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心: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素问》:“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心对我们的身体至关重要,现在人多追寻养生,但很多人只是追求养形,而不知道养神,但形是承载神的,神去则人死。

近年来,有很多专家学者强调“养心”的重要性,并明确提出“养生先养心”的学术思想 ;那么养心到底有什么重要意义,以及该如何养心呢?

“心”是人类基于感官、意识、情绪等形成的思维活动能力,既依赖于神经系统的主导条件,也需要感官系统的配合  。所有生理上的养生活动,例如食疗、药物养生等,均能从生理层面为心理健康提供物质保障,故可以称为“养身以养心”。

《黄帝内经》描述了人们不注重保养身心,导致早衰或疾病年轻化的现象,“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年半而动作衰也”,同时也提出养生之法:“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传统的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在学习时都会要求练习者在慢身形、有氧运动中放松思绪,不仅能外练肌肉、筋骨、呼吸等,还能内练人的平衡、协调等运动神经感觉,从而提高自身对躯体健康状态的感知能力,实则通过养身而养心,成为“形神合一”的养生形式  。

《黄帝内经》中既提出恬愉自得、恬淡虚无、高下不慕、少欲心安、调摄七情等多种自我养心方法,也谈及开导、移情、情志相胜、暗示、节制、疏泄等他人养心方法,如“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两便,开之以其所苦”“数问其情,以从其意”“以情胜情”等,即通过了解患者所思所想,顺从患者心意,或言语开导,或激发某种新情绪,以达到克制偏胜情绪的情志疗法 。

古代中医学家历来注重养心,形成了各具特色、较为系统的情志养生法,如傅山论情志养生有以德润身,以德养性;萧然物外,致虚守静;博学多闻,兴趣广泛;习武练拳,运气走脉;走出小世界,放情丘壑间等,这些方法能调节情绪、净化内心,达到调养生命、治病防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陆游、苏轼、陶渊明等著名诗人也多从诗歌中感受自然、亲近生活,形成了乐与人交、知足常乐、顺其自然的良好养生心态  。

现代社会竞争加剧、物欲横流、德育不足等问题,导致了人们牺牲生理、心理上的健康去追求物质、权利,殊不知日益浮躁、急功近利的精神也会导致生理异常,并造成心理、社会的不和谐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学习中医养心理论,先关注自己内心的健康,重视从生理、心理、道德等养心过程中达到情理交融、身心合一、知行合一,促成内心的和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里的心理养生
情志养生
养生备于理:无风不起浪 心静病则平
养生之养神
内求的养生意义
『养生保健』精选《黄帝内经》养生语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