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猪肉为啥没有以前香了?土猪面临灭绝危机,为何都不养本土猪了?

无论是节庆盛宴还是日常家宴,猪肉一直是我国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从红烧猪肉到糖醋排骨,从肘子肉到糖醋里脊,猪肉制成的各种美食总是让人垂涎欲滴。但随着岁月的增长,你是否曾感受到猪肉的味道好像越来越平淡?作为中国餐桌上的主角,猪肉在各大菜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但近年来大家纷纷发现猪肉好像不再那么香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先从猪的品种谈起。中国的养猪产业庞大,猪肉供应充足,然而猪的品种却越来越单一。世界上的瘦肉型猪主要有三种:杜洛克、长白和大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外三元,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和丹麦。这三个品种因饲养效率高、瘦肉率高,已成为全球养猪业中的主力。过去国内养殖的猪品种多样,但自从80年代引进外三元以来,近九成的猪品种已变得单一。

品种单一导致了猪肉味道的相似。相较于中华土猪,这些进口品种养殖优势明显。的确,猪肉好吃,易养抗病,但与外国品种相比,也存在劣势。国外养猪业高度科技化,特别是在种猪方面。仅需150天就能养肥出栏,而本土猪则至少需要一年。而饲料是养猪的主要成本,约占总成本的60%。外国猪每吃两斤饲料就能长一斤肉,然而本土猪需要消耗五六斤。更令人不满的是,中华猪的瘦肉率只有35%,而外国猪高达65%。某些猪饲料含有激素和抗生素,通过刺激生长,可以卖到更高价格。这也是为何现在几乎没有人在家里养猪,大型养殖户追求快速出栏,因此猪吃的也是助长快速生长的饲料。与此同时,外国养猪业更加科技化,特别是种猪方面,科技含量非常高。

然而,这种快速出栏的猪肉真的好吃吗?其实猪肉的味道和脂肪含量有关,平常的猪肉与土猪肉的口感差异主要在于肌内脂肪的含量。

说到肌内脂肪,就是藏在肉里面的脂肪。猪肉的内脂肪含量直接影响口感。土猪肉相较于外国品种,内脂肪含量更高,经过烹饪后鲜嫩多汁,高温下脂肪的香味扩散,将原本普通的猪肉提升到另一个层次。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有12个传统猪品种的内脂肪含量平均达到5.8%,而市场上主流养殖的品种平均仅有2.3%左右。不同内脂肪含量和肌纤维粗细造就了两者之间的口感差异。

但现在的问题是,本土猪的养殖数量急剧下降,品种多样性不足,育种遇到了难题,育种周期长,投资巨大,一些普通企业难以承担育种成本。大企业投资巨大,但效果却不容易显现,因此育种进展缓慢。同时,引进新品种的育种成本更高,效果却不佳,因此直接进口外国良种更为方便、经济。尽管本土育种面临诸多挑战,但本土猪也有不少优势。首当其冲的就是抗病性强,经过上千年的进化,本土猪已拥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而且,本土猪已经适应了本土菜单,如成华猪,制作回锅肉、香肠等需要用这种猪,因为洋猪制作的回锅肉无法比拟本土猪的香味。或许,将本土猪的优势与外国猪的优势结合,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本土猪的复兴。

综上所述,我们深入了解了猪肉味道变淡的原因,土猪面临的存亡危机以及本土猪养殖所面临的困难。虽然外国猪品种在养殖上有着明显优势,但我们不能忽视本土猪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或许,通过科技、育种以及有针对性的饲养方式,我们可以在保留本土猪特点的同时,创造更美味的猪肉,让人们再次感受到猪肉的醇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洋种猪占领制高点 本土猪求生夹缝中
猪肉越来越难吃,是猪变了还是人变了?中国土猪或面临绝种危机!
猪肉越来越难吃了!到底是人嘴变刁了,还是养殖户要背锅?
中国98%都是洋猪?土猪可是“国宝级功臣”,为何现在都不养了?
江西7个地方猪种急需保护
我们摆上餐桌的每一盘猪肉,都让本土猪更加濒临灭绝|猪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