元1845年,距今已近二百年历史。

碑文的正文因年代久远,且石碑的质地为青黄相间的石材,碑面颜色混杂,使本来就不清晰的字迹更加难以辨认,只能勉强认出开头的几个字:“章邑瓦口阁庄……”。

横河自西向东流到此处,划出一个大大的“几”字,从村子南边绕过。

式样各异的小桥横跨在河两岸。

河岸旁有高高的石堰。

有通往河道的石圈门。

横河是一条季节河,每年雨季,山洪轰鸣而来,奔腾而下,气势磅礴,震撼壮观。山洪过后,清澈的山泉水哗啦啦啦欢快地绕村流淌,俨然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

现在正值旱季,河道早已断流,只有低洼处存有一汪汪的小水湾。

河岸北侧天然的石狮子惟妙惟肖。

河床上的巨石恰似一把巨大的石椅。

成群的蝴蝶来水湾边吸水,在水边翩翩飞舞,让干涸的河道充满了灵气与生机。

瓦口岭域内,山泉众多,比较知名的有柳泉、锦鸡泉、鹁鸽泉、家鹤泉、南泉等。可惜由于旱季大多都已断流。

位于村东头河岸南侧南岭之阴山崖上的南泉,尚有细流自石缝中流出,顺山崖淌下。此泉水质甘美,煮沸无垢,烹茶最宜。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希望在雨水丰沛的季节,再去瓦口岭赏美景,看山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看章丘】这个古村有“一街二阁五庙八门七十二巷”
姜恩大原创丨话古村寻古庙
【章丘古迹】上秋林村的石庙子
寻访章丘的千年古寺——盘泉寺
你见过洛宁明清民国时期的过街楼,闺楼和炮楼么?
【原创】坝上寻秋:承德避暑山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