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俞伯牙的“摔”与杜处士的“笑”——谈艺术的知与不知

六上第七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三篇主体课文《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月光曲》,都和艺术鉴赏有关,而且都和“知或不知”这个主题相关。

三篇课文在内容上没有太大难度,但放在一起,可以看出一个理解艺术的主题——知。

钟子期知伯牙琴中之意,伯牙在之前没有遇见过这样的人,自认为之后也不会有——《吕氏春秋·孝行览》中提到:“凡贤人之德,有以知之也……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点明的也是理解与识才的内容。放到这个单元,没有足够的音乐常识,我们很难通过文字的叙述去感受到什么样的琴音,除非播放古琴曲。什么样的声音才叫“巍巍乎若太山”?什么样的声音才叫“汤汤乎若流水”?如果我们能借这两句话想出那样的琴音,恐怕伯牙也不用破琴绝弦了。在冯梦龙《警世通言》改编的故事中,钟子期去世了,伯牙到封签抚琴,结果乡野之人听后鼓掌大笑——这和《书戴嵩画牛》有相近之处——伯牙问子期的父亲,钟公说乡野之人看到弹琴以为是在取乐呢,所以大笑。伯牙停了之后才破琴绝弦,因为没有人再懂他的琴音了,没人值得他再弹琴了。在小说最后,他说:“吾即子期,子期即吾也,老伯勿以下官为外人相嫌。”然后辞官奉养钟公钟母。知音难觅,得一足矣。

《书戴嵩画牛》则讲的是相反的故事,杜处士有数百件书画藏品,最喜欢的一件戴嵩的《斗牛图》,被一个牧童抚掌大笑说斗牛应该缩着尾巴,画面上却是摆动着尾巴,所以说他画错了。杜处士笑着点点头。随后苏轼发出议论:“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个人认为,这篇应该是讽刺王安石变法的,王安石变法目的是好的,但却不问下层民众的意见,变法的效果要看下层民众的生活是否有改善,而不是自己想当然。从这角度来说,牧童是对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牧童见过所有地区、所有种类的牛吗?所有牛都是缩着尾巴斗吗?我们可以怀疑。就算所有品种的牛都缩着尾巴斗,那么画画的时候,是画缩着尾巴好看还是摇着尾巴好看呢?难道画斗牛,就是在保留这个画面吗?至少从晋朝开始,绘画就成为一种艺术,画的是一种精神。到宋朝文人画盛行,更是如此,于是写意画更受推崇。然而面对牧童的“抚掌大笑”,杜处士选择“笑而然之”。没有任何争辩,因为牧童是按照实用角度来看的,而他是按照什么角度来看的。两个层次不一样的人,是很难沟通的,与其争论,倒不如笑而然之。

艺术的欣赏是有门槛的,在冯梦龙改编的故事中,子期对琴的文化知之甚深,才能够听琴知心;在《月光曲》中,盲姑娘听完贝多芬弹琴后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她不但听出了弹琴的技巧,还听出了弹琴者的感情,甚至听出了弹琴者的身份。这不是一般人能领悟的正是这句话,激起了贝多芬胸中的激情,在银纱般的月光下,用琴声诉说着内心如大海的波涛一样的激情。

艺术,对于能领悟的人,是一片大海,对于不能领悟的人,他“抚掌大笑”,我们也“笑而然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戴嵩画牛》课堂实录和点评
六年《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看班主任手写笔记讲解全文
【精学巩固】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七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人教部编版
古画苑掇英:戴嵩(唐)
【微课堂】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知识点 图文解读 课文朗读
小学必背古诗(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