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唐宋诗对土地的情怀——以六上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为例

六上第六单元主题是与大地的关系,语文要素是抓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古诗一般不在单元整体设计之中,而大多满足按主题积累的需要。不过本单元选的三首诗中,两首唐诗《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江南春》、一首宋诗《书湖阴先生壁》,恰恰能反映出唐宋诗人对待土地的态度与情怀。

唐朝虽然一般来说都认为是汉人建立的朝代,但深受北方少数民族传统影响的西魏时期受封的八位柱国大将军,李渊的祖父李虎、外祖父独孤信(鲜卑族)都身在其中。从政治制度角度看,北朝也深受南朝政治制度影响,因此隋唐的政治制度基本与北周一致。在此基础上,人民生活在也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偏向于北朝。同时,唐朝著名诗人基本都是北方人,李白早年生活在北方,杜甫、刘禹锡是河南人,王维、白居易是山西人,杜牧是陕西人,就算到了晚唐,宏大气象不再充溢,也依然延续着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基因。因此相比农业,更加重视军事,喜好开疆拓土。诗人的乡土情节也就不像其他朝代那样明显,所以唐朝诗人喜欢游历,甚至主动到边塞建功立业。就算偶然有“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想法,或是后来“可怜无定河边骨”的被迫,但总体来说,唐朝诗人极少出现守一方土地精耕细作的情况。作为对比,东晋陶渊明、宋朝苏轼、范成大、辛弃疾等都有耕种或与农民为伍的情况或诗作。

再看宋朝,诗人则以南方为主,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杨万里是江西人,三苏是四川人,陆游是浙江人。本来宋朝就以修文为主,重视农业,而南方土地肥沃、水量充足,也适宜耕种。南方相对来说,更容易让人安居乐业。像辛弃疾这样“壮岁旌旗拥万夫”的北方将领,到南方以后,也会喜欢上那里的“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

不同的土地,滋养出不同的诗人。所以我们看《浪淘沙》中,刘禹锡看到的是天涯,是直上,往往将眼界之外的天地,都纳入到自己胸怀中,不但想到,而且希望逆流而上,直达云天。黄河在他眼中不是滋养土地的母亲河,而是一条时空之河、壮志之河。《江南春》虽是晚唐作品,首句依然覆盖千里,虽然视线定在山村酒旗上,但随后二百多年前的南朝以及广大土地上的四百八十寺,还是由杜牧的心胸承载。这土地,是此刻的安宁、更是历史的沧桑,记录着多少“俱往矣”的“万户侯”?

而宋诗中,王安石已经是眼界开阔、游历较广了,但在写到土地的时候,依然不能超越宋朝农本思想,尽管看到了山水,但都是为这一方长扫、勤耕的田地服务。一般来说“湖阴先生”的“湖”是玄武湖,湖阴先生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的邻居。这土地曾经是“为君谈笑净胡沙”的地方,这曾经是“千寻铁锁沈江底”的地方,这曾经是“虎踞龙盘今胜昔”的地方,而在宋朝诗人眼中,大概看到的只是“茅檐长扫”“花木成畦”了,就算念及古人,也只有“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的“寒烟衰草凝绿”了……

我们不能评判孰高孰低,但可以透过一首首诗词,看诗人词句间的时代烙印——所以,我们珍惜唐诗吧,土地不单纯是用来耕种的,那是历史上太稀罕的青春之歌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中心思想总结 |
五年级第四单元这样教与学(中):五首古诗
第3单元 从古诗文中品中国古代文人的儒士情怀
开放性默写汇总
古诗文中的家国情怀
唐宋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