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支素笔写春秋
       提及钱钟书,我们脑中会想起小说《围城》,说到《围城》,脑中就会蹦出“婚姻就像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这种不假思索的联想,可见钱钟书和《围城》的影响之大。

  其实,在20世纪40年代,钱钟书还没写小说成名前,杨绛就以剧本《称心如意》和《弄假成真》声名远播。当时,上海正沦陷于日军的铁蹄之下,风云多变,世道艰难,为了生存,杨绛一边做小学代课老师,一边利用空闲时间写剧本。那时,她刚三十而立,却有着一般女作家少有的诙谐、幽默和豁达心境。她冷静、慈悲地描绘着自己笔下的众生相。那些形形色色的小人物,或真实,或虚伪,或可怜,或可憎,或狡猾,或无辜……她一视同仁,不分厚薄,她懂得:这世上,苦衷是人人都有的伤痛。杨绛的喜剧,语言清丽不粗鄙,内容捧腹不粗俗,冷眼观世事,却又蕴含着温情。柯灵曾说,杨绛的笑是用泪水洗过的,所以笑得明净,笑得蕴藉,笑里有橄榄式的回甘。

  如果说杨绛的剧本有着橄榄式的回甘,那她的散文则有着绿茶式的清冽与幽香。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繁复的修辞,洗净铅华的朴素文字中,自有一种深沉的温度与独特的韵味。钱钟书曾自愧不如地说道:“杨绛的散文比我好,她的散文是天生的好,没人能学。”他对杨绛说:“照常理讲,我应妒忌你,但我最欣赏你。”就连女儿钱媛也这样公正地评价:“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浓烈刺激,喝完就完了。”钱钟书听完大笑,这是一种心悦诚服的笑,是一种引以为豪的笑。在这世上,没有谁比钱钟书更懂得欣赏杨绛的睿智和才华了。

  即使到了晚年,杨绛依然精神矍铄,笔耕不辍。在92岁高龄写下了散文回忆录《我们仨》,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杨绛用简洁深情的文字,向我们娓娓道来一家三口聚散悲欢、风雨相守的故事。没有断肠的词句堆砌,没有凄凉的情感渲染,可那句一咏三叹的“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不知触痛了多少人的心,润湿了多少人的眼。

  她经百年荣辱,历百年故事,却始终坚守内心的淡定从容。她用一支朴素的笔,书写明净坦荡有情有义的故事。她携一颗澄澈的心,走过悲欣交集冷暖交织的岁月。她的人生,就是一本厚重隽永的书,值得后人去捧读,回味和铭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故事 可遇不可求的旷世情缘
钱钟书的这7个金句,你一定用得上,收藏备用
这位105岁老人竟然写得一手如此惊艳的书法,她走进了钱钟书围城
好书分享(七)|有些人是不能散的,一定要在一起才完整
钱钟书杨绛散文 目录
【夫妻之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