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个月找回100名走失者,今日头条App不只是想做善事

7月14日16时35分,今日头条客户端的一个寻人推送,帮助一名患有精神疾病的50多岁的中年男子找到家人。这是“头条寻人”在150天内,找到的第100个走失者。


“头条寻人”是今日头条的一个公益项目,用地理弹窗的方式,将寻人启事精准弹给失踪者所在地,帮助家属找回亲人。

 

从大年初二找回第一位走失的老人到昨天(7月14日),“头条寻人”已经用弹窗发出1443条寻人启事,这些信息被1.5亿人次接收,最快一次发出后6分钟便找到走失者。这100名走失者中,有六成以上是老人,找回最年长的失踪者已101岁,在袁世凯称帝那年出生。

 



今日头条作为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的产品,为何会推出这样一个寻找走失人群的公益项目?在面对儿童被拐、老人走失这样的沉重的社会问题时,媒体与科技公司可以承担的角色有什么不同?媒记君联系到今日头条副总编徐一龙,聊了聊“头条寻人”背后的事。


老人走失其实比儿童被拐更严重


最初,“头条寻人”是想利用按地理区域推送弹窗的能力,来帮助寻找走失的儿童。

 

几年前微博上的“随手拍照解救被拐儿童”曾引起一时轰动,《亲爱的》《失孤》等影视作品也加深了人们对儿童拐卖事件严重性的认知。大家都知道,孩子的走失、被拐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是毁灭性的灾难。利用技术优势来帮助这些家庭找回孩子,是“头条寻人”项目建立的初衷。

 

关于儿童走失的弹窗信息推送了大半年,实际上却成效并不显著。“头条寻人”团队逐渐发现了两个事实:1.儿童失踪信息非常少,常常一周最多两三条;2.儿童失踪更多发生在农村,其中大部分是溺亡事件。

 

一次偶然的尝试,重新点燃了这个团队的希望。一个实习生从微博上看到了一则老人走失的寻人启事,在与家属联系确认后,他们决定试着弹窗这条信息到失踪地点廊坊市。不到四个小时,家属接到两名目击者的电话自称看到过老人,按照目击者指示的地点,家属真的找到了老人。


通过一例又一例的成功案例,他们最终确认,用地理位置找人这件事完全可行,不过不是儿童,而是老人。




媒记君:你们最初是怎么产生了要做公益的念头?

 

徐一龙:今日头条这个产品本身有一个特点,就是按个性化给用户推荐信息。这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其实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推荐给用户喜欢的内容,比如军事类或者体育类,这是一种垂直的个性化;另一种是地域的维度,比如你在北京,就能看到北京发生的事情。因为产品有这样的特点,我们就考虑要不要利用这样的特点,把一些寻人的信息,特别是儿童拐卖的信息推给本地的用户看,帮助家长和警察提供线索。这其实对于一个科技公司来说并不困难,所以我们想看看能不能帮忙做一点事情。

 

媒记君:开始时为什么决定从寻找被拐儿童入手?

 

徐一龙:这其实是基于一种价值判断,就是儿童被拐是一个经常发生而且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的同事大多数都是工程师和程序员,我做了很长时间的记者,也操作过儿童被拐的选题,但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意见是一样的,认为在人口失踪问题上,儿童拐卖是最重要的。但是这其实是认知上的盲区从数据上来看,每天走失的人群中,老人和精神病患者要远远超过儿童。一般人其实是没有这个数据概念的。

 

媒记君:在做推送儿童被拐信息这件事上,今日头条做弹窗做了大半年,但没有找到过人,为什么你们还是坚持在做呢?

 

徐一龙:它其实是一件低频的事情,那时候我们每周就弹两三条,而我们每天要弹三四百条资讯出去,多加几条对于我们来说也没什么成本。我们跟公益组织“宝贝回家”合作,提供的信息是很靠谱的,都有跟警方核实过。直到现在其实也在保持合作,他们提供的儿童走失信息,我们仍然在弹。

 

媒记君:让你们把重点转向寻找走失老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徐一龙:最开始我们没有想到可以做寻找老人这件事,所以第一次成功的案例对我们影响很大。他们家人找到奶奶的时候非常激动,给我们打了好几个感谢电话,我们当时就发现其实找到一个老人对于家庭的帮助不小于找到一个孩子,既然我们可以做为什么不做呢?后来不断出现成功的案例,就觉得这事越来越靠谱了。


最重要的是直接去解决问题

徐一龙在一篇今天发布的文章中,讲述了几个只有他们团队知道的故事。比如这个发生在武汉的故事——

 

5月30日,一个90多岁的老太太在外出时走失了,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但平时有能力自己回家。那天下午,下起了瓢泼大雨,家属一直等不到老人回家。第二天,老人家属联系了我们,我们对这个寻人启事做了定向弹窗。6月2日清晨6点9分,家属发来微信,老人已经找到了,但是已经离世了。

 

通知家属的是警察,他们接到报警,将一名无名老人的尸体送到殡仪馆。一名警察收到了今日头条的寻人弹窗,无名死者,才回了家。

 

虽然人已经不在,家属还是对我们一谢再谢,“如果不是你们这个平台,我们连最后一面也无法见到”。

 

徐一龙在朋友圈里写到,“文章里有几个走失老人殒命接头的故事,我在做记者时无从接触这样的故事。但社会的暗伤,像内家高手一掌拍到,肝肠寸断,却外表无事。”

 

做过10年记者的徐一龙,本以为自己了解社会的种种问题,但他说是“头条寻人”让他真正触摸到走失老人这个远比想象更加严重的问题。而属于一家科技公司的今日头条,赋予了他们直接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项目渐渐进展,“头条寻人”还启动了反向寻人。7月4日,今日头条与民政部签约合作,当走失老人被送往救助站后,今日头条会推送救助站发出的寻亲信息,帮助老人回家。

 


 

媒记君:对于人口走失这样的社会问题,您觉得作为记者来报道,跟在今日头条做这样一个公益项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徐一龙:相同的点就是要去摸到一个真正值得报道的事情,或者说一个社会痛点。比如我们去做一个调查报道,发现原来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某项规则的不完善,导致连续反复的恶性事件出现,那我们会觉得这个报道是有灵魂的。

 

我们发现原来老人走失这个问题比儿童被拐还要严重,如果是一个记者,可能会写一篇报道,也会用很多数据,也会说我们国家为什么在这方面比较薄弱,不能帮助很多老人回家。这可能会引起很大关注,但能不能解决就不是记者的事情了。对于“头条寻人”来讲,前面阶段是一样的,但我们最重要的是直接去解决问题。

 

媒记君:“头条寻人”团队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呢?

 

徐一龙:在7月4日跟民政部合作之前,他们每天会接收家属发来的信息,也会用机器去抓取信息,做一些初步的遴选,然后每一条都要打电话核实。核实主要是判别两件事情,一是这个人是不是已经找到,因为很多在网上流传的找人信息已经过时了,二是判定这件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媒记君:家属主动向你们提供的信息和机器抓取的信息大概各占多少比例?

 

徐一龙:大概各一半吧。我们有很多渠道,电子邮箱、微博、微信等等。




推动这个项目的不仅仅是善良


作为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涉足公益项目,在徐一龙看来,“头条寻人”不是不务正业,也不只是因为想做善事。是产品自身的功能和目标,以及公司的社会责任感在推动事情的发展。

 

徐一龙说,这几个月里在朋友圈发布的关于头条成功寻人的消息,最高频出现的评论是“功德无量”。不过在“做对的事情”和“做善的事情”之间,他们更中意前者。

 

媒记君:您为什么觉得“头条寻人”不仅是“善的事情”,更是“对的事情”?

 

徐一龙:我们其实并不是一家慈善机构或者公益组织。之前有传言说腾讯要来投资头条,我们有个员工说加入头条不是为了成为腾讯员工。昨天有同事转发“头条寻人”的消息,说我加入头条不是为了来做公益的,但是,这让我觉得这份工作更有价值。我们是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内容运营,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帮助信息更加有效地流动。“头条寻人”当然是一个善事,但真正推动这个项目进展的不是善良,或者说善良只占了一小部分,更多的是推动信息的有效流动。假如有一天我们发现今日头条还能更精准地帮大家做寻物启事,找小猫小狗,只要我们做得非常精准,又不对其他用户造成骚扰,我们也会做。

 

我们仍然是一个互联网公司的运营团队,每一步都是按互联网公司的方式来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善”这件事上做成。如果脱离这个轨道,把做善事放在第一的话,很可能会走偏,跟产品发生冲突。

 

媒记君:“头条寻人”这个项目对今日头条有什么启发?是否帮助你们找到未来可以探索的方向?

 

徐一龙:有很多事情其实不是做之前可以预计的。我们刚开始做“头条寻人”的时候,我们认为这个项目对于突然走丢,或者刚刚走丢的人会比较有效。但后来民政部给我们推了一些常年走失的老人的信息,我们试着发布出来,结果发现对于长期走失的老人也有效果,比如找到走失20年,走失8年的人。我们发现只要施加一个力,就会得到某个结果。开始做“头条寻人”的时候也没有明确的预期,我们觉得今日头条既然有按地理维度进行推荐的功能,那我们就可以推一些寻人的信息。

 

我们有做过一个评估,这些寻人信息所占用的流量,如果换为商业广告的话,每条大概值七万,但我们觉得用这些流量来做这件事是值得的。而且随着我们寻人的效率越来越高,流量和成本费用也会越来越低。

 

媒记君:这个项目现在有碰到什么问题吗?

 

徐一龙:“头条寻人”发布后,有很多各地的公众号或者媒体来转发我们的寻人信息,这本身没有问题。但其实在发布寻人信息这件事上有它的规范,比如我们会一直对家属回访,如果人找到了,就会把家属的电话等隐私信息撤掉,避免可能的侵权、欺诈行为。当紧急事件发生时,普通人愿意让渡自己的部分隐私,来寻找家人。但如果不再需要急救的时候,这些隐私信息是需要得到保护的。我们发现其他平台上的信息并没有像我们一样及时更新,这可能会造成一些危害。既然大家愿意一起做善事,那希望也能紧盯着信息的更新。比如当人找到了,就把公众号上的相关内容删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肥西县聋哑女子走失 好心人收到头条弹窗通知家属助其回家
寻人系列烟标欣赏
认知症者防走失|来自家属最走心的总结
接触近4000个走失家庭后,他讲述了这7个故事
字节跳动最温暖团队:3年,30人,创造10000次奇迹
今日头条致全国医生的一封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