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去年斩获金狮,今年入围戛纳的她可不只是诺奖得主
userphoto

2023.10.06 泰国

关注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22年10月6日13:00(北京时间19:00),瑞典学院将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以表彰她“勇敢、冷静而敏锐地揭露了个体记忆的起源、隔阂与集体压抑。”

她的名字对于多数中国读者或许仍有些陌生,而事实上,她的小说《悠悠岁月》在2008年出版中文版后,于次年获得了人民文学出版社“21实际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也因此,她发表了致中国读者的感言。

感言中她提到,自己在2000年春天第一次来到中国,西安到北京,后到上海。

我怀着一种亲近的感觉想到“我们的语言、我们的历史不一样,但是我们在同一个世界上”。我看到的一切,在卡车后部颠簸的工人,一些在公园里散步的——往往由一个祖母、父母亲和一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和我当时正在撰写的、你们拿在手里的这本书产生了共鸣。

在中法两国人民的特性、历史等一切差别之外,我似乎发觉了某种共同的东西。在街道上偶然与一些男人和女人交错而过的时候,我也常常自问他们的生活历程是什么样的,他们对童年、对以前的各个时期有着什么样的记忆。

我会喜欢接触中国的记忆,不是在一切历史学家的著作里的记忆,而是真实的和不确定的、既是每个人唯一的又是与所有人分享的记忆,是他经历过的时代的痕迹。

今年,第75届戛纳电影节的“导演双周”单元上,放映了《超八岁月》(Les années super 8)——一部埃尔诺的影像档案,记录了1968年之后约十年间一个社会阶层的生活细节,休闲活动、人生选择、热爱和失落。通过超八胶片向我们细腻展现了作家本人。(以下是原文回顾)

 超级八年 : 回忆在薄纱之后

Annie Ernaux

SECRET DE TOURNAGE

Annie Ernaux

《超八岁月》将在2022年戛纳电影节的 "导演双周 "单元中亮相,它由1976年至1981年间拍摄的的胶卷组成,用超8英寸拍摄,并附有作家安妮·埃尔诺未发表的文字。

这部家庭私密影像档案记录了1968年之后约十年间一个社会阶层的生活细节,休闲活动、人生选择、热爱和失落。导演安妮·埃尔诺同时也是一位自传作家,她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在诺曼底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期。1974年,安妮·埃尔诺以自传体小说《空衣橱》(Les Armoires vides)首次在文学界亮相。2016年4月,埃尔诺出版了另一本自传《一个女孩的记忆》(Mémoire de fille),在这本书中她回顾了60年前,十八岁时在度假营发生的第一次性经历。

埃尔诺的文学表现习惯也影响了她的电影创作,尽管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媒介,这部影片也和她过往自传小说呈现出高度相似性:根植于作者现实生活经验的主题、贯彻始终的女声自白、偏重内在精神世界的叙事逻辑,这些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的创作手法,将这部影片和其他作品明显区分开,为观众带来一位女性作家的独到视角她用摄影来表达,将无声的图像整合在长段念白之中,把生活的碎片杂糅在电影里,其作品内核仍然是基于生活本身出发的一种鲜活生命力。在她的小说和电影中,作品中的人物不再是创作者可以随心所欲操控的提线木偶,我们总能看见不加掩饰和捏造的,切实的、以自身意志引导行动的人。

或许比起具体的影片内容而言,文字和影像交融的呈现方式本身更能勾起观众的兴致,创作的弹性在此间大大延展。埃尔诺摘取生活中的片段,如同豁开一扇可供观赏现实的窗户,将个人和一个小家庭的命运和宏观的时代变迁结合在一起。私密性、社会性、历史性面面俱到,使得经过岁月磨蚀而风韵备至的影像活灵活现。影像介入文学的瞬间,也填补了文字表达致命的短板,即图像的缺失。埃尔诺拍摄的秘密正是文字和影像的关系,也许对于她而言,文学创作和影像艺术并没有那么泾渭分明。    

同样是深入内心世界的细腻挖掘,影片呈现出了小说般的细腻独白。叙述逻辑跟随讲述者的思绪律动,内在的逻辑在此处战胜了外在的客观时间逻辑,成为了主宰,并营造出呓语和幻境般的氛围。斑驳迷离的拍摄效果,让观众如同隔着滤镜观看另一个人的生命,它曾真切鲜活地发生过。观众被叙述者的思绪牵动,如同平稳流动的溪水,卧倒在丝绸般柔软而私密的记忆之中。这记忆细腻难缠,贴近它如同贴近一个女人温热的内脏,是记录同时也是讲述。于是通过观影的过程,许许多多截然不同的命运在此交融在一起。

《眼泪与圣徒》之中有这样的表达:“所有记忆都是疾病之象。记忆是对本能的否定,它的过度膨胀是一种绝症。”难以定夺的是,作者本人设置絮语般的长篇自白究竟是否也是一种执念?记忆是令人疼痛的,因为一切好与坏,泪酸与血咸终究只属于过往影片恰到好处的昏沉感,让读者如同真正侵入了讲述者的大脑一般。影片和现实生活既有关,又相互隔离,像是镶嵌在墙上的白色小房间,和现实空间保持一定距离,又密不可分。通过第一人称视角看到的记忆碎片,拥有刚刚好的私密感、轻盈感与亲昵感。于是观影的过程也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阅读。

《超八岁月》正是一片四十余年前的布料,蒙在镜头前,因为最好的滤镜恰正是时间本身。



(作者: 王禛玥 排版: 陈晓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安妮·埃尔诺作品集(第二辑)出版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她给世界带来不一样的思考……
安妮·埃尔诺:一个写作的女人,拿了诺贝尔文学奖
爱尔兰塞巴斯蒂安-巴里
从《悠悠岁月》谈起,诺奖作家安妮·埃尔诺的特点就在于她不说“我”
今年拿下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人,和中国很有缘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