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要怎么理解谣言?

【题图当代水墨《气功大师》,作者新浪微博:@秃头倔人】


最近,“谣言”成为一个被集中注意的现象。在这个现象中,存在着两种相反的态度:一种是要急切地找到答案,或真或假;一种则复杂的多,要去解释“谣言”更复杂的来龙去脉。前者是要一个牢靠的结论性的东西,后者则欲言又止,满腹话不知从何说起。

现在谈论“谣言”,需要特别小心,因为它已经从内容生产的残次品,变成信息传播中的一种涡流。这也是说,它从小众的问题变成了大众的问题,从专业问题变成了社会问题,从立场问题变成了政治问题。这么多的变化,导致对待“谣言”时难有轻巧。

光是回答“谣言是什么?”已经够让人头疼的。人们在使用这个词语时,有的是指虚假信息,有的是指有待确认的原始信息,有的是指传播中的恶意,有的是强调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一旦在“谣言”上有所交谈,分歧就不是一个两个,有可能说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有人认定谣言是一个贬义词,是信息造假。而有的人则持有宽容的态度,认为在一个混乱的人间环境中,并不存在非真即假的信息,因此更应该着重与信息的产生及传播的具体变化。把谣言作为一个结论,与把它作为一种对待信息的方式,这一差异又影响到“谣言”本身的面貌。

撇除传播环节的知情与否,谣言作为一种信息类型,它在产生的时候总是有目的可循的。谣言与欺骗乃至于报复,并不必然地划上等号,但它总是能尖锐地检验无知及其程度上的轻重。现在的信息基础尤其适应残缺信息的流传,其目的性也越来越需要甄别。

把某个信息称之为“谣言”,其潜台词是认定了特定的权威,并且承认此一权威对信息的性质具有裁决权。大多数关于“谣言”的矛盾认识,其实是从权威认定这一环开始走向悬殊的。人们对信息的真假判断,其实体现了对权威的筛选、认定、服从或同情。

对态度迥异的受众来说,如果认定政府是信息裁决的权威,那么与政府认定不同的就会被当做是“谣言”;如果不服政府的这个权威地位,要么持质疑态度,要么另找权威,比如有公信力的媒体。对“谣言”的态度,实际上反映的是对权威及其来源的不同立场。

受众的态度处在摇摆当中,信息的生产者——包括但不限于政府和社会化立场的媒体——其实也在争夺对信息的认定权力,也就是在信息的权威裁决上产生了竞争。分歧又产生,有人对这种竞争不以为然,有人认为极其珍贵,这也直接影响到对谣言与否的看法。

所以,在谣言与否的背后,存在着一种信息的生产及其认定的权力结构。换言之,谣言作为一种信息处理方式,反映了权威的竞争态势及其被接受的社会状态。如果没有这个框架意识,那就只能化繁就简,政府指哪打哪;但是若有了这个信息认知框架,就很难一概而论。

现在的现实是,政府作为信息认定的权威,已经面临岌岌可危的信誉危机。政府在挽救这个权威的没落上,采取了更极端的方式,那就是更积极地为更多的信息定性,更频繁地认定“谣言”,试图用权威的动作造成权威的稳定,这是我们经常看见的情况。

当然,政府在与其他权威的竞争中,有更多的筹码可用,比如用强力来干扰其他权威对信息的补全与供应,通过截断信息流来强行制造唯一的权威。这是一种冒险行为,它可能会导致权威感的更严重流失,比如“休假式治疗”那类,官谣就此诞生。

对信息认证权威的垄断,还有可能损害一个正常的信息权威生态,导致其他正当权威来源无法运转,处在苟延残喘的处境下。在这种时候,信息认定上出现了权威的整体沦丧,出现国退民退的权威真空。谣言从零售变成批发,一定是因为权威的竞争出现了极权式异常。

另外,谣言与真相的关系也很微妙。将谣言视作信息变动、即一种被更多信息加以印证的过程,其实是将“谣言”作为求取真相的必要代价,真相也就成了一个被不断补全的信息状态。逼近真相的过程,伴随着所谓“谣言”被澄清的过程,所以对谣言不必谈虎色变。

2015/8/1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识] 阴谋论的“市场”在哪里
评论丨“新闻反转剧”中 不能丢的是什么?
谣言止于“知者”---强化网络提供者法律责任
谣言传播公式:R=i×a×1/c
“大白”被推下29楼身亡?警方辟谣 谣言会造成什么影响
食品谣言莫轻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