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例外不例外

我自认不是容易逆反的人。毕竟从小到大,无论是家人、朋友、老师或者是学校给出的评论甚至是曾经谁都写过的年鉴,我都是比较听话的类型,我总结,所谓听话,大概在于如果某个人告诉我这件事你要怎么做,怎么做,或者给出具体步骤,说你负责这个步骤,大概率我会愿意配合。起点裁判打响号令枪,我会顺着清晰的跑道,不顾一切地跑过去,不会想太多的时候是比较容易幸福的时候。
有一次上一节选修课,老师说到一个问题,然后给出自己的结论,下面有个同学提出问题,其他人的反应是,这个问题不该问,他怎么能问这样的问题,他这么问不怕老师生气吗,现实是老师并没生气,而是问那个学生,怀疑主义?那个学生点点头,老师说,不错。这大概是我第一次比较明确地看到正向的怀疑反馈,就是你可以去质疑自己并不相信的观点,针对观点并不会对观点的提出者造成冒犯,所谓对事不对人。
上边那次事件之所以对我产生某种冲击,是因为,提问,基于自己思考结果的提问,比较稀少,鲜为贵,无论是思考还是提问,我想本质上是因为突然看到另外一个人居然有自己的思考,他不是把在其他地方看到的观点结论拿过来摆出来,而是将那些东西放到自己那,再想一想,无论程度深浅,他碰到不解,然后把问题问出来。
这有多难得呢?想想看,几乎从小学开始(原谅我小时候因为比较大块头没上过幼儿园,但是我特别羡慕幼儿园的秋千)我们被教育的系统都是以标准答案作为评价尺度的,评价尺度的存在,是为了在我们偏离初衷的时候或者与系统希望培养的内容不一样的时候,通过成绩、通过某种奖励或间接惩罚,重新将我们带回去,数学有标准答案,语文有标准答案,作者的中心思想必须是表达对故乡的怀念,英语单词不能错,apple就是apple,不能是appel,其他课程也是一样,所以当时我感觉语文作文可难了,尤其是议论文,我就觉得没啥写,啥叫幸福,啥叫坚强,但是就是有人可以把那些从没见过也没听过的新奇词语放在一块,啊,对,还有朗读自己作文的,声情并茂告诉你他理解的幸福是什么,听完还得鼓掌,我当时一边鼓掌一边想,这孙子跟哪抄的这些,得找个办法接过来抄抄,然而结果是抄着抄着就会觉得,这不扯呢嘛,又是比喻又是排比又是拟人又是引用,全是技巧,可是作文它又不是个技巧,或者说本质上不是技巧,卡尔维诺不是训练出来的,远古时期结绳记事,不看绳子系得多漂亮,系个蝴蝶结并不能代表这个绳结被系下的原因,一个部落系一个绳结,是为了记住那天发生的事情,它在他们中产生了某种意义,甚至意义重大,部落是不会随随便便系绳结的,按照我的想象,在系绳结之前,他们甚至会进行某种表决,这个事情要不要系绳结,所以作文是记录啊,不是摆拍。
这样的教育经历会把我们变得规范化,规范化的意思就是,你会倾向于计划,倾向于按照某种既定的程序去安排自己的一切,哪来的时间去纯粹地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呢,时时刻刻都会有人告诉你你应该怎么样,于是你的所有精力都会用于怎么使自己更规矩,教育、工作、生活、婚姻、生老病死被安排得妥妥贴贴,我并不是要好为人师并对这种安排嗤之以鼻,好多人提到过,大学应该做什么,我们当时大一,同学里就有为保研做准备的,有为出国做准备的,我当时充满迷茫,一方面是为什么他们这么多安排和计划,甚至这些安排和计划听起来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一方面是迷茫我要怎么做呢,我应该做什么呢?也没人去问个答案,只能按照以前的习惯,走一步看一步,没人说你要怀疑,质疑一切,即便是面对不容置疑的东西,我不知道啊,但是也就那样走过来,身后还是跟着那些迷惑。
直到听到另外一句话,大学重要的其实不是规矩,而是例外。就像那个台下的同学提问,就像那些之前我们当做怪人看待的大学教授,例外就是他不会让你舒服,让你感觉某种协调的同一,而是就那么扎眼,让你别扭,例外多了,谁又能说,不会产生再一次辉煌的启蒙时代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英语六级学习经验
美国教育顾问:鼓励学生多提问的5个方法
提问技巧
《优质提问教学法》
没人告诉你,但护理学生一定要知道的8条经验 | 后悔没早点看
小余老师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