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自己”,只需要…

《英国的护卫》一书中写道:如果你希望和平,那就去弄懂战争。

这个原则,或许同样合适于养孩子。

对父母来说,愿望嘛总归都是要孩子优秀、独立、聪明、强大,将来才不至于为他担忧。

但这些品质都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内核是基于什么呢?

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是敢于尝试的勇气,
是坚强的意志力,
是找到自己,成为自己。

实话说,我没有成功的经验,两个孩子都还小,自己也算不上优秀,所以我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

从我读那么多书,见那么多人中来探寻的话,只需要:

💕💕💕

1、不在孩子的潜意识里植入恐惧

诸如,对未来的恐惧,考不上大学就要XX;对独立的恐惧,做错一个决定会XX;对社会的恐惧,如果不XX被吃得渣都不剩;对关系的恐惧,夫妻不睦或是常常在孩子面前说别人的坏话;对“权威”的恐惧,必须服从必须乖...

大家尽量往广义上理解,越透彻越好。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母,我理解大家想要保护孩子的心哈,但教育、提醒,和吓唬、束缚中间是有个分界线的。

一旦超限,就会适得其反。

何况,站在生命的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都只是这地球上的一粒尘埃,短短几十年只是一场体验。

没有所谓的成功或者失败。

想要孩子怎么做,咱就多鼓励就好了。

知乎有个问题说是既然生活如此艰难,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告诉孩子社会的残酷?

高赞回答是这样讲的相比了解世界的真相,更应该做的是让孩子学会热爱生命,存远志,常读书,乐交友,惜四时

因为,比起克服困难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克服困难的动机。

💕💕💕

2、不做孩子生活中的差评师。

一个人的性格不可能是完美的,就像有光就有影。

执行力强的另一面就是急性子;钝感力的人大多低欲望;细心也就意味着会敏感;外向又容易虚荣;活泼好动就更难专注...

优势这种东西,放在不同的纬度就是是缺陷。

当我们成为父母,却常常忘记了。

尤其是在看到一些孩子的不好行为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定性提炼成一个“缺点”

也许是随口而出的抱怨:你这孩子啊,又乱扔衣服,总是这么邋遢?

也许是尴尬之余的解释:我们家孩子,就是胆儿小,有点内向!

也许是客气下的谦虚:我家孩子哪儿都好,就是做事情总是马马虎虎的不认真。

也许是苦口婆心的规劝:你这爱发脾气的毛病能不能改一改?

也许是气急了的训斥:你怎么总是磨磨蹭蹭的,都迟到了不知道嘛!

......

不断的否定,给孩子贴标签,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在心理上说称之为暗示的力量。

久而久之,会让孩子真的以为自己是一个这样的人。

所以,教育孩子的时候始终遵循一个原则:对事不对人,谈事实不谈结论。

💕💕💕

3、不向孩子推销你的价值观。

推销原本是一种货物的推广行为,看起来和育儿无关。

但又有哪个家长没用过呢?


“考师范大学啊,将来可以做老师,有寒暑假”

“你要好好学习啊,考上xx大学的xx专业,毕业好找工作

xx大学在上海,你可以X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xx他那么有钱,过日子不就xx


除了类似循循善诱的推销,父母还经常对孩子进行反向推销。

譬如为了阻止子女的某个想法,故意拿它的一个缺点,来达到悬崖勒马的目的。

去xx,那里多热啊!

他都这样对你了,还不赶紧分手!

创业啊,失败了更难找工作!


听起来都颇有一番道理,也有一些为孩子好的成份,但凡事有利就有弊,全貌才重要啊

毕竟生活只考虑现实远远不够,还应结合孩子的性格、自我追求、以及精神需求。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一件事就是未来挑起人生的主体是他,作为家长只有建议权。

或者说把建议权也放下,只是带孩子去了解,允许孩子自己去选。

因为,相教于失败、困难本身,更可怕的是父母与孩子交流中向下传递的思考、决策方式。

💕💕💕

4、戒除武断性思维。

跟上一代父母缺乏知识不同,我们这一代面临的思维迷雾是信息爆炸。

尤其要注意精简后的信息爆炸。

例如,新闻专业对普通人来说就是天坑;结婚率走低是因为女人太现实;他那么成功还不是有个好老爸;炸鸡是垃圾食品;孩子生病肯定是XX...

总而言之,一切言之凿凿毫不含糊,绝对正确的表达方式都要警惕。

也包括我打在公众号里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

说白了,一切问题都是概率问题,都要考虑是否适用于自己。

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人,足以改变任何一个概率仅有百分之几的结局。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养成审慎思考的习惯,就要戒掉这种武断式讲话方式。

不要简单归因,不要全听全信,不要以偏概全,不要在家里实行一言堂。

而是,带领孩子一起去探究事物的本来面目,查找更加翔实充分的数据。

💕💕💕

5、不要教孩子“乖”或者“懂事”。

养育是一个极其消耗能量的事,而且不能否认的是父母身上也带着自己的伤痛和惯性反射行为习惯。

但难,也要一点点克服。

可以缓慢,不能摆烂,不能让错误的教育方式代际传递下去,要保住大多数时间里不出错。

所以,我才在上一篇文章里说要先让自己舒服。

避免自己的情绪爆发,也避免习惯性地压制暴力发生。

孩子如果生活在一个需要察言观色,时刻听话的环境里,是无法成为他自己的。

洋洋洒洒讲了这么多,就一个中心思想:

我们做家长的不要试图用---打骂、恐吓、推销、PUA、武断等任何方式,教化孩子。

无他,一个对父母言听计从的孩子,就等于放弃了质疑和探索。

亲子关系是和谐了,却未曾在心量上完成成长。

待他真正地进入到社会,很难不被“大V和资本”收割忽悠。

所以,家庭教育到底是什么呢?

以身作则,伴侣间互相疼爱,给孩子一个温馨和谐情感流动的环境;

是尊重孩子,保持对生活热爱,给孩子种下理想和希望;

是允许孩子尝试,陪孩子一起剖根问底,永远持有对知识的渴望;

是坚持一项体育运动,是长期主义,从而磨练出对抗精神。

是让花成花,让树成树,月亮不圆也很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浅谈家庭教育对特殊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鼓励孩子犯错:“今天有没有犯过什么错误?”
父母十种行为毁掉孩子自信3
为什么总觉得孩子不够好?
孩子的厌学行为可以通过强化来解决?!心理学家华生实验破解其中秘密 心理学家华生子女命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