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识摘抄一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是现在人懒得都不想手写了,偶也是,但是还是想记下来,至少方便查看。

1、  桂枝汤加味方有:

A、 桂枝加桂汤治奔豚气,桂枝加成五两为治气上冲之奔豚气。

B、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的新加汤,治有汗,营血不足,筋脉失养的浑身疼痛。

C、 桂枝加芍药汤:治太阴病气血不调的腹满时痛,既没有明显寒象,又没有明显热象的,就用桂枝加芍药汤。

 

2、  桂枝的搭配

A、 桂枝+生姜:生姜可助桂枝行于体表,桂枝加生姜,其力往外走。

B、 桂枝汤+桂枝:气可往下走。

C、 桂枝汤+芍药:气可往里走。

 

3、  桂枝的作用:

A、 凡是下焦之气往上头顶的,往上逆的都用桂枝。桂枝可下气,治气上冲,气上冲者用桂枝。

B、 桂枝能够开结气,结气喉痹,结就是气凝结住了,为什么桃核承气汤中有桂枝,就是因为它能够通阳开结。气结了它能够打开。

C、 桂枝,还有点补中益气的作用。桂枝汤有强健脾胃的作用,桂枝甘草汤治心懂,都是桂枝有益气,益心气的作用。

 

4、  急性阑尾炎: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治急性阑尾炎效果特好。

 

5、  病在胸膈以上的:饭后服药。

病在胸膈以下的:饭前服药。

 

6、  柴胡清骨散:治疗低烧不退效果很好。

 

7、  脉沉紧=沉弦。沉主里,又主水病,弦主饮邪,沉弦正是水气为患的脉象。

 

8、  自利而渴者,属少阴。(腹泻+口渴=肾阳虚)肾阳虚腹泻,口渴。

自利而不渴者,属太阴。(腹泻+口不渴=脾阳虚)脾阳虚腹泻,口不渴。

 

9、  太阳病:外感病的初期阶段,正气和邪气的斗争部位在体表。

体表:就皮毛,腠理,肌肉。

主管体表这一范围的是太阳经。

腠理:腠理是皮肤和肌肉的连接处。

表证:邪气客于体表,正气抗邪也在体表,所以把太阳病叫做表证。

经证,是太阳的表证。腑证,是太阳的里证。

 

10、             太阳之气=卫气。阳气一活动,卫气就开始交于太阳经,卫气就开始行于阳道,就先从足太阳开始。

11、             周身体表的阳气都受太阳之气管辖。

12、             膀胱是水府,三焦是水火的道路。

人体腠理毫毛中的阳气就是通过膀胱和三焦输布来的肾阳之气。

13、             为什么太阳和少阴相表里?

不达成阴阳表里,太阳主表就很困难了,它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只有借助于少阴肾气,先天的无阳之气,才有那样一个大阳之气。

太阳之气要通过三焦,得到肾的支援,才能主表。但是,只有先天的肾气,没有后天的水谷之气,呼吸之气也是不行的。

 

14、             有天气就是呼吸之气,有地气就是水谷之气,有人气就是先天禀赋的肾气,这是天、地、人三气会合的协同作用。

15、             太阳之气=肺气+胃气+肾气

所以,太阳病中有喘(肺气宣发不利),有呕逆(胃气不利),有发热而反脉沉者(肾气)。

 

16、             太阳主表,肺主皮毛,三焦温分肉是一致的。

 

17、             脉阴阳俱紧:阴阳代表寸关尺,寸为阳,尺为阴,关就概括在内了,也就是说整部脉包括寸关尺都浮而紧。

脉浮紧:浮主太阳之表。紧主:主寒,主痛,主实。

 

18、             燥烦:反映阳明经有热。阳明证:烦燥。

喜吐,多吐,往往见于少阳。少阳证:颇欲吐。

 

19、             温病是温热之邪所致,最能伤人的阴气,津液。

20、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就是人体内阴精不足,必然导致阳热有余,感受了邪气就会化热,出现一些温热的现象。

21、             六经辩证就是阴阳辩证,由三阴三阳构成,以阴阳两纲统摄六经。阴阳反映在六经上就是寒热。

病人既有发热,又的恶寒,就是发于太阳。病人只有恶寒,不发热的,发于阴经。发于阳者,宜攻其外,宜桂枝汤。发于阴者宜温其内,温里宜四逆汤。

22、             大枣:健脾,补津液。但是中焦有湿热不要吃,甜腻,助湿。

23、             桂枝汤中加葛根的作用:

A、 葛根有解肌袪风的作用,能辅助桂枝汤解表。

B、 葛根能疏通经脉的凝滞,主治项背强几几。

C、 葛根能生津液,有滋润经脉,缓解拘急的作用,使津液上承。

24、             太阳之气为什么会上冲?

太阳之气为什么会上冲,这和太阳的生理特点有关,太阳之气来自于下焦,和邪气斗争于表是由内向外的,所以会出现“其气上冲。”

气上冲:

A、 苓桂术甘汤:心下逆满,气上冲胸。

B、 桂枝加桂汤:从少腹气上冲心者。

C、 瓜蒂散:气上冲咽喉。

25、             桂枝汤禁忌:凡是有里热的,不论是肺热,胃热,肝热,还是有内湿的,都不能用桂枝汤。

26、             临床上治喘有两个常用方:

A、 麻杏石甘汤  B、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27、             桂枝加附子汤

过汗伤阳而表未解的情况。卫气司开合的功能,控制腠理,毛孔的开合,如果卫阳之气不能合了,就会出现漏汗。

表阳虚的漏汗非用附子不可。虚证的出汗有气虚,有阳虚。

气虚的出汗:补中益气汤,保元汤。

肺气虚的出汗:黄芪止汗。

阳虚的出汗:属于太阳的卫阳之气不能固密汗液的,用黄芪,小麦,龙骨,牡蛎之类都是无效的,非用附子不可,因为漏汗已经有了亡阳的苗头。

28、             虚汗的几种

A、 气虚汗多:补中益气汤

B、 肺气虚汗多:黄芪

C、 阳虚漏汗:桂枝加附子汤

29、             两个气海:

人身上两个气海,上气海:胸中宗气所聚之地。下气海:丹田这气所聚之处。

胸为阳位是天空,胸是心肺的宫城。

30、             芍药:

芍药味酸,入血分和阴分。凡胸阳不利出现胸满的,去芍药。凡脾阴虚,出现腹满的,加芍药。

芍药会妨碍桂枝的宣发,腾达,振奋心胸阳气的作用。

 

31、             胸痹病:胸满,或者胸痛彻背,背痛彻心,或者气短,或咳逆,只要是属于胸阳虚而阴寒之气比较盛的,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32、             邪气较盛,通常会出现身疼。阳气闭郁较重,通常会出现身重。阳气闭郁不得小汗出,则只是身痒。

 

33、             甘草干姜汤:治疗虚寒肺痿。用此方治脾胃阳虚,气不摄血的吐血不止,脉迟身凉等证,此方既可扶阳又能摄阳。

 

34、             芍药甘草汤:两足痉挛疼痛或腓肠肌痉挛疼痛不可伸者,故有去杖汤。

 

35、             麻黄八证,伤寒八证: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气喘。

 

36、             治疗痹证疼痛:小续命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麻黄汤。

 

37、             麻黄剂治喘:麻黄汤,小青龙汤,麻杏甘膏,定喘汤。

 

38、             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太阳与阳明经表之证同时存在,当邪气重在阳明时,可见自下利或不下利,但呕之症,治疗用葛根汤或葛根加半夏汤。

 

39、             同是太阳与阳明合病,病变重心不同,用药也不同,重在太阳经表,以喘为主,用麻黄汤。重在阳明经表,以下利为主,用葛根汤。

 

40、             虚劳房事: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41、             伤寒论中的证:指人体对疾病的反应,比如“体痛,呕吐,头晕,发热,胁胀等”。表,指皮肤,肌肉,骨骼。

里,指胃肠消化道。半表半里,指表里之外广大的中间区域。

 

42、             表病的阳证,叫太阳病。表病的阴证,叫少阴病。

里病的阳证,叫阳明病。里病的阴症,叫太阴病。

半表半里的阳证,叫少阳病。半表半里的阴证,叫厥阴病。

 

43、             五脏六腑:

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脏主阴,腑主阳,脏所连络的都是阴经,腑所连络的都是阳经。

脏不受热,热会传给相表里的腑,比如:心热移于小肠,肝热移于胆,脾热移于胃,肺热移于大肠,肾热移于膀胱。

 

44、             肾腹水:越婢汤。肝腹水:柴胡方。

45、             六经统脏腑经络的辩证体系。

46、             建中脾四味:人参,姜,炙甘草,大枣

47、             人体是用层面来区分的,湿气可以上中下三焦,可以在表在里,却不可能只在脾只在胃里。

48、             甘草干姜汤:又名二神汤,可治脾胃阳虚,气不摄血的吐血不止,脉迟身凉等证,此方既扶阳又能摄阴。

49、             麻黄汤证药后,病人不汗出而烦燥,属于表邪闭郁太甚,阳热内郁的大青龙汤证。

50、             脉微迟:心侯肾,微代表里气虚。迟,为营血涩滞不足的里虚之象。虚人外感,虽有表邪,也忌用汗法。否则,强发虚人之汗,犯了“夺汗者无血”的禁忌,更伤营血而有劫阴之变。

51、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宜桂枝汤;若头能者必衄。

这一条是通过小便的清与赤以辩表里,并论述表里的不同证治。

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病仍在表。尽管不大便六七日,但是腹部无所苦,无可下之证,还应考虑用桂枝汤发汗。

52、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53、             凡表里同病之证,治疗应先汗后下。如果先下后汗,属于误码治,病不仅没好,反而使表里阳气俱伤;阳虚阴盛,会烦躁不宁。阳旺于昼,阴旺于夜。

烦躁多见于三阳证,太阳病有不汗出而烦躁或反烦而不解,阳明病有大烦渴不解,少阳病有心烦喜呕。

脉沉微,沉主里,微主阳衰。

肾为阴阳之根,如果阴盛而阴衰之极,阳气难藏,就有离根之险。

根之虚阳外越,被逼于上,为戴阳。戴阳于上,面红如妆。

根之虚阳外越,格阳于外,为格阳。格阳于外,身大热而欲得近衣。两者均有阳亡的先兆。

54、             汗法是治疗表证的。表证常见身疼痛,汗出后表邪解,身疼痛就应该消失了。发汗后仍有身疼痛,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当凭脉辩证,如果脉浮,是表不解,可以再发汗,如果脉沉而迟,沉主里病,迟为血虚,说明身疼痛不是表证,而是发汗太过,损伤了营气,以致四肢百骸失养所致。

55、             汗出而喘是肺热的明征。汗出而喘,但不恶风寒,是表无寒邪,不是桂枝汤证。

汗出而喘,不是无汗而喘,也不能用麻黄汤。汗出而喘,身无大热,也没有烦渴证,也是阳明内热上迫于肺之喘。

麻杏石甘汤是邪热雍肺,肺失清肃作喘,与风寒无关。重点在于清肺热,不在于发汗解表,因而用麻杏石甘汤。

56、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阳中之太阳,坐镇于上,普照于下,使下焦水气安伏不动。脾为中土,运化水湿,像堤坝居中,可保护心阳不被下焦水寒之气所犯。如果过汗损伤心脾之阳,或素体心脾阳虚,心阳不能坐镇于上,脾土不能守护于中,下焦水寒之气就会乘机上干而表现为脐下悸动。

57、             腹胀满有以下几种:

A、 大便燥结,腑气不畅,腹中痞满,疼痛拒按,阳明胃家实证。

B、 便溏下利,腹中胀满,疼痛喜按,为太阴脾家虚证。

C、 脾气虚,运化水湿的功能低下,湿留生痰,痰湿中阻,气机被遏所致。七分实三分虚的虚实夹杂的腹胀满。

58、             脉沉紧,沉主里,主水。紧主饮邪,沉弦正是水气为患的脉象。

59、             苓桂术甘汤是苓桂剂群的代表,擅长治水气上冲,又治痰饮内留等证。方中茯苓白术健脾利水,桂枝,甘草补心阳之虚。同时,桂枝又善于降冲逆之气。

水邪为阴,其性沉降,本来不应该冲逆上乘,如果见到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心悸,头眩等上冲之症,多是与夹肝气上逆有关。桂枝辛温芳香,既可温通心阳,又可疏肝降气,治疗水气上冲必用。

60、             发汗既可伤阳,也可伤津液。伤阳者多从寒化,伤津液者多从燥化。

芍药甘草附子汤,主治发汗后伤了营卫之气,这样营卫之气不能固密体表,也不能温分肉,肥腠理,就会出现恶寒。此时就不要再发汗了,芍药+甘草,酸甘化阴,主补营阴,附子+甘草,辛甘化阳,主补卫阳。

61、             发汗后,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不恶寒,但热者,强调只有发热,没有恶寒,说明发热非表证所致。而是发汗后,津液耗伤,胃中干燥,虽表解而里未和,就会出现蒸蒸而热,也就是但热者。实也,阳明胃家实了。

虽然是阳明实证,但还没达到大便燥结的程度。只是蒸蒸而热,所以不能用小承气汤治大便硬,也不能用大承气汤治大便燥结,只需要用调胃承气汤,微和胃气,清胃泄热即可。

62、             胃是水谷之海,津液干涸,阳气有余,就会“烦燥,不得眠”。胃燥轻,能化生津液者,可通过补水法治疗,不必用药。胃燥较重的,要考虑用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来治疗。

63、             水逆:水邪上逆作吐之意,临床表现为饮水即吐,进食却不吐,一般吐水而不吐食。

64、             太阳病:一类是太阳表证,不是麻黄汤就是桂枝汤证,治疗以汗法为主。一类是邪气传里,传到阳明可形成折虎汤证,传到少阳可形成小柴胡汤证,本经传本腑可形成五苓散证。

65、             栀子豉汤证不是传经,而是邪气由表传到胸或上脘。邪气传里必先胸,太阳之气受气于胸中。

66、             头为诸阳之汇,咽喉则是“诸阴之所集”,足少阴之脉更是贯穿于喉的。咽喉干燥,说明不是一般的阴虚,而是少阴之阴,太阴之津液不足。

67、             阳经有热会出鼻血。

68、             正虚者不可发汗,对于这些病证,并非绝对不可发汗,张景岳有补阳发汗之法,千金方有滋阴发汗之法,还有补气养血发汗之法。

69、             太阳证叫表证,太阳经行于背;阳明经叫里证,阳明经行于腹。背为阳,腹为阴,一表一里;少阳经行于身之侧,介于太阳,阳明两经中间。

太阳之气行于体有,向上向外固护于周身,有向外开之势,太阳主开。阳明主于肠胃,其气向里向下,六腑以通降为顺,所以阳明是主里的,主肠胃的。少阳介于太阳,阳明两经之间,属于胆经,胆和肝是相表里的脏腑,所以,它就外从太阳之开,内又从阳明之阖,游离出入于太阳,阳明之间,这就是少阳主枢,它是在表里之间,有枢机之职。既能开又能阖,少阳之气一利了,对太阳和阳明之气就有好处。

70、             心烦喜呕:少阳是胆木,它中藏相火,气一郁,相火就郁而化热,所以心烦。

71、             小柴胡汤叫和解之法,不是发汗,泻下的手段。从小柴胡汤的组成来看,有袪邪清热的药,有扶正补虚的药,集寒热补泻于一体。

72、             柴胡:味苦平,主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在推陈致新方面,一个是大黄,一个是柴胡,前者从血分说,后者从气分说。

73、             小柴胡汤组成解说:

组成: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半夏,生姜,大枣。

这七味药针对三方面,而且是有机联系的,所以叫和解之法。

第一:柴胡+黄芩

第二:人参,甘草+大枣

第三:生姜+半夏

首先治胆,柴胡配黄芩。

柴胡疏解少阳经中的邪热,同时疏利肝胆。黄芩,清胆热。

柴胡既有清热的作用,也有疏郁而使肝胆气机舒畅条达的作用。

总之:柴胡清肝热,疏肝郁,使肝胆气机条达舒畅。黄芩,清胆热。

其次治胃:半夏+生姜,健胃以止呕。

半夏,生姜,叫小半夏汤。半夏,生姜是止呕的圣药。可健胃,又能下气,散饮袪痰。

最后治脾:人参,炙甘草,大枣,是甘温之药,都是补中益气的。

补充:一般治邪气的方子不加人参,人参是补气的药,有敛邪的作用,加得不适当就把邪气堵住了,叫闭门留盗。

74、             小柴胡汤禁忌:湿热和水饮作呕,不能用小柴胡汤。

湿热,造成胁下满痛,小便难,面目及身黄。以及水饮作呕,渴了喝水,喝完水后就呕,这两种情况,不能用小柴胡汤。

不焦水饮病的呕,用半夏茯苓汤治。

湿热,一定有小便难,发黄的现象。

75、             少阳三禁:禁汗,禁吐,禁下。

76、             少阳病指足少阳胆和手少阳三焦这两经的病。少阳是胆,同厥阴肝,由经脉联系达成表里关系,在少阳的发病过程中,肝胆互相影响,胆病可影响肝,症状上既有胆的症状,也有肝的症状。

77、             少阳病有原发,就是素体弱的人,邪气直入少阳。有继发的,就是太阳病传入少阳的。

78、             少阳病有经证,有腑证。经证,就是少阳经循行的路线上出了问题,一般有耳聋,目赤,头疼,头角作痛。腑证,就是少阳胆腑的问题,胆汁上逆然后会有口苦,喜呕,胆气不舒畅,会有心烦。

79、             少阳主枢,所以三阳合病,治在少阳。因为少阳主枢,所以它才有这个作用,用小柴胡汤把少阳和解了,太阳好了,阳明也好了。什么道理?因为少阳主枢,它一利了,就像门,能开能合了,表里之气就和了。

80、             少阳病纲领: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少阳病的提纲是说少阳胆腑之热,反映的症状就是“口苦,咽干,目眩”。

81、             少阳之热都带郁,阳明之热一般带燥。所以不能用清阳明之热的石膏来清少阳之郁热。

82、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呕不止是胃里有热。心下急,就是胃脘胀痛到了极点,不能忍受了。胃气凝结,所以才胀满疼痛,而到了不可忍受的程度。

默默不欲饮食,是抑郁的意思,是少阳胆气抑郁的反映。现在的郁郁微烦者,用了叠字,说明郁而又郁,气机不舒畅,比默默加重了。

83、             少阳属夹界,外合于太阳,内合于阳明,在柴胡剂群里,在外头要是太阳少阳并病,有柴胡桂枝汤;内里少阳阳明并病,有大柴胡汤。因为少阳主枢,这个经是个半表半里,外邻于太阳,内又近于阳明。

84、             大承气汤,四味药: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枳实,利气消痞。芍药,平肝胆气逆。大黄,荡涤肠胃,推陈致新,走而不守。

大柴胡汤应用时机:凡疼痛病,肚子疼痛有些靠边的,心下这个地方地方难受而且加上连上,胁或者胁的往前一点的,靠一点边的,或者是小肚子也靠点儿边的疼痛,都管用。

大柴胡汤泻下挺厉害的,必须有阳明胃实证才可用。

临床上看到胸胁苦满,或是胃腕疼痛,气郁结到一定程度就化热了,不但是肝胆气郁,而且胃气也凝结了,化热化燥,舌头上一见黄,大家知道一见黄,就用大柴胡汤了。舌苔白还可用小柴胡汤。另外一到大柴胡汤证,就有一些难以忍受的问题,心下急,疼,闷,胀都好,都是很严重的,都是难以忍受的,这时候用小柴胡汤就不行了。

85、             日晡所发潮热。

日晡所,日晡就是下午三点多钟。日晡所,这个所就是现在说的前后,在日晡前后的那个时间。

潮热,就是发热,那个时候发热。发热为什么加个潮热?因为每天那个时候就要发作,按时而来,就像遇海中之潮,所以叫做潮热。

为什么日晡所发潮热?

根据中医的传统学说,因为阳明是胃,胃是主燥的,脾主湿,胃主燥,下午三四点钟,就是在申时,正是阳明燥气所旺的时候,自然界的燥和人身上的阳明燥气相呼应,因此阳明抗邪的功能就强大一些,这时候就发烧。这反映阳明燥热成实了。

也就是下午三四点钟发烧,是阳明燥热病。一般日晡所发潮热都是大便燥结的。

86、             巴豆是燥热之药,可泻大便,但是解决不了阳明燥热。

87、             芒硝是个咸寒,寒润之药,治胃家的燥,胃气的燥热,解除日晡所发潮热。

88、             大柴胡汤是泻下为主,小柴胡汤加芒硝是和胃为主,它不在下,而在和胃。

89、             阳明病有谵语,阳明有热,胃络通于心,故见谵语。胃有燥热,就得用承气汤。

90、             大便干硬和燥不一样,硬发展下去就是燥。大便硬,小承气汤证,大便燥屎是大承气汤证。阳明病有谵语,小便利的时候,大便就硬了。小便利者,大便当硬。

91、             下利,如果有寒或者是虚寒,脉应该见脉微,脉沉,或者是脉无力,这个就是下利于脉相应。如果属于脾胃虚寒的下利,脉当微厥,脉应该当微,当沉而无力。厥就是微的意思。

92、             调胃承气汤:胃燥,用来和胃。小承气汤,大便硬。大承气汤,大便燥结。

93、             大便拉稀,还有潮热,这个用调胃承气汤。

94、             太阳蓄血证有三个: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

95、             我们现在说的膀胱,是指手太阳小肠。

96、             热与血互结,为什么出现如狂的症状呢?因为热血互结是个实证,不是虚证。第二,实证而且有热,虽然是结于下焦,但是也影响心神,浊邪浊热上拢于心,就出现了如狂的证侯。因为血脉都属于心,热血结要影响到心,心神被扰,他就狂妄,烦躁狂乱。

97、             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炙甘草。

98、             桃核承气汤的主证:其人如狂,少腹急结。小便自利,大便发黑。

桃核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桃仁,桂枝

  大黄,芒硝:苦寒,咸寒,能够泻热,破结,治狂。大黄活血化瘀。桃仁,行血逐淤。桂枝辛温,通阳,理气,止疼。

通阳理气和活血化淤相辅相成,要活血化淤,就得理气,气得利,血就活,这是气血的关系。

99、             桃核承气汤的应用:

妇女月经不来,小腹疼痛,人烦燥严重的如狂,可用桃核承气汤。(妇科玉烛汤=四物汤+大黄,也行,但是效果不如桃核承气汤)。

还有曾经有过跌打损伤经历的,后来发生淤血疼痛,一到阴天,下雨,寒冷疼痛就很严重,这时候可用桃核承气汤。

100、古人根据临床经验总结: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胸膈以下者,先吃药,后吃东西,像桃核承气汤这样的,一定要空腹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少阳病
桃核承气汤方证
坏病与变证之不同
伤寒论麻黄汤方原文、配方组成与方解
识伤寒钤法归号总例歌括
伤寒论第三03太阳病调胃承气汤桂枝汤讲解伤寒中风小柴胡汤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